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香港政界都來了!千位港人跨海觀選,能為香港帶回什麼?|天下雜誌

半個香港政界都來了!千位港人跨海觀選,能為香港帶回什麼?

香港人瘋台灣大選,2020總統選舉,香港觀選團數量創下歷屆新高。一場反送中運動,讓香港成為影響台灣選情的重大議題,大打「香港牌」的蔡英文勝選,也喚起香港人對台灣民主的好奇,紛紛跨海來台觀選。究竟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香港人,到台灣看什麼、學什麼,他們又如何看待台港關係與未來命運?

2020總統大選-蔡英文-民進黨-韓國瑜-香港-反送中-泛民-中國 反送中運動影響台灣大選,也強化港人對台灣民主的憧憬,組團來台觀選。在造勢現場,常見「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抗爭標語,成為這次台灣大選的特殊景象。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其他

1月11日晚上11點多,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蔡英文確定以817萬票,當選下一屆總統,成功連任。位於台北北平東路的競選總部外,寫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大字的黑旗飄揚,有人用廣東話高喊「台灣加油,香港加油」、「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數百位香港人在巷弄裡聚集,形成長長的遊行人龍,和來到現場的支持者,一起慶祝勝選。

前一晚,凱達格蘭大道上的蔡英文選前造勢大會,舞台銀幕投影出「香港到台灣,一張機票;台灣到香港,一張選票」兩行大字,映襯在香港反送中運動示威者的影像上。

「香港的年輕人,用他們的生命跟血淚,為我們示範了一國兩制不可行。明天,換我們台灣年輕人為他們示範,民主自由的價值會克服一切困難⋯⋯。」蔡英文如此說道。

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是香港影響台灣選情最深的一次大選,也是台、港距離最近的一次大選。

不只泛民派,建制派也來了

主要原因,跟2019年6月持續至今的反送中運動有關。由於反送中突顯出中國與香港間一國兩制的治理問題,令主打「親美牌」的民進黨和蔡英文找到空間,站在支持民主的角度聲援香港,也將台灣大選與海峽另一端的街頭抗爭,加以連結。

廣告

當香港抗爭成為影響台灣大選的關鍵議題,也因此提升了香港人的關注程度,紛紛組成觀選團來台觀選,其熱烈程度為歷屆總統選舉之最。

「才下飛機就碰到好幾個認識的朋友,我們還說,這次可能半個香港政界的人都來了,」去年11月剛當選香港區議員的鄭文杰說。

去年11月才當選成為新科區議員的鄭文杰(右)、劉珈汶(左)也組織觀選團來台觀選,參加選前之夜凱道的造勢晚會。(劉國泰攝)

據了解,香港觀選團大多選舉前兩到三天抵台,除了以泛民主派為首的政黨人士,親北京的建制派也有代表來台,其他像學界、商界、傳媒和文化界等各領域,也組成觀選團,更多則是自行來台觀選的一般民眾。

「估計這次來台灣觀選的香港人少說有近千人,」主辦台灣深度觀選團的香港旅遊新創公司GLO Travel創辦人陳成軍觀察。

廣告

2016年大選就曾舉辦觀選團的華人民主書院主席曾建元也說,以往港澳觀選團來台,通常都會補助部份經費,但這次因為報名太踴躍,無法繼續補助,與團成員只能自費,但光華人民主書院主辦的觀選團人數就達60人,比上一次大選主辦的觀選團多出近一倍,加上協助安排行程的觀選團,則上看百人,「其實還有很多人想來,但我們的人力已經到飽和狀態,也沒辦法接更多。」

究竟這些香港觀選團來台灣都去哪些地方、看什麼?

參訪兩黨總部,也搶著拜訪吳怡農

《天下》綜合各觀選團行程,除了必去的兩黨總部、候選人競選總部、造勢晚會、投開票所等,通常也會造訪陸委會,由副主委邱垂正親自接待,另外像各黨知名立委候選人或市議員,也是觀選團取經對象。例如,代表民進黨出征、與國民黨蔣萬安競選的吳怡農,就因為高人氣成為團員最想拜訪的立委人選。

廣告

此外,不同於傳統拜會政黨、候選人行程,當Facebook、YouTube等社群媒體成為選戰重要的宣傳管道和工具,也有觀選團特地安排參訪曾替政黨操盤大選的政治公關公司或數據分析業者,希望將台灣的經驗帶回香港。

短短幾天,從北到南跑透透,香港人會如此關注這屆台灣總統大選,甚至特地來台觀選,「過去幾個月的反送中運動,讓很多香港人感覺,他們的命運好像跟台灣的未來出現了關聯,」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觀察。

沈旭暉表示,歷屆總統選舉,香港都有組織觀選團,但這屆大選之所以備受注目,正因為反送中引發了香港不同世代對價值觀,以及與中國關係的重新省思,而在同樣有世代之爭、面對中國逼近的台灣,也能看見這一點。

