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鼠小弟(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著中篇童话)_百度百科

精灵鼠小弟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著中篇童话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精灵鼠小弟》(Stuart Little)是美国作家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创作的中篇童话,于1945年首次出版。
作品讲述了一个叫斯图尔特的长得像老鼠的男孩,他自信、豁达、乐观,充满了冒险精神,乐观地迎接挑战,他为了寻找小鸟玛加洛,驾驶着玩具小汽车,一路探险。 [1]作品颂扬了青春期追求独立的精神,同时也强调了青春期无力和脆弱的忧伤。作者用身形微小的“老鼠”的形象来隐喻青春期的少年在成人世界的处境,成人世界的一切看起来都太大,触及不到。 [4]
1999年12月,作品改编的电影《精灵鼠小弟》上映。 [2]
作品名称
精灵鼠小弟
外文名
Stuart Little
作品别名
老鼠小少爷传奇斯图尔特·利特尔
作    者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
文学体裁
中篇童话
首版时间
1945年
字    数
68000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初版封面
一个叫斯图尔特·利特尔的男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长得像老鼠,但是家里人并没有因此而唉声叹气。相反,斯图尔特的出现,使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特别是斯图尔特自信、豁达、乐观,充满了冒险精神。 [1]为了让美丽的小鸟玛加洛不受家猫野茉莉的伤害,他鼓足了勇气,动足了脑筋。然而,春天来了,玛加洛不辞而别飞回北方。斯图尔特发誓要把玛加洛找回来,于是开动了玩具车就上路,一路上他历经千辛万苦,发生了许多惊情险事。 [3]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章节
标题
章节
标题
第1章
在排水管里
第9章
死里逃生
第2章
家庭问题
第10章
春天
第3章
洗脸的烦恼
第11章
汽车
第4章
练身体
第12章
教室
第5章
斯图尔特得救
第13章
艾姆斯镇
第6章
顺风
第14章
河上一晚
第7章
帆船比赛
第15章
朝北走 [3]
第8章
小鸟玛加洛
-
-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一次出差纽约,在火车上他梦见了一个小不点,像老鼠。后来他记下来这个人物,在脑海里构思了“老鼠小少爷”的形象。怀特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总是缠着怀特讲故事,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他以“老鼠小少爷”作为主角临时编出了许多故事,后来一个个小故事串成了一个大故事。1938年,怀特的老伴劝他将故事写下来,最终在1945年的春天,他将手稿整理完成,交给出版社出版。 [3]

人物介绍

播报
编辑
斯图尔特·利特尔(Stuart Little)
利特尔家的第二个孩子,只有两英寸高,心地善良、聪明伶俐。 [3]他从一出生就会走路说话,不需要被当做婴儿抚养。 [4]实际上,在利特尔家他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哥哥并不是他的玩伴,每次承诺为他做什么都半途而废,家猫野茉莉始终对他怀着敌意,家人总是让斯图尔特做一些对他的人身安全有威胁,把他的身体弄脏的事情。他始终是孤独的,没有玩伴,没有朋友。家对斯图尔特来说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也令他孤独的地方。他对和他体型相似大小的小鸟玛加洛一见倾心,为了追寻她,毅然离开家。 [4]
野茉莉(Snowbell)
利特尔家的猫,斯图尔特·利特尔的“天敌”,喜欢迫害和栽赃斯图尔特,对玛加洛也不怀好意。斯图尔特动弹不得,呼吸困难,求救时,它不仅没有帮助斯图尔特脱困,反而让斯图尔特的处境更加危险。 [5]
玛加洛(Margalo)
善良的鸟,浑身披着棕色的羽毛,胸脯上有黄色的条纹,十分美丽,偶然间被斯图尔特的妈妈获救并认识了斯图尔特。玛加洛善解人意,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神态温文尔雅,说话声音动听。 [5]在春天时她不辞而别。 [3]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主题思想

