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陈晓华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展开45个同名词条
陈晓华,重庆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及传统文化、明清史、全球史教学科研工作。在四库全书研究方面论述颇丰,取得众多开创性成果。
中文名
陈晓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职    业
教师
主要成就
《四库全书》研究
出生地
重庆市
代表作品
《‘四库总目学’史研究》《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
职    称
教授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92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其后于重庆天府中学任教6年,2001年6月于西南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师从历史文献学专家周少川先生,于2004年6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由西南大学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08年9月到2011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专业博士后。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
2009年6月至7月在维也纳大学访学,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学,访学期间被聘为客座教授(2013.8.22-12.31)。同年,被聘为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陈晓华
曾主持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北京市教委重大课题等多项课题,2009年获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2010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资助及教育部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201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合撰《中国文化世家·巴蜀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华阳国志〉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等,参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专著《“四库总目学”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东方文库资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两部,在《光明日报》《文献》《史学理论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 [1]

研究方向

播报
编辑
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及传统文化、明清史、全球史教学科研工作。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 陈晓华
    作品时间2008-10
    《“四库总目学”史研究》是 2008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晓华 。本书主要是对《四库全书总目》思想及价值的研究。
  • 作者名称 陈晓华
    作品时间2020-1
    《清代目录学研究》是2020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晓华。
  • 《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
    作者名称 陈晓华
    作品时间2009-11
    《 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四库全书》的编纂为背景,研究其纂修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的表现和特征。全书从文献学史、学术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的角度首次以《四库全书》为基础考察了中国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对其代表及代表性成果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学术史上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陈...

主要贡献

播报
编辑

代表作

“四库总目学”史研究
1.《“四库总目学”史研究 [2](陈晓华),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专著合著

1. 《中国文化世家·巴蜀卷》(陈晓华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华阳国志>研究》(陈晓华等),巴蜀书社,2008年版。

参编教材

发表论文

1.《卢作孚与北碚的教育建设》,《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合刊。
2.《试论古代巴人的音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从<华阳国志>看常璩的民本思想》,《语言文史论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8月版。
4.《卢作孚的乡村教育思想》,《卢作孚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5.《论卢作孚在北碚峡防局的廉政建设》,《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第2作者)。
6.《历代整理与研究〈华阳国志〉综述》,《古籍研究》,2001年第4期。
7.《前无古人的采风壮举——记〈西南采风录〉及其编者刘兆吉》,《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2期。
8.《闻一多、朱自清两篇珍贵手稿》,《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3期。
9.《一部宣扬大一统的地方史志——评〈华阳国志〉》,《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2期。
10.《二十世纪“四库总目学”研究述略》,《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11期。
11.《陈垣与<四库全书>》,《图书馆杂志》,2002第3期。
12.《论卢作孚的农村金融建设思想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二作者)。
13.《陈垣开设史源学实习课的启示》,《光明日报》,2002年5月18(第2作者)。
14.《“四库总目学”的构想——〈四库全书总目〉研究新论》,《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第9期。
15.《〈华阳国志〉史学思想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11期。
16.《禁书书目编纂考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专刊。
17.《世纪断想——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第2作者)。
18.《是丰富多彩还是无可记述——记周少川<元代史学思想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
19.《<四库全书>三种提要之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0.《“总目学“史研究论纲》,《历史文献研究》,第24辑。
21.《四库禁书书目源流考》,《江淮论坛》,2005年第4期。
22. 《论<郑堂读书记>史学评论的特点》,《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23. 《章学诚与<四库全书>》,《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4. 《“四库总目学”研究述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第4期。
25.《清代朱子学的命运》,《朱子学刊》,2006年第12期。
26. 《历史文献学科建设及教学的思考》,《历史教学》,2007年第2期。
27. 《续〈四库全书〉之〈郑堂读书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8.《读<四库全书总目>》,《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版。
29.论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的考据方法,《文献》,2008年第1期。
30. 论《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史学价值,《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4期。
31. 《论乾隆朝四库修书的失载》,《史学月刊》,2008年第12期。
32. 《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论纲》,《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3. 《朱筠与四库修书》,《历史文献研究》27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4. 钱谦益论书画——以《绛云楼题跋》为本之考察,《中国书法》,2008年第5期。
35. 《自我他者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载《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会议论文)。
36. 苏轼论书法——以《东坡题跋》为本之考察,《中国书法》,2009年第9期。
37.《论<四库全书总目>补撰书目的史学价值》,《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38.《<四库全书总目>论书法》,《美术观察》2010年第10期。
39.《论政府在构建世界城市中的角色》,《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文集》,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出版。
40.从《绛云楼题跋》看钱谦益对禅的皈依,《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41. 全球史视野下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42. 国图所藏五部陈垣批注史籍,《文献》,2011年第3期。
43.《元明清中西互动刍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44.《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及其辨证思想》,《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4期。
45《四库馆臣论西学——文明碰撞与冲突的抉择》,《光明日报》2012年3月22日第11版。
46.《中西互动下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
47.《论破山禅师》,黄夏年编《中国禅学研究》下,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4月版。
48.《论<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编撰》(《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7期转载),《全球史评论》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49.《纪昀与狄德罗》,《文史知识》2013年第7期。 [1]

报刊

1.《庄子 众人皆醉我独醒》,《北京晨报》, 2007年3月4日 第3141 第14版。
2.《司马迁 隐忍立言终成史家绝唱》,《北京晨报》,2007年4月1日 第3169 第14版。
3.《〈世说新语〉 八卦亦可风雅如斯》,《北京晨报》,2007年4月15日 第3183第14版。
4.《〈山海经〉荒诞之中呈现历史》, 《北京晨报》,2007年9月2日 第3323第14版。
5.《〈菜根谭〉 平淡之处有真谛》,《北京晨报》,2007年9月23日 第3344 第14版。
6.《〈儒林外史〉 人格比富贵可贵》,《北京晨报》,2007年11月11日 第3393期 第14 版。
7.《期东山再起 不妨终南捷径》,《北京晨报》,2007年1月21日第3099第14版。
8.《作新朝之臣 又为故主悲 钱谦益反复中不灭士人节气》,《北京晨报》,2008年1月6日第3449第14版。 [1]

科研项目

1.《民国时期卢作孚乡村建设模式研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6.7—1999.7)。
2.《〈华阳国志〉研究》(参加),古委会课题(1998.7—2001.7)。
3.“《明史》翻译”(参加),委托项目。
4.《中华文化世家·巴蜀卷》(参加),委托项目。
5.“点校《全元文》张起岩、李齐贤”,国家社科基金。
6.“《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自选项目(2005.7—2007.7),已结题,良好。
7.《<四库全书>与中国传统文化》(参加),2005年度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2006.1—2008.12)。
8. 《历史文献学教学改革》(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校级教改立项(2006.3—2008.3)。
9.《明清史》课程建设(主持),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建设(2008年——2009年)。
10. “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参加),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11.北京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资助课题,2009——2012(参加)。
12. 2010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主持)。
13.《清代目录学与文化》,2010年度教育部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
14. 2011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主持),项目号:2011D005016000001。
15.“清代目录学研究”(主持),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2BZS010
16.“历史文献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主持),2013年度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立项,项目号:028135302700。
17.“《明清史》教学改革”(主持),2013年度首都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