:::
2024/04/09 

副刊

【浮生拾趣】春種菜豆憶童趣

◎林疋愔

 氣溫回暖,雨水漸增,萬物生機盎然。所謂「春雷驚百蟲」,指的就是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昆蟲,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就是在這時節,兄弟姊妹整裝待發,帶著外婆準備的冷泡茶、竹籃、農具,頭戴斗笠,出發到農地種菜豆。

 菜豆品種有長有短,如果到傳統市場向菜攤老闆說要買菜豆,老闆會問你要哪一種?最長的是豇豆,閩南語稱「菜豆仔」,稍短的扁莢形菜豆外表扭曲不漂亮,因此被稱作「醜豆」。而我們種的是最受歡迎的正宗菜豆「四季豆」,顧名思義,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是餐桌上的常客。

 兒時種菜豆的畫面一幕幕從腦海中掠過,赤腳踩著泥巴地,趾高氣昂跟在哥哥姐姐身後,終於印證我長大了,可以下田幫忙務農。滿山春色,重重疊疊紅紅綠綠,蟲鳴鳥叫,伴隨我踢踏的腳步聲,葉子上的露珠是春神的眼淚,泥土溢出清香。蟄伏一整個冬季,農人盼著一場春雨,滋潤大地及人心。外公對著一群孫兒說,我先到田裡鬆鬆土,明天帶你們去種豆。種菜豆對一個五歲女孩來說是多麼誘人啊!整晚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興奮期待天明,迎接一場愉快的遊戲。

 翻鬆過的田地柔軟如海綿,小腳丫陷進軟綿綿的土裡滲出一股自然甜香。外公教我左手提竹籃,竹籃裡盛著菜豆種子,右手握捏兩顆豆,每踩一個腳印,丟下兩粒種子,再用小小腳丫把它踩進土裡,反覆操作,一行種完再換一行。對我來說,遊戲的心情大於工作,但對外公來說,當時他的心情應該是既欣慰又幸福,不但兒孫滿堂,孫子孫女還跟著一起耕作。

 大約經過兩週,菜豆長出新芽,兄姊們幫忙去除雜草。年紀最小有特殊待遇,像拔草這種或彎腰或半蹲、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我可以不用參與。坐在土堤邊左顧右盼,觀賞菜豆嫩芽探出頭迎向陽光,外公他們辛勤施肥,等待開花結豆。每當收成之時,又該是我上場的時候,挽著竹籃把豆子摘下裝進竹籃裡,得意自己是得力助手,在關鍵時刻才派上用場。

 我天天盼著收成,想嘗嘗親手種植的菜豆。想像母親用鹹鴨蛋拌炒後端出一盤金沙四季豆,香噴噴的滋味令人垂涎三尺,與其說迫不及待盼收成,不如說是迫不及待何時下鍋,然後放進嘴裡、吞下肚裡。等待的時光真是度日如年,天天纏著外公問何時可以長出豆子?何時可以採摘?大夥兒不堪其擾。

 母親對我說:「如果你每天去看看菜豆,幫他們澆澆水,陪他們說話聊天,或是唱些好聽的歌給它們聽,就會長得特別好、特別快。」從那天起,我每日勤跑農地,又是說故事又是唱兒歌,把菜豆當孩子照料,直到某天帶著一條菜豆奔回家:「快看,我種的菜豆長出來啦!」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