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保守治療還是手術?宜昌長航醫院專家告訴你 | PTT新聞
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痔瘡,保守治療還是手術?宜昌長航醫院專家告訴你

在肛腸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為痔瘡,許多人對痔瘡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其治療一定需要手術,這個觀念需要糾正,並不是所有的痔瘡都需要手術,以改善和緩解癥狀為前提,一般情況下對於無癥狀者不需要手術治療,對於癥狀明顯者,有選擇的進行治療。

痔瘡的治療目的重在消除、減輕其癥狀。治療必須遵循"先保守、後手術"。

患有痔瘡後保守治療會讓痔核

變小或消失嗎?

痔核是直腸下端粘膜及肛管皮下靜脈叢發生曲張擴張而形成,痔瘡一旦發生脫出,保守治療不能使痔核明顯變小,保守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癥狀。痔核會在誘發因素下再出出現便血、脫出等癥狀。

手術治療後會複發嗎?

手術是治療痔瘡的有效手術之一,但是手術不是針對病因治療,只是糾正異常的解剖結構。流行病學顯示,痔瘡的遠期複發率為5%。因此積極調控引起痔瘡的誘發因素對降低痔瘡的複發率具有重要意義。手術的複發率大小與體質,年齡,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鍛煉,肛門清潔,腸道菌群環境,大便情況有重大關係。


痔瘡的危害有那些?


引起脫垂、頓甚至壞死

痔核嵌頓於肛門外,由於一系列的病理改變,使局部代謝產物積聚,進一步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加重了痔核的嵌頓。併產生"痔核脫垂→不良刺激→內括約肌痙攣→嵌頓→加重腫脹"惡性循環,內痔嵌頓日久,必然出現壞死。壞死常局限在痔核的粘膜部分,但亦有侵犯人體其它部分的情況。國外曾有報導:痔核內的血栓向上擴散,壞死區擴展到直腸壁,結果在盆腔內引起嚴重的膿血症。

導致肛周長期濕疹

由於痔塊脫出及括約肌鬆弛,黏液流出肛外刺激皮膚,而導致皮膚瘙癢和肛門濕疹。局部可出現紅疹、紅斑、糜爛、滲出、結痂、脫屑。病程長,肛門周圍皮膚常增厚,顏色灰白或暗紅、粗糙,以致發生皸裂、滲出、瘙癢、反覆發作,並發病時間長。

長期便血易致貧血

痔瘡早期會出現便血癥狀,若長期反覆出血,出血嚴重可出現繼發性貧血,建議長期便血查血常規。

痔病的預防與保健


避免久坐久立:

在久坐、久站工作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進行適當的運動或定時作肛門括約肌運動。


防治腹瀉、便秘:

防治腹瀉、便秘不僅降低肛腸疾病的發生,而且能夠幫助已患上肛腸疾病的人大大緩解病情。


飲食調和:

有規律合理飲食,避免偏食及飲食過於精細,不過度飲酒,多吃纖維和蔬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內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對飲食量和種類的不加選擇和節製,可能導致肛腸疾病做了明確敘述。


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不再在廁所久蹲,排便不要看書,看報,最好是不費力氣,蹲廁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肛門部淤血。用最短的時間排出大便,減少負壓增大對局部的刺激。


便後保持肛門清潔:

每次大便後避免使用粗糙紙反覆擦拭肛門,可用溫涼開水進行清洗,用乾布或紙巾將水吸乾,保持肛門清潔乾爽。


發生內痔早期癥狀應及時治療,防止進一步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