《精灵鼠小弟》通过模型船和模型汽车的被毁坏这一内容呈现了青春期的破坏力。通过斯图尔特所经历的这一切:对另一个生命个体心动、与家人的情感隔阂、憧憬外面的世界、孤独、渴望第一次约会、追寻向往美好、青春期的暴力冲动、追求独立,展现了青春期特有的境遇和心理状态。
《精灵鼠小弟》这部作品本身不是纯粹的成长小说,用斯图尔特这个主人公的形象隐喻青春期和成长,使得斯图尔特的形象凸显出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作品同时颂扬了青春期追求独立的精神,也强调了青春期无力和脆弱的忧伤。怀特用身形微小的老鼠这样一个形象来隐喻青春期的少年在成人世界的处境:成人世界的一切看起来都太大,触及不到。 [4]
《精灵鼠小弟》恰恰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为读者形象地展示了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充分体现出童话的预言功能和作家的睿智,通过该作品,儿童既可以欣赏有趣的故事,又能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某种智慧的启迪。
通过斯图尔特的故事,作品讲述了一个人的身材和长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资质和能力这个道理。斯图尔特的认识完全冲破了表面看人的局限,把握了判断个人价值的黄金法则。有了正确的识人标准,就为他与学生建立正确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5]

艺术特色

《精灵鼠小弟》里的“老鼠”是最复杂特别的形象。主人公斯图尔特最特别的地方不在于他会驾驶人类的模型小船和模型小汽车,而是在于,他有着老鼠的所有生理特征,但是却出生在人类家庭,拥有一个人类的姓氏“利特尔”。在斯图尔特心里,他对自己所属的种族,也没有清晰的定位。
斯图尔特·斯图尔特对自己的种族困惑其实也是初次写动物幻想小说的怀特的困惑。怀特在他的初次尝试中,依然存在如何在一个动物主人公身上调合动物性和人性的困惑。所以,他把这种困惑外显了,让老鼠出生在人类家庭,从而拥有某种人性,让动物在种族上直接和人类发生古怪的联系。 [4]
《精灵鼠小弟》因提出问题的重大以及思想的深邃,有着深远的认识价值。但它同时也给作家带来艺术表现上的巨大难题,即如何将成人的人生洞见变成幼儿可以接受的思想,怀特的破解之法有两个:反复与象征。
所谓反复,即作家设计了一系列深浅程度不同、但思想旨归同一的情节,采用反复说故事的方法,来加深小读者对一个重要思想或理念的理解,收到奇效。比如一个人的资质和能力比他的外表更重要,是作家想要告诉小读者的金玉良言,也是这部童话的母题之一。
所谓象征,是怀特将深邃的思想变得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又一艺术法宝。《精灵鼠小弟》是作家用象征手法编织起来的艺术森林,它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光辉。反复地、循序渐进地讲故事,就是作家为幼儿读者铺出的林间小路。沿着这条路,幼儿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林中徜徉、流连,跑到森林深处去,探寻、发现林中的思想宝藏。追求美、善、友谊与爱是幼儿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向,是作家想要与小读者交流的又一核心思想。如果不借助象征体,让幼儿从抽象的概念层面去理解它很难,然而一旦赋予这些概念一个象征体——小鸟“玛加洛”,幼儿借助她的血肉之躯和故事,来理解这些概念就容易多了。
反复与象征手法的运用,表明怀特深谙幼儿感觉运动思维的规律,他设计一个又一个情节,正是为了给幼儿读者留下一个又一个具体探索、体验、感觉的空间,让幼儿在反复体验中建构起新的同化思维模式,使理解新思想有了接受的框架。 [5]

作品影响

播报
编辑
衍生影视作品
1999年12月,根据该作品改编的电影《精灵鼠小弟》上映。 [2]最后,该作品被改编成了共四部的《精灵鼠小弟》系列电影。 [6]
争议
斯图尔特的种族归属上受到众多读者和研究者的抗议之后,怀特采用了一个语义上的解决办法,在这部作品的后续版本中,他用“到达”(arrived)这个词替代了作品第一句里的“出生”(born)。 [4]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Elwyn Brooks White,1899——1985),美国散文家。189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芒特弗农市,1921年毕业于康纳尔大学,1926年起与《纽约客》杂志合作。怀特共创作了三篇童话,分别为《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