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影對話:珍妮・薩維爾的《陰影頭像》 | 當代藝術 | 蘇富比
倫敦蘇富比將於 6月26日舉行當代藝術晚拍 , 焦點包括正值盛年的英國藝術家珍妮・薩維爾的《陰影頭像》,此作可謂薩維爾最重要、最具感染力的一幅作品。

珍妮・薩維爾的畫作《陰影頭像》尺 幅恢宏卻又充滿細膩動人的情感,令觀者為之動容。薩維爾擅長將兩種對立的特質融於一體,將幽微私密的情緒以大尺幅渲染,創造出充滿戲劇張力及震撼力的作品。

《陰影頭像》印證薩維爾作為畫家無可比擬的才華,此畫作於2007-2013年 ,距離沙奇畫廊1997年重要展覽「聳動:沙奇收藏中的年輕英國藝術家展」已有十年,而薩維爾在此展一鳴驚人 。此畫以迅速流暢的筆觸結合來自早期傑作如《撐》(1992年)和《移》(1996-97年)的立體感,奠定薩維爾作為當代重要寫實畫家的地位。

《陰影頭像》首先亮相於2014年廣獲好評的倫敦高古軒畫廊展覽「珍妮・薩維爾:俄克喜林庫斯」。展覽名稱與俄克喜林庫斯市附近古埃及莎草紙古文書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隱隱呼應,藝評家盧克認為,薩維爾以油彩的堆疊與挖掘創造影像,展覽則以此創作模式為中心,設立了一種「考古式的比喻」。(本·盧克,<珍妮・薩維爾:俄克喜林庫斯 – 展覽評論>,《倫敦晚報》,2014年6月13日)。《陰影頭像》以俄克喜林庫斯遺址出土的文物為靈感,透過層層堆積油彩再加以挖去,暗示將過去刮除重新書寫的過程,而作品名稱則令人想起沉重的過去及投下的陰影。確實,薩維爾的肖像畫彷如在畫布底層的灰暗當中浮起,濃墨重彩的筆觸聚合、蛻變,成為一個女人的頭像,我們看見了她的面孔,也看見了她深沉的注視。

透過猷勁層疊的色彩,她的情緒直達觀者肺腑,薩維爾成為了挑戰浩瀚藝術史的一道力量,引人深思,力逾萬鈞。她的藝術創作顯然受到多位大師影響,尤其以倫勃朗(又譯林布蘭)及提香為甚,與此同時,又與二十世紀頂尖藝術家弗朗西斯・培根互相呼應。培根以畫中原始而激烈的情感聞名,以大筆塗抹、筆勢鮮明的厚塗手法作畫,常將自己的形像移置在其他人的肖像畫之上,這一點與薩維爾如出一轍。

假如《陰影頭像》朦朧的影是過往時光無處不在的象徵,畫中明亮耀目的光則是科技時代的電子光華。「薩維爾的光有一種閃爍,」馬克·史蒂文斯寫道,「它是流動的,但同時又自相矛盾地帶有一種黏性。它依附在身體之上,顏色是樸實的,但並非如傳統英國畫家威廉·科爾德斯特里姆一般將色彩依序安排,理性自制,薩維爾將顏色點滴散落,有如電子世界、或者甚至是霓虹燈牌表面之上的色彩。」(馬克·史蒂文斯,《珍妮・薩維爾》)。

眾所周知,薩維爾按相片而非實物作畫,這一點再次將她的創作手法與培根互相呼應。在一個相片與電子複製品當道的世界裡,她的創作技巧賦予其作品獨特的當代性,同時在概念上亦獨樹一格。《陰影頭像》像是一張巨大的自拍照,卻同時包含了一個浩瀚而神秘莫測的宇宙,深刻表達了二十世紀重要藝術家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