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疾病
眼底是全身唯一能在直视下看到血管及其有关变化的部位,并在一定程度反映体内其他重要器官的情况。高血压病早期,眼底往往正常,并可维持相当长时间,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发生于视网膜病变者,称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约70%高血压病患者可并发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
中医病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多发群体
高血压患者
常见发病
眼底
常见病因
1.视网膜动脉的改变,2.视网膜静脉的改变,3.动-静脉交叉处的改变
常见症状
头痛、视物模糊、视物变小或变形。
传染性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贡献者头像

卿国平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科审核

基本信息

中医病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多发群体
高血压患者
常见发病部位
眼底
常见病因
1.视网膜动脉的改变,2.视网膜静脉的改变,3.动-静脉交叉处的改变
常见症状
头痛、视物模糊、视物变小或变形。
传染性

病因

播报
编辑
1.视网膜动脉的改变
(1)动脉管径的改变:高血压初期,局部自动调节机制使视网膜血管收缩,血管张力增加。持续的血压升高使视网膜动脉发生痉挛,表现为局限性或普遍性的动脉管径狭窄。此外,高血压导致局部微血管床的闭合,引起微梗死,出现脱脂棉样斑点及浅层出血。
(2)动脉管壁的改变:如果血压仍持续升高,长期痉挛的视网膜动脉发生硬化,表现为管壁透明度减低,管壁光反光增强。
2.视网膜静脉的改变
(1)静脉充盈迂曲:由于视网膜动脉血管狭窄变细,而静脉血管管径却无明显变化,二者之间有较大的血压差。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后,流速骤减,静脉血回流淤滞,导致静脉充盈,行走迂曲。
(2)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央静脉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为高血压病的常见表现。
3.动-静脉交叉处的改变
为判断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临床表现

播报
编辑
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有头痛、视物模糊、视物变小或变形。早期不影响视力,后期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检查

播报
编辑
1.眼底检查
(1)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乳头及其周围视网膜明显水肿,边缘模糊。小动脉很细、变直,部分成白线,静脉弯曲扩张。整个视网膜苍白、混浊、水肿、火焰状和大片出血。
(2)慢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由初期的痉挛状态变为硬化、狭窄、管壁光反射增强,呈铜丝或银丝状,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随之远端的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
2.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可见视盘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并有微血管瘤形成,晚期有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毛细血管有大量荧光素渗漏,相当于棉絮斑区域的毛细血管闭塞,形成小的无灌注区,其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微血管瘤形成,并有荧光素渗漏,相当于Elschnig斑处脉络膜毛细血管呈现低灌注或无灌注,晚期有荧光素渗漏,动脉细窄,静脉充盈迂曲。

诊断

播报
编辑
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血压升高情况及眼底征象,易于诊断。

治疗

播报
编辑
首先是要降低血压,通常情况下,在血压下降的几个月之内,急性高血压的眼底异常改变通常会消失,但是由于不可逆性的血管闭塞,部分4级眼底改变患者的视力丧失将不会恢复。
依那普利治疗26周后,视网膜动脉壁混浊明显减轻。眼部采取对症治疗,如活血化淤以促进渗出和出血的吸收,口服维生素C、E和芦丁等。

预防

播报
编辑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并对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