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第2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举办的颁奖典礼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2021年度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得奖名单公布,《智齿》获最佳电影,刘雅瑟获最佳女演员,85岁谢贤获最佳男演员,成为该奖项年龄最大影帝得主。陈木胜凭《怒火·重案》夺最佳导演奖。 [1]
中文名
第2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颁奖时间
2022年
举办单位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奖项历程

播报
编辑
2022年月,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举办的第2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公布得奖名单。 [1]

获奖名单

播报
编辑
最佳电影:《智齿
最佳导演:陈木胜怒火·重案
最佳编剧:何静怡林家栋杀出个黄昏
最佳男演员:谢贤杀出个黄昏
最佳女演员:刘雅瑟智齿
推荐电影十部:
怒火
手卷烟
除暴
梅艳芳

入围名单

播报
编辑
最佳影片
《智齒》
《濁水漂流》
《殺出個黃昏》
《手捲煙》
《除暴》
最佳导演
鄭保瑞《智齒》
陳木勝《怒火》
李駿碩《濁水漂流》
陳健朗《手捲煙》
邱禮濤《拆彈專家2》
最佳编剧
李駿碩《濁水漂流》
陳果林紀陶《鬼同你住》
何靜怡林家棟《殺出個黃昏》
陳健朗、凌偉駿《手捲煙》
邱禮濤、李敏、李昇《拆彈專家2》
最佳男演员
梁仲恆《媽媽的神奇小子》
謝賢《殺出個黃昏》
林家棟《手捲煙》
林家棟《智齒》
柯煒林《濁水漂流》
吳彥祖《除暴》
最佳女演员
劉雅瑟《智齒》
周秀娜《馬達.蓮娜》
王丹妮《梅艷芳》
廖子妤《梅艷芳》
鍾雪瑩《殺出個黃昏》 [2]

获奖理由

播报
编辑
最佳電影:《智齒
鄭保瑞極端破格之作,在虛擬製作的年代堅持在地,強調電影物質的本性,根據原著黑白呈現想像的南方都市,也可以是近未來、抽象及傳說中的「香港」,儼如人間煉獄,只剩下被遺棄和殘缺的人,誰進入也得接受火的洗禮。追兇背後是暴烈警員對女線人的心靈逼害,寬恕和救贖的寓言,具宗教意味,也彷彿回應充斥着仇恨的當下。
最佳導演:陳木勝(《怒火》)
集個人之大成,陳木勝遺作回應時代,敢問在操守流失的制度裏,如何把持已經妥協得體無完膚的正義原則,讓怒火傾瀉街頭,創造香港警匪動作片的視覺新高度。結尾街頭槍戰,是虛擬特效與環境寫實美學的高度結合,勢將成為日後新一代學習典範。
最佳編劇:何靜怡林家棟(《殺出個黃昏》)
以黑色幽默的生動筆觸,關注沉重悲涼的老年問題。劇本透過別開生面的耆英殺手組織,點出生存尊嚴之可貴,共融新舊兩代,合譜青春之歌。一眾主角形象鮮明,表現對前輩演員的無比敬意。結尾非血緣的多元成家生活,突破港片家庭倫理的慣常設定。
最佳男演員:謝賢(《殺出個黃昏》)
洗盡鉛華全然豁出去,謝賢低調演繹不肯寂寂退場的飛刀殺手田立秋,初段自尊受創、犬儒厭世,之後放下身段與未夠秤「靚妹」相依相靠,孤僻獨往中再出發,古怪相處裏忽然回春。謝賢雋永有致的演出火花不絕,沉澱出一道港味甘怡的人情風景。
最佳女演員:劉雅瑟(《智齒》)
戴罪之身走一遍修羅地獄,被加諸過份暴力,推進無間深淵。劉雅瑟演王桃全程且戰且逃,像是陽剛世界的出氣沙包,然而寸尺剎那間細緻敏感在場,纖弱身體力敵千鈞,是黑白混沌中至為亮眼的一道灰色。以為身心殘破走到宿命盡頭,竟在罪與罰的漩渦中,成全了加害者的救贖。 [2]

