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出埃及記》 高科技演繹神

(綜合報道)每年聖誕節都有以聖經故事為題的電影上演,除了故事為人熟悉,更因為神是很好的視覺元素。Elsie老公喜歡史詩式電影,故得知《出埃及記:神王帝國》上映,便一家人一起先睹為快,更特地挑選3D版本,希望充分感受分紅海、十災等大場面的震撼。看畢電影,想不到導演竟能從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中拍出新意,為神作出科學化解釋之餘,更表達了摩西與法老王因着不同信念,而走上不同命運的新角度。 相信大家都聽過,摩西帶領希伯來人脫離埃及勞役的故事。Elsie記得,女兒溫習宗教科時,曾繪形繪聲地解釋,埃及人如何壓逼希伯來人奴隸,興建金字塔、雕像,從而令奴隸們過非人生活。身為埃及王子的摩西,一直不知道自己真正身分也是希伯來人,直至上帝向他顯現,再命令他拯救希伯來人為止。後來摩西在神的協助下成功完成任務,帶領眾人逃出埃及走過荒漠,到達迦南,更建立了猶太教。 過往Elsie看的聖經故事電影,大都離不開傳福音或原汁原味地呈現聖經情節,但這次《出埃及記:神王帝國》卻為古老的摩西披上現代的外衣。雖然電影也拍出神為逼法老王釋放希伯來人,而降下十災的畫面,卻通過祭司一角,解釋十災其實只是一連串天災,因河水受污染,導致魚群死去並腐爛,故吸引了蒼蠅及青蛙湧入埃及,否定了超自然神。而最著名的「摩西分紅海」一幕,更棄用了摩西舉杖,把大海一分為二的戲劇性畫面,改成大海慢慢退潮,露出地面的自然現象。 導演列尼史葛擅拍史詩式電影,所以《出埃及記》雖然科學化地解釋神迹,卻沒有削弱特技場面的震撼,如一連串的十災畫面非常緊湊,數萬隻蝗蟲緊接蒼蠅、青蛙等,湧入皇宮及農田,遍布每一吋牆壁及地面,逼真得女兒忍不住伸手掩面。 電影後段,摩西正在橫越紅海,法老王改變主意,追殺希伯來人時,神指揮海浪突然捲起,淹沒近萬士兵,人類在翻騰的巨浪更顯卑微。平日在子女面前表現英明的老公,也忍不住低聲驚呼,完場後更告訴我們,這部電影耗資一億多元,「怪不得像真度那麼高,非常成功捕捉了大自然最殘酷的一面。」 除了熱烈討論電影的浩瀚場面,兒子更發現,摩西在電影中經常質疑神,與他知道的摩西很不一樣,「聖經中,神是至高無上的,但電影卻說摩西是無神論者,又常對神發脾氣。」女兒卻很欣賞摩西,因為他從高高在上的埃及王子,突然變成下等的希伯來人,更肩負拯救族人的使命,對上帝感到疑惑很正常,「他沒有盲目接受神的安排,而是不斷發問與思考,希望了解更多,這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嗎?」 熟悉出埃及記的觀眾都會知道,神多次向摩西顯現,又展示神迹。這次電影卻找來童星飾演上帝,每次顯現的畫面沒有神聖氣氛,卻帶點陰沉,只有摩西能看見並與神溝通,為摩西一角添上一點怪異性格。而「蝙蝠俠」基斯頓比爾演繹的摩西,也令Elsie同樣對上帝半信半疑,未知導演是否要令大家重新思考,真正協助摩西走出埃及的是他心中的信念,未必是宗教上的「神」? 摩西雖然出身貴族,但他沒有沾染埃及皇室的腐敗生活方式,不論仍是王子還是淪為平民,再帶領大家離開埃及時,都一直考慮到人民的福祉。當看見上帝降下災難,導致埃及平民先後受飢荒、病毒及長子被殺所苦,摩西責怪上帝過於殘酷。相比之下,法老王草菅人命,為興建豪華宮殿,以及防止暴亂,任意虐待殺害奴隸,更置士兵死活不顧,在紅海中一意孤行追殺摩西,最終全軍覆沒。 電影中的法老王只是渴望權力的暴君,Elsie覺得真正偉大的,是不受名利引誘,而堅持為人民而戰的摩西。雖然與傳統聖經故事有出入,但《出埃及記:神王帝國》不止拍出了一位虔誠信徒的故事,更進一步指出,令摩西成功的原因不單來自宗教信仰,更是他本身的信念。 女兒看完電影回家後,花了半天看資料,原來她記得神的子民是以色列人,但電影卻只提過希伯來人,Elsie便借機問她發現了甚麼。「原來希伯來是一個民族,以色列是國家,所以希伯來人即是以色列人。」還興致勃勃地向全家解釋,電影中摩西說到達迦南會引起混亂,就是鋪下了現代以巴衝突的伏筆,「居住於當地的人很不滿,認為以色列人入侵當地,便時常發生衝突。」 沒想過一部電影會引起女兒對宗教及歷史的興趣,更表示要看更多出埃及記電影,看看不同導演怎麼描寫摩西。現在資訊發達,除了學校課本,網上資源、電影、圖書等都是很好的學習工具。Elsie覺得,只要家長多陪子女討論,一起思考和找出答案,鼓勵他們運用好奇心,培養子女主動學習的能力。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