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睜開你的雙眼,這部紀錄片就是當代寫實版的《駭客任務》 – 電影神搜

【影評】《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睜開你的雙眼,這部紀錄片就是當代寫實版的《駭客任務》

先問一個問題:你是怎麼看到這篇文章的呢?

是因為你在臉書的動態河流上,滑到一個叫做「重點就在括號裡」的臉書專頁,分享了這篇文章,所以你順勢點了進來;還是因為你在 Netflix 常看同類型的影片的「喜好度推薦」功能之下,看到這紀錄片,雖然有點害怕但還是想看看別人的評價,所以還是打開瀏覽器,在搜尋欄打上「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在「搜尋引擎優化增加網頁能見度」(簡稱 SOE)的技術之下,發現了這篇放在電影神搜裡面的文章,所以,你現在看到這些文字了──包括我自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做了同樣的事。

在明知這紀錄片就在講「演算法」的恐怖,但又不得不在「演算法」的安排下,看到這篇文章,這是多麼矛盾的事情啊──而這個譯名多麼貼切,「進退兩難」。

Netflix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二十年前《駭客任務》曾掀起了一股風潮,是許許多多賽博龐克作品都曾提過「整個世界都是虛擬的」概念:掌控這個世界的一切,是人工智慧「母體」,人類只不過是電腦的能量來源,而母體的可怕之處,在於藉由控制人體大腦,透過神經連結的連接器來囚禁人類的身心靈。當然,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必定會危害人類未來的故事,我們也已經在許許多多的科幻電影看過這個概念了,畢竟 T-800、T-1000 及史密斯幹員是我們肉眼可見、由演員表演出來的實體化人工智慧,我們可以從他們表演出冷血面容,感受到那種恐怖。

《攻殼機動隊》電影劇照。

在 1995 年就描繪出類似概念並影響《駭客任務》,永遠的《攻殼機動隊》。

但《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點出了一個議題,現今影響全世界甚鉅的「社群」網路:Facebook、Instagram、Twitter、Pinterest、Youtube、TikTok 等等,這些原本意圖只是想透過網路來拉近人際社交的社群 APP,才是最可怕的人工智慧──因為我們渾然不知。

Netflix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這個世界充斥著各種電腦設備,整個都市都佈滿了 WI-FI 訊號,要連上網路世界,太容易了,這些社群媒體看似建構出一個幾乎無邊無際的人際世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網路身份(現在在打字的這個網路身份,叫作「重點就在括號裡」),我們能夠輕鬆輕易的得到我們這輩子怎麼讀也讀不完、而且還在持續擴張的資訊,但是,這些龐大的資訊是如何呈現在你眼前?只有一個答案:

「演算法」

Netflix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演算法是一把雙面刃,透過你在網路上留上的痕跡及紀錄,它太有「效率」收集這些資訊,再輕悄悄地為你「篩選」,美其名是讓用戶輕鬆得到想要的資訊,但換個說法,這些社群媒體的人工智慧「演算法」,正在意圖控制人類的思想,你以為你是自由自在活著社群網路上,但實際上是它替你分類,只讓你看見你想看的,那些不想看的東西,它一概略去,而它投射這些想看的東西,當然,這些煞費心機只有一個商業目的,就是廣告及消費。

這些媒體平台,利用心理學的要素像是毒品一樣讓用戶上癮,而奪取他們的注意力。比方說臉書的下拉重新整理動態,是一次次如賭博般的角子老虎機,而回饋是臉書會盡可能地讓你得到新資訊、未知的獎勵。之所以拼命地留住使用者,是為了得到我們的注意力及成癮性,再賣給廣告商──原來我們才是任人宰割的產品。

Netflix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2009 年開始,美國青少女的自殺率有上昇的趨勢,雖然不能全都歸於當時開始在全世界流行的社群媒體,但許多研究指出,多少是有關聯的。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是一部當代的科技恐怖片,因為裡頭所談的議題以及裡頭所發生的事情,都是每天我們使用手機,使用平板,使用筆電或電腦會經歷到的事情,《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相當簡單也很清楚地道出這些問題。在這個極其便利的網路世界及社群媒體,它們帶來了美好及便利,也帶來了醜陋及仇恨──這是人類面對科技的「進退兩難」,而雙面刃的解決之道,永遠在於人心,如何善用它以及不受它控制,也許是身處網路世代的我們最大的難題。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