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上海餐厅你以为可以拿到米其林星星,结果却没有?

找找沧海遗珠
关注者
2,084
被浏览
538,550

50 个回答

推荐这家藏在大排档的后门里的高逼格餐厅,每晚只有20人能进去

小时候我特别爱看 TVB,除了各种连续剧也都有很多好看的美食节目。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看起来不怎么 Nice 的大叔,每期去到不同城市吃吃喝喝,然后把那些在地美食做成分子料理。

后来知道这个大叔就是“厨魔”——梁经纶。

厨魔岁月:Alvin Leung - 腾讯视频http://v.qq.com/x/page/r0182c160cr.html

厨魔 · 梁经纶 Alvin Leung

厨魔在香港的餐厅名为 Bo Innovation(Bo 就係广东话「宝」),米其林三星,亚洲50佳餐厅第41名。分子料理最红的那几年,梁经纶风头一时无两,记得他还当过加拿大版《Master Chef》的评审。

Bo 本来在伦敦有一间分店,大概去年吧,梁经纶关闭了 Bo London 然后开始筹备 Bo Shanghai,所以我这次就顶着坏天气来试试菜。

这堵墙就是 Bo Shanghai 的入口

Bo 没有招牌,是以店中店的形式隐藏在九龙城大排档风格的 Daimon Bistro 里,确定好预约名字,服务生会带你经过外面的脏馆,石墙缓缓移开,穿过一条密道,里面就是 Bo Shanghai 了。

空间不大,一个 Chef's Table 加几张散桌,大概能坐下 20 多人。有点像之前去过的台北 RAW,是那种我喜欢的创意小餐厅。

Bo Shanghai 的 Tasting Menu 名为「八大菜系」,每人1500元(+10%服务费,配酒+700),这个价位跟 Taian Table 差不多,看看能吃到些什么吧。

------------------------------


Amuse Bouche 餐前小食

Bread service

黑色的是一枚松露花卷,那个牛角包更好玩了,用猪油代替黄油,吃起来完全是葱油饼的味道。

两款餐前面包一中一西,味道与外形相互对立,非常有趣的开场。


「上海小吃」

勺子里的就是梁经纶最 Signature 的「小笼包」,用分子料理球化技术,把汤包做成一粒胶囊,小心送入口中,用舌头轻轻一按,瞬间爆开释放出小笼包的汁水和味道。

左边是一块「四季烤麸」,上面点缀焦糖洋葱酱、红酒酱和乳酪酱。两口小吃都带着入乡随俗的上海味,不错。

喝下一小碗酸甜清爽的苹果青豆冷汤,然后开始今天的正餐吧。

Bo 这套菜单以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为主题,每道菜对应一个省份的料理。


Tasting Menu 八大菜系


· Course 1 ·

湖南 · 剁椒生蚝

首先登场的是湘菜,用双椒来调味法国 La Ronce 生蚝,上层是泡椒味 Jelly,下面是蒜蓉甜椒酱,灵感来自大家都吃过的剁椒鱼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辛辣,剁椒和生蚝竟然很搭,刚刚好的鲜辣酸甜衬托出耗肉的肥嫩。


· Course 2 ·

浙江 · 龙井虾仁

揭开盖子,盘中是一道「龙井虾仁」,龙井茶分别研磨成茶粉和茶油,虾仁用的是日本甜虾,另外搭配了鱼子酱和温泉蛋。

最后浇上一壶龙虾汤,吃的时候先划开糖心蛋,将所有材料拌在一起,虾肉的甜、鱼子的咸,被鲜美的浓汤和温润的蛋液归拢一体,带着一点点茶香,啊太好吃了!



· Course 3 ·

四川 · 椒麻鹅肝

看菜单的时候我就很期待 Bo 会如何演绎川菜,这也是整晚最复杂的一道——以夫妻肺片为灵感创作的川味鹅肝批,配油封鸭胗和鸭舌。

盘中共用了三种元素来调味,绿色的是花椒酱,白色的是大豆辣椒粉,再用一片微甜的薰衣草冻来平衡辣度。

西餐做鹅肝一般会配些酸甜系水果,如此重口味的肝批还是第一次吃到,但是毫无违和感,毕竟四川人最懂吃内脏嘛,看我旁边两个白人情侣就吃得啧啧称奇。



· Course 4 ·

江苏 · 苏式脆鳗

从四川来到江苏(以为要吃鸭血粉丝什么的),这道的主题是鱼米之乡,鱼是天妇罗河鳗,米是马蹄薏米,在按照江苏人的口味做了个红烧汁。

概念很完整,但是前面浙江和四川两道菜存在感太强,对比之下「江苏」的好吃度一般。



· Course 5 ·

安徽 · 清蒸田鸡

其实我对徽菜的印象非常模糊,只记得《舌尖上的中国》里的臭鳜鱼,这道取自安徽的清蒸石蛙(石蛙是保护动物,BO 用田鸡来代替),先蒸后煎,配菜用了云南松茸,和云南火腿熬制的奶油酱。