推荐电影

播报
编辑
《怒火》
陳木勝最後全力一擊,盡展駕馭大型動作場面的能力及膽識,港產片式槍戰、飛車追逐、肉搏火拼一一淋漓呈現,讓人重見香港類型電影精髓傑岀的部分。點指兵兵的二元命運身份對立再磨礪一次,戲劇衝突與動作調度編排有度。結尾教堂雙雄決戰,依舊生死不悔。
《手捲煙》
借鑑昔日香港類型電影,卻不甘於只做新瓶舊酒,從片中的人物設計、畫面風格、工巧雕琢的對白等,處處可見創作者堅決要與別不同的氣魄。影片帶俠義之氣,強調香港別具一格的地域景觀與混雜特性,又滲雜對舊時代舊人物的依依不捨,餘韻可堪細嚼。
《濁水漂流》
改編真人真事,寫社會邊緣哀歌。走出寫實主義藩籬,無家者天橋底自建的家園,視覺上營造超現實美學,反映飄零群體生存空間被扼殺的漂流狀態。沒有落入煽情俗套,保持冷靜節制,喚起觀眾的同理心,回望那個無法回去的家,在濁水中慢慢燒出熊熊烈火。
《殺出個黃昏》
從劇本創作到幕前演出,皆見跨世代合作的熱情,老少演員有機互動,融合過程趣味盎然,尤以謝賢與鍾雪瑩的對手戲最有火花。重拾港片充滿道義的人情味,巧妙利用粵語片前輩形象的突破,呈現暮年生活遇上的各種難題,結局更揭示在困局中找尋新可能的創意。
《除暴》
編劇出身的劉浩良將港產片最擅長的警匪類型注入合拍題材,導技穩健,劇本紮實,穿州過省的漫長偵緝過程,寫得有條不紊,張力十足。特別着重刻劃大賊與刑警之間冤家路窄,致敬《喋血雙雄》的兵賊微妙關係,吳彥祖的反派演出尤其令人眼前一亮。
《鬼同你住》
陳果繼續發揮怒漢與頑童本色,天馬行空地言志,儘管荒誕突兀大灑血漿,但其直率敢言依然只此一家。尖銳的社會批評結合敏銳的人性觀察,劏房的火車遊戲是神來之筆。突破製作掣肘,玩出不妥協的肆意瘋狂,無論是否認同,大抵陳果會說鬼理得你。
《拆彈專家2》
戲中潘乘風是警察抑或恐怖份子,微妙暗示主角正邪身份轉換的不同閱讀角度,為典型港式臥底與失憶主題帶來玩味及聯想。在合拍片框架下,嘗試回應當下香港社會處境已是難得。動作場面處理更是回復到昔日港產片「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的特色,讓影迷大呼過癮。
《狂舞派3》
不甘重複前作的成功方程式,捨易取難,將焦點轉向社會殘酷與人性複雜,率真與善良始終如一。捕捉當前香港面對的困境,以同路人的不同路線抉擇,呈現關於分化與割席的爭論。即使未必能為觀眾找到出路,但至少激發我們持續思考及討論,已是其價值所在。
《梅艷芳》
台前幕後向高難度挑戰,既藉傳奇人物梅艷芳一生高低起伏,共譜集體回憶,同時聚焦香港黃金年代的演藝風流,撫今追昔。鏡像隱喻處處,兩相映照,歌與影、兩姊妹及兩段情,叩問命運非如此不可,凸顯香港女兒的情和義。王丹妮和廖子妤傾情演繹,無負所托。
《媽媽的神奇小子》
點出本地殘障運動員缺乏生活保障,更成功發掘梁仲恆與馮皓揚,兩人都有高水準表現。人物傳記電影搬演角色不同人生階段,往往前後反差甚大,本片三位飾演蘇樺偉的演員,意態氣質連貫尤為不易,不造作不誇張。故事勝在通俗流暢,演員間的互動亦親切可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