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重分寒濕和濕熱!中醫教你跟體質飲去濕茶生熟薏米水、冬瓜薏苡仁湯 | 必學汗蒸注意事項! | ELLE HK
濕重分寒濕和濕熱!中醫教你跟體質飲去濕茶生熟薏米水、冬瓜薏苡仁湯 | 必學汗蒸注意事項!

濕重分寒濕和濕熱!中醫教你跟體質飲去濕茶生熟薏米水、冬瓜薏苡仁湯 | 必學汗蒸注意事項!濕重分寒濕和濕熱!中醫教你跟體質飲去濕茶生熟薏米水、冬瓜薏苡仁湯 | 必學汗蒸注意事項!

Getty Image
READ MORE

濕重分寒濕和濕熱!中醫教你跟體質飲去濕茶生熟薏米水、冬瓜薏苡仁湯 | 必學汗蒸注意事項!

LAST MODIFIED

春天天氣係潮濕,濕氣積聚容易令人感到疲倦乏力、口乾口臭、身體水腫等,去濕實在是事不宜遲!今天請來註冊中醫師徐澤昌教大家分清體內濕氣的種類,並且和大家分享不同體質的去濕和去水腫方法,包括生熟薏米水、蘋果薏米水、冬瓜水和各款湯水,都是熱門的去濕茶選擇!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祛濕先要了解體質

不少人會到涼茶舖飲一服祛濕茶,甚至薰蒸排汗,但其實在此之前應先了

不少人會到涼茶舖飲一服祛濕茶,甚至薰蒸排汗,但其實在此之前應先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濕」,皆因「濕」都可分為外、內、寒、熱,要對症下藥才能安全又有效地祛濕。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1

「濕熱」分為外濕和內濕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表示,「濕」可以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主要是因為外界的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表示,「濕」可以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主要是因為外界的氣候、環境、地域等潮濕,而使人體的濕氣增加。內濕則主要是因飲食偏嗜,如經常飲用凍飲,進食生冷或油膩煎炸食物,使脾胃受損,脾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而使身體的水濕停滯,濕濁產生。一些食材如熟薏米、蘋果薏米水,有健脾的作用,有助化解濕氣。

2

「濕」又可分為寒濕和濕熱

另外,「濕」又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兩種。寒濕症狀包括疲倦、肢體重墜、容易水腫

另外,「濕」又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兩種。寒濕症狀包括疲倦、肢體重墜、容易水腫、畏寒、大便稀爛。而濕熱則是口渴但不想飲水、口苦口黏、易生暗瘡、口臭、大便燥結或黏滯。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3

薏仁水、薑湯有助祛濕?

那飲用薏仁水、薑湯有助祛濕嗎?徐醫師提醒,大家袪濕前應先了解體內濕

那飲用薏仁水、薑湯有助祛濕嗎?坊間常常說生熟薏米水、蘋果薏米水等,有美白消腫、清熱等功效。但徐醫師提醒大家,袪濕前應先了解體內濕氣是屬於「濕熱」還是「寒濕」。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濕熱」體質去濕方法

「濕熱」的人士應減少進食辛辣刺激、油膩濃味的食物,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

「濕熱」的人士應減少進食辛辣刺激、油膩濃味的食物,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以平衡體質,另外可服用冬瓜、薏苡仁、綠茶、蘋果薏米水等能清熱利濕的食材,當中熟薏米便有健脾的作用,能有效祛濕。不過以上的食材偏於寒涼,體虛或脾弱者則需慎服,孕婦服用前應先咨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4

「寒濕」體質去濕方法

而「寒濕」的人士則應減少進食生冷食物或飲品,如雪糕、乳酪、凍飲等,中藥材

而「寒濕」的人士則應減少進食生冷食物或飲品,如雪糕、乳酪、凍飲等,中藥材如陳皮、茯苓、白术等具有健脾祛濕的效果,但服用前亦應先咨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其實除了減少進食油膩煎炸及生冷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減少吸煙及飲

其實除了減少進食油膩煎炸及生冷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減少吸煙及飲酒,勤做運動亦對祛濕大有幫助,透過運動的主動式發汗,比起汗蒸的被動式發汗效果更好。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如果汗水沾濕身體亦要盡快弄乾,避免濕邪入侵,如淋雨後應盡快換衫,洗

如果汗水沾濕身體亦要盡快弄乾,避免濕邪入侵,如淋雨後應盡快換衫,洗頭後亦要盡快吹乾,那就不怕濕氣纏身了。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你認為自己是寒濕或濕熱體質?

投票即賺1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投票即賺1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5

去濕方法:汗蒸

近年「汗蒸」大行其道,標榜靠蒸身排汗就能去除毒素、濕氣,令人回復精神健

近年「汗蒸」大行其道,標榜靠蒸身排汗就能去除毒素、濕氣,令人回復精神健康。徐醫師指汗蒸的確具有祛風寒濕、行氣活血的作用,對痰濕體質的人士較為有效,因痰濕體質的人士體內的濕氣較重,透過汗蒸能把體內的濕氣揮發出來,減少濕氣累積。

6

汗蒸效果

然而,陰虛體質則不適宜汗蒸,因陰虛體質本身就陰液不足,容易乾燥,再發

然而,陰虛體質則不適宜汗蒸,因陰虛體質本身就陰液不足,容易乾燥,再發其汗易使體內的水份流失,加重陰虛情況;而經常感到少氣乏力的氣虛體質人士,也需適可宜止,因出汗過度會耗氣傷津,加重氣虛情況。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立即登記接收
image with no details
ELLE MAGAZINE
全城最精采訂閱優惠
立即訂閱
image with no details
專享
COSMART 最新優惠
成為免費會員
立即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