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汉语汉字)_百度百科

[yī]
汉语汉字
展开9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壹(拼音:y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通用字 [1]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本义为专一。引申为统一、划一、一致之义;引申作副词时,表示一概、一律、一样、同一、一旦、假若、实在、的确等义。“壹”还用作数词“一”的大写,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2-3]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汉典网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笔
fpgu
仓    颉
gbmt
郑    码
bwju
平水韵
入声·四质 [4]
部外笔画
9
字 级
一级字(编号:2537) [1]
总笔画
12
四角号码
40108
笔顺编号
121451251431
统一码
基本区 U+58F9
注音字母
异体字
一、壱、夁、𡔹、𡔾、𡕄、𡕋、𡕌、𡕍、𡘵、㚃、𡔫、𡕂、𡕃、𡕈、弌
字形结构
上中下结构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源演变图
“壹”始见于战国金文,战国、秦汉文字“壶”中“吉”声,或省“吉”声;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已失去壶形,写作“壹”。
“壹”是形声兼会意字,初始文字从壶表意,其形像水壶,以水壶藏液体而不泄漏表示专一而不涣散;吉表声,表示吉祥幸福需心志专一地追求才能得到。“壹”本义是专一。由专一引申为统一、划一、一致,如张衡《东京赋》:“同衡律而壹轨量,齐急舒于寒燠。”李善注引薛综曰:“同、壹、齐,皆使中不参差也。”“壹”还用作副词,表示的确、一定;或、又;假若、一旦;一概、都;竟、居然;稍、暂等义。“壹”还可用作助词,表示加强语气。作数词时,是“一”的大写,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此外,“壹”在古时也作姓氏使用,不仅有“壹姓”,还有三字姓“壹斗眷”,此三字姓后已改为“明姓”。 [2] [5-6]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形容词
专一。
single-minded
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楚辞·九章·橘颂》
其专心壹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汉书·翟方进传》
均一;均衡。
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国语·晋语七》
等;同。
same;equal
佻之谓甚矣,而壹用之,将谁福哉?——《左传·昭公十年》
划一;统一。
united;identical
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赏刑》
嗣后当痛自省惕,壹号令,示威信。——《清史稿·岳钟琪传》
数词
“一”的大写。
one
今官府文书,凡其记数,皆取声同而点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本皆非数,借以为用,贵其不可改换为奸耳。——《演繁露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诗·召南·驺虞》
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管子·权修》
阴阳二物,终岁各壹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
副词
的确;一定。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下土茫茫其广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怀。——唐·韩愈闵己赋
或;又。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楚辞·九歌·大司命》
壹祭壹否,则神壹饱壹饥。壹饥壹饱,则神壹怒壹喜矣。——《论衡·祀义》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若”、“一旦”。
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史记·春申君列传》
大王壹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汉书·武五子传·燕刺王》
孝武壹怒,则大臣莫保其性。——章炳麟秦政记
一概;都。
all;one and all
然后出令有徐疾,物有轻重,然后天下之宝壹为我用。——《管子·地数》
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梁惠王上》
竟;居然。
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夫孰知其误人家国,壹至此哉。——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
稍,暂。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楚辞·远游》
高宗厌戎马久,思壹休息,即定和亲,罢诸将兵。——宋·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助词
在词的前面表示加强语气。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拔剑割肉,壹何壮也!——《汉书·东方朔传》
名词
姓。
明壹震昌,永乐中兴化府经历。——《印薮
[3] [6]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壹】于悉切
嫥壹也。从壶、吉,吉亦声。凡壹之属皆从壹 [7]

说文解字注

嫥壹也。“嫥”各本作“专”,今正。嫥下云“壹也”,与此为转注。
从壶、吉,吉亦声。于悉切,十二部。俗作壹。
凡壹之属皆从壹 [8]

康熙字典

【丑集中】【士】
广韵》于悉切。《集韵》《韵会》《正韵》益悉切,并音一。专一也。《孟子》: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左传·昭二十年》: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又合也。《前汉·董仲舒传》:有所统壹,为群儒首。
又《元后传》:莽既外壹群臣,令称己功德。
又诚也,醇也。《·缁衣》: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史记·曹参世家》: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又《增韵》:闭塞也。《管子·形势篇》: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
又与一同。《周礼·天官》:公之士壹命。
又姓。汉壹元,见《印薮》。
又三字姓。后魏壹斗眷氏。
又《类编》于眞切。音殷。与絪、氤并通 [9]

书法字形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壹”字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壹”字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播报
编辑

上中古音

字形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ʔ
i̯ĕt
王力系统
0
ǐet
董同龢系统
ʔ
jet
周法高系统
ʔ
jiet
李方桂系统
·
jit
两汉
西汉
东汉
jiət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质术栉物迄
jiet
齐梁陈北周隋
质术栉物迄
jiet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ʔ
i̯ĕt
拟音/王力系统
0
ǐět
拟音/董同龢系统
ʔ
jet
拟音/周法高系统
ʔ
iɪt
拟音/李方桂系统
·
jiĕt
拟音/陈新雄系统
ʔ
ǐet
[10-11]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开口呼
全清
于悉切
ʔjet
集韵
入声
开口呼
全清
益悉切
ʔjet
礼部韵略
入声
益悉切
增韵
入声
益悉切
中州音韵
入作上声
质微
叶以
洪武正韵
入声
全清
益悉切
ʔiət
分韵撮要
阴入
[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