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埋線兩年狠甩40公斤!中醫減肥沒告訴你的風險|天下雜誌

靠埋線兩年狠甩40公斤!中醫減肥沒告訴你的風險

過去10年台灣的中醫診所如雨後春筍出現,其中不少診所更轉型主攻「類醫美」,像是幫助減肥的埋線,就是熱門的自費選項。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例如診所惡性競爭、用藥過重等,消費者都需要提高警覺檢視。 

中醫減肥-埋線-減肥-針灸 「穴位埋線」是目前中醫診所熱門的減肥自費項目。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其他

3月某個週六的早上,台北市八德路上的皇脈中醫診所湧現排隊人潮,這群穿著寬鬆衣物和涼鞋、邊打著呵欠邊滑手機的年輕女性,與一般中醫診所以中老年為主的客群大不相同。

10點診所一開門,一名護理師在門口高聲喊道,「量體重的跟我走,」人群魚貫而入,依序脫鞋站上體脂機,然後拿到一張包括體脂肪、肌肉量的最新身體素質表。

不久,被叫號的病人們熟門熟路地躺上病床,肚皮被刷上一層優碘消毒。皇脈院長連永祥戴上醫療手套,捏起肚皮稍微斟酌後,迅速將10根帶著一小節線頭的細針插進肚皮再拔出,接連埋進10根羊腸線,幾乎用不到一分鐘。

這就是當前在年輕族群討論度極高的減肥方式——「穴位埋線」。

控制飲食搭配中醫療法,兩年瘦40公斤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分析,近年來中醫減肥除了吃藥,「做最多的就是用埋線,」他指出,因為埋線是自費項目,年輕醫師會很願意嘗試,尤其是在經濟能力較好的都會區。

今年30歲、任職於科技業的張先生,是每週到皇脈埋線的減肥門診病患之一。身高170公分的他,體重曾一度逼近120公斤。但是兩年前,正處於職涯關鍵期的他,意識到外表形象的重要性。

廣告

「不只一個人講過,如果有辦法控制自己的體重、行為,才更能夠說服別人你的專業能力,」頗具事業心的張先生,因此在同事的鼓勵下,嘗試透過中醫減肥。

「我一直有運動的習慣,但是運動後很累,吸收特別好,夜市看到什麼小吃都吃,體重就容易上去,」他自省。

下定決心減肥後,連永祥告訴他,「你的情形就是要埋線搭配飲食,雙管齊下。」張先生開始嚴格遵守「飽了就停」的飲食規範,盡量少吃澱粉類食物和垃圾食物。結果兩年下來,整整瘦了40公斤。

他認為,關鍵還是控制飲食,但埋線、吃中藥也起了協助控制食慾的作用,讓減肥的過程不會那麼艱難。

他的改變不僅獲得同事的肯定,更吸引親友來打聽減肥方法。

廣告

「看減肥的病人有個特點,如果我幫你減肥5公斤,不用你宣傳,人家就會來問你了,」連永祥表示。

中醫-埋線-減肥-針灸中醫減肥療程吸引許多年輕女性消費,希望快速達到減重效果。(黃明堂攝)

埋線就可不復胖?

「其實埋線不是中醫古書裡的療法,是複合了西醫的手術跟中醫的針灸,在西學東漸之後才出現的,」台灣針灸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醫師孫茂峰指出,西醫手術縫合所使用的羊腸線,可被人體自行吸收,因此現代中醫透過針灸的方式,在穴道植入一小節羊腸線,讓羊腸線在人體中持續發揮刺激穴道的效果。

