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前兆主要是黏膜病變!口腔癌11種症狀、原因、自我檢查 - 癌症問康健

認識口腔癌

出處 / 癌症問康健 瀏覽數 / 89412

跟其他癌症相比,口腔癌致死率或許不是最高,卻對病人的生活品質影響最大。口腔癌的切除手術、術後重建,再加上後續可能的化療、電療等,都會影響面部外觀,以及吞嚥、咀嚼、口水分泌等對重要功能。以下針對口腔癌的症狀、成因、分期等詳細分析。

口腔癌前兆主要是黏膜病變!口腔癌11種症狀、原因、自我檢查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口腔癌症狀有什麼?

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治醫師蔡宗佑指出,在口腔內發生的癌症,都算是口腔癌,因此需要先界定口腔的範圍:口腔偏後面包含、舌頭的後三分之一,還有扁桃腺及軟顎等,就已經算是口咽。口咽生成的癌症稱為口咽癌,部分與 HPV 病毒相關,不在這次討論的範圍。

口腔癌指的是包括嘴唇、頰黏膜、口底、舌頭還有硬顎等區域的癌變。口腔癌的症狀其實很多變,主要是看癌細胞侵犯到哪裡,是黏膜、軟組織還是比較深的神經、肌肉、骨頭等:

  • 侵犯到黏膜:可能會以發生潰瘍或者紅白斑塊表現
  • 侵犯到軟組織:就會有硬塊出現
  • 侵犯到神經:若侵犯到舌頭活動的神經時,舌頭移動就會受影響
  • 侵犯到咬合的肌肉:嘴巴張不開、移動受限
  • 侵犯到深層骨頭、皮膚:造成外觀上的改變
  • 侵犯到關節:嘴巴的移動就會受影響
廣告

整體來說,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包括:

  • 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顏色改變
  • 嘴唇或口腔有持續超過兩週以上的不癒合口腔黏膜潰瘍
  • 口腔內或附近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
  •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 舌頭活動度受阻
  • 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 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 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
  • 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 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口腔癌前兆主要是黏膜病變

蔡宗佑醫師指出,口腔癌的重要前兆,主要是黏膜的病變,包括潰瘍或者紅白斑等。當發生潰瘍或紅白斑時,不是每個人都是有疼痛表現。

假如是偏舌頭後面的腫瘤,有時候會合併發生耳朵疼痛,主要是神經牽連的問題。

廣告

也許有人會問,那口腔癌的潰瘍,跟一般認為火氣大、口腔黏膜起水泡有何不同,該如何區分?蔡宗佑醫師建議,最好還是讓醫生評估為宜,此時會用觸診來判斷潰瘍的深度和軟硬度。

臨床上,如果醫師戴著手套輕微搓揉患部就會流血的話,也是口腔癌潰瘍的指標之一。如果肉眼判斷潰瘍很淺、目測也像良性,則會開給口內膏。塗藥兩週後,若是良性就應該有自行癒合的能力;如果沒有癒合,就要考慮切片。

口腔癌原因是什麼?

口腔癌的許多機轉仍未明。大部分的癌症都是因為細胞 DNA 受到損傷,讓癌細胞沒有節制地生長下去。以口腔癌來說,影響最大的因子是抽菸跟檳榔,再來就是喝酒。菸、酒、檳榔若同時使用,致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 123 倍。

廣告

其他導致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化學物品、口腔衛生、牙齒長期不當摩擦等,也有影響。但也有病患沒有上述任何原因,可能就是本身基因突變造成。

較少見的成因如血癌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後引發的移植物對抗宿主的反應,也有可能造成口腔癌。

口腔癌分期?

口腔癌可以分為四期:

  • 第一期為病灶直徑小於 2 公分,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 第二期為病灶大小介於 2 至 4 公分,亦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 第三期為病灶大於 4 公分,尚未侵犯附近其它器官,亦無頸部淋巴結轉移;或病灶不論大小,可觸摸到同側頸部單顆小於 3 公分的腫大淋巴結。
  • 第四期為病灶大於 4 公分且有周圍組織深部的侵犯;或不論原發腫瘤大小,但有對側或兩側頸部轉移或單側頸淋巴結大於 3 公分等;或不論原發腫瘤及頸部的情況,但有遠處器官轉移等。
廣告

口腔癌看什麼科?

若口腔黏膜檢查出疑似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扁平苔蘚或疣狀增生等或疑似口腔癌,務必盡速至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由醫師檢查。

口腔癌治療方式有哪些?

口腔癌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和化療等。

手術切除

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依期數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

  • 原位癌:只做病變處切除
  • 第一期: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及部位,加做頸部淋巴結切除
  • 第二期: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切除
  • 第三期: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廓清術
  • 第四期: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廓清術,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 下顎骨

放射治療

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對於第三及第四期的病人,則視情形需要合併手術及放療。

要注意的是,病患在放療之前,需要會診牙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評估牙齒及牙齦的狀況。如果有嚴重的牙齦疾病或蛀牙,需要在治療前先治療或拔牙,並要等齒槽傷口完全復原後才可開始放療。

化學治療

手術前或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可以減少癌細胞遠端轉移。目前研究發現,若是晚期頭頸癌,放療合併化療可提升局部控制效果,明顯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預防口腔癌自我檢查3要點

口腔癌的自我檢查主要包括:

照鏡子觀察臉部外觀

  1. 看臉部是不是左右不對稱,或有無突出的腫塊
  2. 張口有無困難
  3. 用手指抓住咽喉(頸部),吞口水看看是否有異樣的感覺

照鏡子檢查口腔內部

  1. 翻開臉頰、上下唇檢查口腔黏膜、牙齦有沒有硬塊、變色(白色或紅色)、變粗糙或有超過兩個星期未癒合的潰瘍
  2. 伸出舌頭左右擺動,看知覺是否正常;捲起舌頭看舌腹、舌緣、口腔底部是否有突起、硬塊、潰瘍
  3. 張嘴發出「啊」聲,檢查軟、硬顎和懸雍垂是否有突起、硬塊、潰瘍等異常現象

注意口腔健康

除了上述的自我檢查外,最好每半年定期口腔健康檢查。有尖銳邊緣之牙齒或假牙會對口腔組織造成摩擦,形成慢性刺激,應請牙醫治療。日常保持刷牙、漱口的清潔習慣,確保口腔衛生。

蔡宗佑醫師提醒,一旦自我檢查發現白斑或疑似白斑,還是務必要就診,讓醫師詳細檢查,因為癌細胞可能藏在深處,需要詳細檢查才不會延誤病情。

審稿專家: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治醫師蔡宗佑

參考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彰化基督醫院

你的問題沒有被解答?歡迎加入社群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