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逾1成青年拖欠10萬卡數!「先買後付」成重災區 矛頭指向理財KOL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327

英逾1成青年拖欠10萬卡數!「先買後付」成重災區 矛頭指向理財KOL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3/27 15:02

最後更新: 2024/03/27 15:44

分享:

分享:

英國1成Z世代青年拖欠10萬卡數!先買後付亦成重災區 分析:財金KOL是甲級戰犯

Z世代(90年代中至2010年代出生者)可能是當今最朝不保夕、沒有明天的一代人... 至少在英國的Z世代是如此。

英國Z世代「一開始誕下已經蒼老」其中一個原因是債台高築。近期有調查發現,他們逾一成人拖欠相等於10萬港元的卡數!

  • 個人債務諮詢小組Lowell一項調查發現,Z世代的平均債務低於5,069英鎊(約50,017港元)。
  • 受訪者中有13%的欠超過10,000英鎊的個人貸款(約98,680港元)!
  • 債務多來自信用卡、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服務的貸款、以及發薪日貸款。 

分析:理財KOL是「頭號戰犯」

近年新冠疫情下,發達國家政府刺激措施推高通脹,換來的是加息。利率高企令近年賒貸度日的年輕顧客百上加斤。

Lowell認為,近年社交媒體上理財KOL紛紛崛起,誤導不少Z世代魯莽購物,大肆揮霍。報告批評︰

值得考慮的是,隨着社交媒體的興起,Z世代已經接觸、繼續接觸在網上提供個人理財建議的『金融達人』。

這還包括推廣某些金融服務,例如BNPL和信用卡。

或已失去財務獨立機會

是次調查訪問了1,000名18歲至26歲英國成年人,結果顯示:40%人無法為未來儲蓄,因此不能支付購買房屋和其他金融地標的首期。

報告更稱,過去的決定或者已經影響了Z世代今後的財務狀況︰

事實上,61%受訪者告訴我們,他們認為自己當前或未來的財務目標因年輕時所做的選擇而受到阻礙。

美國Z世代卡數如同滾雪球

美國Z世代的財務劣勢亦不惶多讓。自疫情時已拖欠卡數的當地年輕人,現在面臨着滾雪球般的債務。

個人理財公司Credit Karma在2023年3月發表研究,評估了截至當年1月、逾7,820萬個跨世代會員帳戶數據,發現Z世代和千禧世代的信貸評級下降幅度最大Z世代的負債成長速度更是最快

  • 截至2022年第四季,Z世代美國人的平均卡數為2,781美元;
  • 儘管Z世代的卡數是五個世代中最低,但其按季增長速度最快,在截至2022年5月底止的三個月內升約6%; 
  • 他們的平均總負債成長速度也最快,截至2022年第四季為16,283美元,較截至2022年5月底止的三個月增加3%。

貸款機構仍認為Z世代「奇貨可居」

不過,部份貸款機構認為Z世代「奇貨可居」。自動化貸款服務公司Open Lending聯同主要信貸報告機構環聯(TransUnion)發表的新報告顯示,根據對逾400萬名美國消費者的數據分析,Z世代和千禧世代的信貸評級有最大的上升機會︰

  • 30%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消費者(都是信貸紀錄較少者)在兩年內提升了信貸評級;
  • 而老一輩(X世代或更年長者)的比例只有22%,這很大程度上與信貸期限和還款歷史有關。

Open Lending行銷高級副總裁Kevin Filan直言,畢竟很多貸方猶豫應否向信貸紀錄較少的借款人發放貸款。這些消費者的信貸評級較低,或者只是由於沒有多年的信貸紀錄來證明他們會按時償還貸款。

商業貸款公司National Business Capital行政總裁Joseph Camberato接受《財富雜誌》查詢亦指出,年輕一代是白紙一張,債務相對老一輩較少。 

  • 只要他們透過按時還款負責任地處理他們的第一張信用卡或汽車貸款時,他們的信貸評級會迅速上升;
  • 這種良好的記錄使他們將來更容易獲得貸款;
  • 另一方面,像X世代和嬰兒潮世代這樣的老一輩多年來可能累積了更多債務,他們的信貸報告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處理;
  • 此外,隨着其開支放緩,他們不再專注於提高信用度。

撰文:黃正軒

相關文章:

調查:近半父母年花13萬援助成年子女 逾六成與雙親同住卻「零家用」

何不食肉糜?物價上漲 CEO們提倡粟米片煮食 網民:窮人就該吃垃圾?

財富自由夢已死?投資專家︰貧富懸殊加劇 沒股票就被拋離 「近百萬年薪僅夠買必需品」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熱話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