跟上一道相反,好吃但徽菜的元素不太清晰。



· Course 6 ·

山东 · 葱烧海参

上桌的时候我问「这是分子料理海参吗?」,服务员说「这是真实的海参啦」,用的是山东产的辽参,配山东辣根拌西芹,上面的脆片是用山东大米加海苔制成。海参里塞满了海螯虾泥,那一抹酱汁也是用虾膏熬出来的,整道菜从做法到口味都非常豪华。



Dragon Ball

在主菜之前先吃一份清口小点,这道的技术完全 Copy 了肥鸭餐厅的名作“开胃酒”——先用虹吸壶把姜茶打成慕斯,然后放在液氮中急冻成块。虽然名字叫「龙珠」,但这个形状倒是很像饺子。

吃前先喝口水,以免超低温黏伤口腔。用手捏起快速吃掉,冰凉的“龙珠”瞬间融成姜茶,接着气化成一缕烟雾从鼻孔喷出,整个过程不到3秒,最后唇齿间余留下淡淡甜味。


· Course 7 ·

福建 · 酒曲和牛

法餐里有一道红酒牛肉,而这块M9和牛是用福建红米酒发酵的酒曲来做酱汁,搭配脆皮软心土豆和荔枝 Puree。精准的三成熟,红米酒曲的酸咸味道非常微妙。自然发酵是美食界当下的流行话题,名厨们都想去北欧学习他们的腌制技术,但明明中国菜才是高阶发酵玩家啊。


· Course 8 ·

广东 · 咸黄肉粽

八大菜系最后一道是广式蛋黄鲜肉粽,上面刨满黑松露,一口咬下脂香满溢。这当然不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肉粽,但是在 Fine Dining 餐厅里吃,让我们已经见惯的传统食物充满戏剧性和仪式感。意大利面可以出现在米其林餐厅,点改我哋粽子唔可以?




Dessert 餐后甜点

湖南 · 橙子

甜点部分首先是一个安可环节,登场过的菜系会轮流返场,今晚是装在鱼翅盅里的湖南甜橙。一块橙子橙花杏仁奶冻和一勺清甜的橙子雪葩,下面是血橙酱,再擦一点橙皮屑增加些许清香。

吃之前撒上杏仁冰霜,Kuai 一勺入口,杏仁奶香配上橙子的酸甜,清凉爽口,很舒服的甜点。


Opera Cake

最后是一块华丽的歌剧院蛋糕,服务生拿来香水瓶,往盘中喷洒两下,并告诉我是水井坊,吃是吃不出来,但能闻到一点淡淡的白酒香。歌剧院蛋糕属于法式甜点里的极品了,由黑巧克力、咖啡、杏仁蛋糕组成,Bo 这块多达16层!造型漂亮,口感高级,非常好吃!

吃完后仔细看这个青花瓷盘,上面是一只只拿着厨刀的小恶魔,呼应梁经纶的“厨魔”称号。


petit fours

三款餐后小点,从左往右吃起,分别是山羊奶酪马卡龙、山楂泡芙和桂花玛德琳。中式改版的法餐经典,不太甜,我喜欢。




吃完这顿饭最让我意外的是,Bo Shanghai 竟然不是一间主打分子料理的餐厅,厨魔在上海选择了一个比香港更宏大的命题,玩得好,八个菜系会产生无限种 Fusion 的可能,如果玩不好,不小心就会变成地图炮。


最后补充一点个人体验:

1. 首先好吃度非常高!

2. 台湾团队做的服务也没得挑!

3. 餐具品味不俗,每道菜的盘子都好看!

缺点是坐在 Chef’s Table,主厨却跟客人基本没有交流,全程认真脸做菜。

总之呢如果你想找个高大上馆子约会,建议出门往前走,外滩有的是 Mr & Mrs Bund、Jean Georges、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那群不会出错的老古董。

就像开头那个短片里说的,厨魔会带你离开舒适安全区,把你推向没有体验过的边缘,他很清楚 Bo 不会讨所有人喜欢,但港真,我还挺喜欢的。

谢邀

外滩3号,外滩18号那些妖艳的“贱货”们这次没有一家入选实在是有点儿大快人心。

我本来以为米其林会给佳家汤包(新天地附近黄河路店)一颗星,至少对比在香港有一颗星的鼎泰丰来说,他们家的汤包口味上是绝对够水准的。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佳家上过日本和欧美的好几家旅行指南,这家黄河路店排队的人总是特别,拿着旅行指南慕名而来的老外也特别多。去年ST.Cavish发布上海小笼包索引,试吃了52家小笼包,最后也是在这家搞首发。


这次没有给它一颗星,或者给米其林推荐实在让我失望(连大壶春,绿波廊这种货色都给米其林推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