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住宅博物馆_百度百科

氹仔住宅博物馆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氹仔岛境内博物馆
收藏
0有用+1
0
氹仔住宅博物馆位于中国澳门氹仔岛,是五座一字排开的葡式民居建筑,主要是向游人展示20世纪初澳门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
中文名
氹仔住宅博物馆
类    别
博物馆
开放时间
每天上午9时半至下午1时
地理位置
澳门氹仔岛

博物馆简介

播报
编辑
氹仔住宅博物馆,中国澳门一事业性博物馆。位于凼仔海边马路凼仔公园内富有欧陆风格的建筑群里。面对凼仔的红树林及路环岛,环境清幽憩静。
建于1921年。氹仔住宅博物馆 [1]的主要建筑是澳门现存的一些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官邸和大宅,它们供人们回顾过去葡国政府、英国大班、满清民族和往来澳门的高官富商日常生活的那段时光。
为了营造当时的气氛,那些建筑物已被重新修葺,标志着澳门殖民年代的家具、摆设及装饰都来自于在澳门定居的家庭。其他设备则为仿制品。
氹仔住宅博物馆前身为澳门土生葡人家庭的住宅。开放供参观的包括客厅,饭厅,两个卧间及厨房。
屋内陈设充分反映了20世纪初期华洋杂处的文化,家具中西合璧,既有传统的中国家私,亦有西洋的器皿用具,屋内还挂着数幅澳门土生葡人的相片。游人可从中了解早期澳门土生葡人的生活状况。

博物馆背景

播报
编辑

展示的年代

氹仔住宅博物馆
二十世纪初的澳门,它还是一个宁静的商贸小城,由于港口经常淤塞,所以其在船务货运的地位终于 被香港所取代。
进口主要是内地的食粮及香港的产品,而从澳门出口的主要是烟花炮竹和火柴,偶然有些船只从东帝汶或果亚抵澳,但大部分的游客均来自香港。
他们乘蒸气船到澳门游览、赌博或度假。1919年中国的辛亥革命及其后的内乱和满清王朝的没落,使澳门小城成为不少华人及欧洲难民的避难地。

展示的地点

氹仔原是两个小岛组成,后经过淤泥冲积和填海,连为一岛。当时,被视为遥远的一个小岛。氹仔不多的居民大多为做帆船的华工、炮竹工和养鸭人,另外有一些在政府机构服务的土生葡人家庭。
这些土生葡人沿海而居,正好反映了澳门南湾的景象。在海滩边上有一座嘉谟教堂,一个可远眺整个海域及路环岛的小公园。教堂的另一边有一个华人小村。

展示的户主

居住于氹仔生活的户主,主要是长期居住在澳门的欧亚家庭的土生葡人。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同时拥有中葡传统文化,懂得两地厨艺及语言。他们都是行政人员、律师和商业助理,都是很虔诚的教徒和爱国者,常常庆祝无数的宗教节日、国家纪念日及澳门的特别喜庆节日。就如氹仔居住的大部分土生葡人,虽不太富有,但却有着自已的娱乐方式。
他们喜欢邀请朋友聚餐,在特别的日子在圣彼得剧院、南湾花园或华士古花园听露天音乐演奏,或到郊外野餐等。

展示的住宅

此处建住宅与二十世纪初在中国一些沿海地区所建住宅相类似,均带有欧洲及中国传统特色。每层都建有宽大的阳台,供欣赏风景及海风。所有窗户都很阔大,都使用木料装饰。宅内设有门厅,天花板空间非常高。宅后是厨房,随后是后花园。
宅内家具表现了澳门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沙发是用酸枝和红木制成,刻着中国特色的龙、凤、花等图案,还有中国传统的丝绸缎的枕头和酸枝书架。
餐厅是葡式的,桌椅按中国款式在澳门制造,用云石装饰和附有镜子的餐具架是标志欧洲世纪转变的特色。另一具有欧式设计的是,墙上吊灯和边上随时间流逝而陈旧了的高身钢琴。
除此外,还有一个圣坛,其中圣像的头和手都是象牙制造的。宅内各处都放有烛灯和油灯,大堂中还悬挂着一盏用黄铜仿制的腊燃吊灯。

开放时间与门票

播报
编辑
每天上午9时半至下午1时,下午3时至5时半,逢星期一休息。免费入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