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拍出《瘋狂麥斯》電影裡任何一段30秒鐘的片段,我是拍不出來的,我好想拿把槍放在嘴裡...」 – 電影神搜

「要我拍出《瘋狂麥斯》電影裡任何一段30秒鐘的片段,我是拍不出來的,我好想拿把槍放在嘴裡…」

史蒂芬索德堡,這位好萊塢小時了了而大時更佳的導演,在口碑、票房、與大牌演員的好交情上都十拿九穩,是什麼電影讓他如此神魂顛倒?你不會質疑這個答案,因為他歌頌的正是2015年的曠世巨作--一部遲了30年才來的續集(而且沒有搞爛)--《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索德堡在接受「好萊塢報導者」的專訪時,侃侃而談他滔滔不絕的景仰:「我上周又看了一次《瘋狂麥斯:憤怒道》,我告訴你,要我拍出這部電影裡任何一段30秒鐘的片段,我是拍不出來的,我好想拿把槍放在嘴裡。我不知道(導演喬治米勒)是怎麼拍出來的,但理解這件事是我應該作的,我不明白的有兩件事: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再繼續拍續集?還有他們如何能夠拍出這種誇張的效果,而不死上幾百人呢?」

索德堡可以說是好萊塢最用功的導演之一,他除了拍戲,就是大量的閱讀、看電影、看戲劇與幫別人攝影,他那無限的求知慾可能是讓他偉大的原因之一:他自認不是天才型導演,他需要大量的研究分析與實作,去充實自己的能力。而很明顯地,即便是這位可以指揮十一位羅漢在同一個片段中奪寶(《瞞天過海》),在場面與剪輯調度上可稱為天才的導演,依舊為喬治米勒的作品傾心。

「喬治米勒給大家上了一課:關於什麼才是舞台動作這件事。就算你拿把槍抵在我口中也做不出來。」姑且不論索德堡好像很喜歡被人用槍抵著(而且都放在嘴巴裡),但這篇兩年前的推特留言,已經證明索德堡對他的熱情絲毫未減。

https://twitter.com/Bitchuation/status/602682791369842688

為什麼米勒如此神威?索德堡補充:「我們在談的是,一種在三維世界裡把一串平面影像片段,分割成好幾組連續鏡頭的能力,不管你剪接地多快多零碎,你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但這每一個鏡頭,在實際拍攝時還有很多周邊事務需要完成。」如果你忘記了,可以試圖回想《瘋狂麥斯:憤怒道》經典的三人打鬥戲:在這段麥斯、弗里歐莎與慘白戰爭男孩納克斯在戰爭卡車旁的纏鬥戲裡,沒有一個鏡頭超過三秒鐘,但每個鏡頭之間卻又串連的合情合理--不但動作沒有斷片、連動作本身都充滿意涵與物理性--要考慮到這些鏡頭都需要至少數個take才能拍攝完成,這代表著米勒在腦中有著一幅明晰的片段架構圖,他知道每個鏡頭的時間長短與代表意義,並且知道這些零碎鏡頭組合之後,能有多大的影像張力。不要驚訝,這還不夠複雜,這些鏡頭裡連構圖都精心設計--你會發現每個鏡頭中最重要的視覺焦點,都被好好地放置在鏡頭正中央:弗里歐莎準備扣下板機的食指、麥斯用來抵擋攻擊的車門、掉落地面的彈匣等等,這些設計讓觀眾只要直盯盯看著畫面,瞬間就會了解這些動作橋段裡要傳達些什麼。

我想你可能還是忘記了,同學們,我們來複習一下:

 

對觀眾來說,《瘋狂麥斯:憤怒道》是無庸置疑的、感官與精神上的爽片,但對索德堡這樣的專業導演來說,米勒的影像傑作似乎更像是一種殘酷的壓力,但索德堡可不這樣想,在成為一位導演之前,他已經是一位終極影癡,對喬治米勒的景仰,並未為他帶來太多忌妒或猜忌的負面情緒。在《瘋狂麥斯:憤怒道》這部他永遠拍不出來的作品面前(拿槍也沒用),他誠懇地擁抱它的完美:「米勒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劇本完美、演員表演完美、創意完美。」

那麼,《瘋狂麥斯:憤怒道》已經離開我們兩年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在索德堡與你我心中想必已經出現:為什麼我們還看不到最新的《瘋狂麥斯》?喬治米勒不是說他閉關那麼久以來,已經想了一大堆關於廢土世界(wasteland,劇中世界的代稱)的故事嗎?為什麼還不拍呢?索德堡他可能會哭哭的啊!

你可能會以為是莎莉賽隆與湯姆哈帝的不合傳言、或是莎莉賽隆含蓄地抱怨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太辛苦,而導致續集一直難產。但事實如果真是這樣那還好點:澳洲新南威爾士州最高法院法官大衛哈默施拉格表示,在《瘋狂麥斯:憤怒道》的製作合約裡寫明,如果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沒有超過1.57億美金,則米勒的「甘迺迪米勒米歇爾」製片公司則可以獲得700萬美金的酬勞。而華納影業最後判斷,這部電影的預算超出了1.57億美金,所以甘迺迪米勒米歇爾無法拿到這筆額外獎金。

問題來了,米勒爆氣了,對這位從第一部電影就自己籌錢的獨立製片人來說,控制預算是在拍片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關鍵要素:沒有錢,什麼都沒法拍。既然事前已經與華納訂下了這條合約,米勒與他的製片公司,當然拿出省一毛是一毛的小氣本色,勉力拍戲,他們認為自己完全沒有超過1.5億美金的預算:你可以到像是boxofficemojo這樣的網站上查詢,那裡的數字還是1.5億美金。

那為什麼華納覺得成本超支了呢?米勒認為這些都是華納自己的問題,是華納影業在過程中的錯誤決策,拖延了這部電影的拍攝,也增加了預期外的成本,而這些決策問題帶來的成本增加責任,不能被算在甘迺迪米勒米歇爾頭上。除了這個,甘迺迪米勒米歇爾還指控華納影業,背叛了一開始雙方的融資協議,他們並未按照協議,卻轉向與RatPac娛樂合作(沒錯,這就是布萊特雷納的電影公司),讓RatPac在本計畫中占有了12.5%的份額。

道格米歇爾,甘迺迪米勒米歇爾製片公司的負責人之一,他的話令人心碎:「我們努力工作的結果,呈現在銀幕上,獲得了世界廣大的回響…我們真的很想繼續與華納兄弟影業合作電影,但是,當我們已經努力了超過一年之後,我們仍然無法獲得一個滿意的結論,最終現在還得透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所以,不是我們想的那些小吵小鬧問題,導致這部全球四億美金票房的電影無法誕生續集。喬治米勒與華納合作了數十年,卻在這部久違的續集上起了衝突,這可能是擋在《瘋狂麥斯》前最困難的門檻,而沒有人想看到這種結果。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