廣告

「香港的前例讓台灣人深刻感受到,一國兩制的未來是不可能的。另外,從兩位候選人的支持者來看,就知道這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代,韓國瑜的支持者面貌很清楚,年紀比較大、追求穩定,重視物質條件和經濟發展的一群人。但年輕人比較重視價值觀,他們追求的東西很不一樣,像自由、民主、人權,這跟香港所謂的藍絲、黃絲也很像。當我們去到韓國瑜的造勢場合,他的兩大訴求『國家安全、人民有錢』,跟親北京的建制派幾乎沒什麼不同,希望賺錢、安居樂業。」

因此,對支持反送中的香港人來說,表態、聲援香港追求民主的蔡英文當選,即便台港關係受限於中國因素,不一定能大躍進,「但這就像一種價值觀的勝利,讓香港人覺得不那麼孤單,還有希望存在。」

廣告

也因為反送中強化了香港人對民主的追求,而台灣作為華人地區唯一的民主國家,其民主化過程的經驗,便成為香港最直接的參考對象。

到韓流發跡地,體驗民主之旅

1月10日下午,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約30人的香港觀選團來到高雄鹽埕區,走進古厝老街,導覽員詳細介紹當地歷史,接著再帶領大家漫步在高雄街頭,講述當時二二八、美麗島事件在高雄的事發經過,又留下哪些地景、遺跡。

實際走訪台灣民主化歷程的重大事件地點,也幫助香港人更了解台灣當前政治生態,「因為我是高雄人,他們就會來問我,為什麼像高雄這樣一個長期由民進黨執政的地方,會颳起韓流?藍綠為什麼會翻盤?」與GLO Travel合辦觀選團的島內散步產品企劃游賀翔說。

香港旅遊業者也趁大選,舉辦深度觀選團,帶團員走訪高雄228、美麗島事件地點,實際了解台灣政治史。(邱劍英攝)

此外,除了來台感受民主洗禮,這次觀選團的成員,許多都是去年11月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當選的新科議員,把握機會向台灣民代請教地方政治經驗,也是他們觀選的目的之一。

28歲、剛當選區議員的譚家浚就和其他兩位同樣是泛民陣營的年輕區議員,一起拜訪台北市議員邱威傑(呱吉),當面向他請教,如何運用YouTube等社交媒體打選戰,以及推廣政治理念,希望將台灣的「空軍」作戰經驗,帶回香港,吸引更多年輕人關心政治。

除了一般參訪行程,也有剛當選的香港區議員來到台北市議會,向台北市議員呱吉(右)請教如何運用網路「空軍」打選戰,希望將經驗帶回香港。(邱劍英攝)

「我們很好奇,政治人物除了跑婚禮、葬禮,到處到不同的場合拜票,是不是還有不同的可能性?我也想成立自己的YouTube頻道,議題不侷限於政治,因為它是一個很廣大的傳播管道,如果可以在上面發表一些影片,影響一些人的想法或推動公共事務的話,這很有意義也很有趣。在香港很少有政治人物這樣做。」

「再加上,如果我們這一群新科議員做不好,只是按照以往的舊路去做,沒有很大的突破,也沒辦法推行我們說的民主教育,那等於辜負了香港人對你的期待,(泛民)下一次選舉要翻盤就很困難,」譚家浚強調。

反送中與投票,互幫台港上了民主一課

反送中運動令香港人走上爭取民主的漫漫長路,而台灣作為距離最近的國際盟友,如今蔡英文順利連任,未來台港關係會如何演變,台灣能否給予香港更多的聲援和支持,自然也成為觀選團關切的一大重點。

在與陸委會官員會晤的場合上,像因參與反送中遭警方拘捕、逃到台灣的示威者能否得到妥善庇護,港澳條例修法進度,甚至包括蔡英文當選後,中國與台灣的關係又將怎麼演變,是否會對台港關係造成影響,民進黨政府能否在政策上有實際作為,深化台港關係,將是香港政界持續關注的方向。

「台港合作對香港未來的生存很重要,我們的制度雖然不同,卻有不少共同的經驗,對於未來可以多一點想像。最起碼,台灣因為有民主,起碼香港人有一條退路,就像一個避風港吧。」譚家浚說。

當香港前所未見地成為左右台灣政局的重要關鍵,來台感受4年一度的總統大選,讓許多香港人上了一堂民主啟蒙課。反送中運動更讓台灣、香港站在同一陣線,如此關係未來將如何演變,也勢必牽動兩岸三地政局。(責任編輯:吳廷勻)

你家鄰居都投給誰?哪些地區翻盤了?鎖定《天下》2020總統大選即時開票地圖,一次掌握。

【2020大選深度解讀】

韓國瑜的總統之戰,其實是「一個人的選戰」

連鐵藍左營也變綠!完全解讀高雄韓流消長變化

從18年大敗到20年大勝,民進黨完成世代交替,國民黨再次面臨權力真空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決戰減碳時代!2050年淨零排放,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