「簡單地說,埋線類似長效針灸,」孫茂峰解釋,「因此理論上,針灸可以治療什麼病,埋線就能夠治療。」

而針灸減肥的原理,就是刺激腹部周圍消化體系的穴位,增加新陳代謝來達到類似運動的效果。

廣告

孫茂峰解釋,從目前的動物實驗觀察,「白話的說法是針灸促進脂肪層代謝、燃燒脂肪,專業講法就是它確實促進被吸收、轉化成其他代謝產物的能力。」

而埋線作為「長效型針灸」,羊腸線在穴道的時間更長,各種影響也就更加持久。

不過孫茂峰總結,儘管已有研究指出埋線的效益,「但減肥是很大的課題,如果只是單純靠針灸、埋線,你吃的食物、運動量沒有改變,那成效有限。」

每次病人回診,連永祥花最多時間溝通的也是飲食習慣。

「不管是吃藥、埋線,其實都是為了讓少吃多動的效率發揮到最高,」連永祥分析,就好像同樣是去健身房,自己胡亂練跟請教練的成效就會不一樣。

最關鍵的是,減肥的過程就是重新學習正確飲食、生活習慣,「如果沒有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沒有什麼減肥方式保證不復胖。」

廣告

減肥商機增加,中醫自費市場隱藏風險

皇脈中醫的排隊人潮,可說是許多中醫診所的縮影。

根據衛福部統計,中醫診所在10年內增加了658家,增幅達到18.7%。近年發展出的埋線、顏面針灸、頭皮針、小針刀、浮針等非健保給付療程,也讓中醫診所找到新的商機。

埋線減肥最為熱門,這與愈來愈胖的國內趨勢有關。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高達47.9%,也就是說近一半成人有體重問題。

但隨著中醫轉型,後遺症也一一浮上檯面。最熱門的減肥,就是個競爭激烈的自費市場。

「自費減肥就要看到效果,所以就會藥下得重一點,有效大家才會願意掏錢,」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師江昆壕指出現況。

有些病人反應在其他診所吃了減肥藥後,出現心悸、手抖或是失眠的問題,其實就是吃了含有麻黃成分的藥物。

廣告

國內就曾出現過服用含有麻黃成分的減肥中藥後猝死的案例。2020年的高等法院判決指出,這名103公斤的病患,本身有心臟疾病,但是中醫師開的麻黃藥不僅超出中藥典建議用量,知道病患服用麻黃後疑有不良反應,也沒有追蹤後續症狀和停藥。最後這名中醫師因過失致死被判處六個月有期徒刑。

其實,將麻黃用於減肥並不違法,這被稱為「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也就是儘管藥品仿單內沒有提到,但醫師根據研究文獻、臨床經驗判斷,將藥物合理用在仿單外的功能。

但是惡性競爭下,消費者成為最大受害者。

另一位不具名的中醫師更透露,部份大型診所裡的醫師會互相競爭,「假設你本來是A的病人,要是有機會給B看,B就加你的藥量,讓你覺得效果更明顯,從此就去看B了。」

自費市場競爭激烈,用藥愈猛效果愈好,風險也愈大。醫師如何在保護病人安全的同時,維持自己的競爭力,成了一大考驗。

中醫-埋線-減肥-針灸中醫轉型發展出「類醫美」項目,自費市場潛藏業者惡性競爭風險。(黃明堂攝)

減肥關鍵:少吃多動

看中醫的需求增加,但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中醫,也是一項課題。

以埋線為例,「理論上這段羊腸線應該有80%在脂肪層,剩下10%到20%在肌肉裡,才是最理想,」孫茂峰指出,這需要大量的臨床實作經驗,「不是每個中醫師都能夠做到。」

這是因為儘管醫師會根據自己的專長興趣,進一步鑽研如針灸學、內科、傷科等類似西醫的次專科,但在現行的中醫不分科情況下,所有的中醫師都屬於「中醫一般科」,一般人難以直接了解各醫師的專長。

那麼,如何衡量中醫診所的減肥方式是否合適?

連永祥提醒,一味求快的風險較高,「體重就像是翹翹板,如果是急速下來,就會急速上去,」重點是設定目標,穩定朝目標前進。若是透過藥物輔助,則需要留意藥物的副作用,是否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

而無論挑選什麼診所、什麼方式,成功減肥的關鍵萬變不離其宗——少吃多動。

「你如果想看醫生之後什麼都不做就會瘦下來,這個不行,」江昆壕會對想減肥的病人直言,「任何人沒有決心做飲食調整,真的可以立刻退掛離開。」

(責任編輯:宋玟蒨)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