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Holdings為何要與多家亞洲科技巨頭聯姻?

西方企業即使大舉進軍,始終無法拿下亞洲電子商貿市場。中國市場的監管令這些公司綁手綁腳,至於東南亞和東亞其他市場,亦很難迎合當地人的口味。不過由於這些電子商貿市場的增長在全球數一數二,特別是中國就更加亮眼,因此回報仍然很豐厚。

Uber在中國的滑鐵盧足證這場硬仗有多艱巨。公司即使大灑數以十億美元資金,期望打穩陣腳,但仍然無法擊敗本地薑滴滴出行。Uber最終承認失敗,將中國業務售予滴滴出行,換取後者的股權。

Booking Holdings (NASDAQ:BKNG) 在亞洲採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反而取得令人驚喜的戰績。以下是這家公司致勝之道。

合作夥伴關係

Booking可從多個方向進軍亞洲市場,建立據點,但公司最終選擇與當地電子商貿龍頭合作。Booking建立的夥伴關係主要以入股形式進行,繼而換來更大的用戶群。

Booking在中國與攜程旅行網(Ctrip) (NASDAQ:TCOM)、美團點評(Meituan-Dianping) (SEHK:3690) 和滴滴出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可望避免受到中國法律的限制,同時進軍這個超過10億人口的市場。另一方面,與新加坡Grab的合作關係則為Booking帶來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和其他地區的用戶群。

合作夥伴 成立年分 公司簡介 合作關係概要
攜程旅行網 2012年 中國龍頭網上旅遊預訂網站 Booking入股攜程。攜程則借助Booking進軍國際旅遊市場。
美團點評 2017年 中國其中一家最大送餐、購物、旅遊綜合平台 Booking以4.5億美元入股美團點評。美團點評則讓用戶可在旗下平台向Booking預訂酒店。
滴滴出行 2018年 中國、台灣、墨西哥、澳洲、巴西和日本召車公司 Booking以5億美元入股滴滴出行。滴滴出行讓用戶可在旗下平台向Booking預訂酒店。
Grab 2018年 東南亞共乘公司 Booking以2億美元入股Grab,用戶可透過Grab平台向Booking預訂酒店。

資料來源:BOOKING HOLDINGS。

這些亞洲平台有何作用?用戶可有更多選擇。攜程和美團點評雖然有許多中國本地酒店和航班的旅遊選擇,但就是沒有Booking.com在亞洲其他地區和世界各地的深度旅遊選擇。兩者如能引入更多功能,例如旅遊等,旗下網上平台自然對用戶更有價值,因此Booking與這些亞洲夥伴的聯姻,創造了雙贏局面。

投資回報

這些新合作夥伴除了為Booking引入更多業務,亦已為其股權投資進賬不少。根據Booking的年報,單是對攜程的投資未變現的回報就超過4億美元。公司對美團點評的4.5億美元投資,現在已市值約10億美元,即是短短一年回報率就高達120%。

由於滴滴出行和Grab仍未上市,因此難以確定Booking這些投資是否有斬獲,但很有理由相信回報將會很豐厚。這兩家共乘公司的市場地位均獨霸一方,業務仍在增長。

Booking入股這些亞洲合作夥伴,既是絕妙的招數,又有投資回報,雙得益彰。這種安排好處多多,其中一點就是公司可多管齊下,從多方面受惠。

增長空間廣闊

眾所周知,亞洲網上旅遊預訂市場正高速增長。中國在2018年有超過1.3億民眾出國旅行,這雖然僅佔目前全球旅遊預訂市場很小部分,但預計到2050年,中國人出國旅遊將佔全球整體很大部分。Booking在東南亞旅遊市場亦「未雨綢繆」,已經與Grab和旗下亞洲旅遊預訂網站Agoda.com組成聯盟。

這些夥伴關係預示Booking在亞洲的業務將有廣闊增長空間。公司採取的這些夥伴合作策略,有助在區內建立強大根基,相信未來多年都將大有作為。

分享給你的朋友
About The Fool 5816 Articles
文章獲The Motley Fool授權轉載,並由HK MoneyClub翻譯 Original www.f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