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的移民佛教與觀音信仰 貼近宜蘭在地佛教信仰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宜蘭的移民佛教與觀音信仰 貼近宜蘭在地佛教信仰

發稿時間:2024/05/15 10:05:5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5 10:05:55)日前,由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攜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及佛光大學佛教學院聯合舉辦「宜蘭的移民佛教與觀音信仰」工作坊,兩天的工作坊分為「專題講座」及「田野調查」二部分,邀請政治大學宗教所李玉珍教授、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林仁昱教授,以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鄭維儀教授、闞正宗教授與蘇南望傑教授等學者,不僅透過田野調查的行前專題講座,分享他們進行實地田調的經驗與現況分享,同時在第二日由所有學者一同帶領與會者至宜蘭縣五所寺院進行實地調查訪與談。本次工作坊共計60餘名師生踴躍與會。

首先,第一天的「專題講座」於在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雲水軒熱烈展開,分為「性別」、「區域」兩大主題分享與討論。主持人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執行秘書林欣儀教授於講座開始時說明「佛教的研究可以是多元的,包含經典、文獻跟義理的討論,以及在日常生活處處可見、涵蓋生老病死的佛教儀式、活動等,我們希望可以藉本次工作坊的機會,帶大家去看宜蘭地區由新移民帶來的藏傳佛教與越南佛教,以及日領時期傳入的觀音信仰等活生生正在開展中的佛教世界」,並期許未來同學們能夠深入發掘這些不同面貌。

講座中李玉珍教授分享她多次訪問宜蘭員山慈惠寺的照片與訪談紀錄,說明慈惠寺觀音信仰的發展歷史與獨特性;林仁昱教授分享多年來所蒐集日領時期所留下來的石觀音位址與相關歷史記載等資訊,透過與地理環境、市鎮發展等資訊的比對分析,建構出日本移民在宜蘭地區的佛教生活圈;鄭維儀教授不僅分享她多年來從事田野調查工作的心得與經驗,同時以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畢業生純淨法師在宜蘭羅東、台北等地建立越南佛教道場,並進行弘法活動為例,說明越南移民佛教在台灣發展的一種新模式。蘇南望傑教授則介紹了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等觀音信仰,並介紹一個在三星地區弘傳藏傳佛教的佛教團體,而在講座的最後一部份,由近年來專注於宜蘭地區佛寺調查工作的闞正宗教授進行總結,並期許與會者隔天所要進行的田調工作順利圓滿。

次日,在林欣儀教授的帶領下,所有參與實地田調工作的四十二人,依序參訪位在宜蘭縣三星鄉、由藏傳法師住持的法悅苑精舍,以及由鄉紳耆老籌建經營的甘泉寺;接下來由羅東善法寺盛情招待所有師生豐盛的午齋,並由住持該寺四十五年的慈隆法師一一說明寺院興建的歷史與年中行事等,同時也詳細介紹寺中所供奉之日本石觀音的歷史與傳說故事。下午則參訪了供奉屬於文化資產的泥塑大佛之北后寺,除了了解該寺由原本宮廟傳統轉變為佛寺的特殊發展,也對佛寺在地化以及文化保存的重視有深刻的認識。最後一站則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員山大三鬮慈惠寺,透過李玉珍教授與寺方的講解,讓工作坊一行對於慈惠寺的節慶祭典儀式與日常宗教活動等有更全面的認識,也對宜蘭觀音佛祖信仰有更深的了解。透過兩天的講座與田調,與會者不僅汲取李玉珍等諸位教授的寶貴田野經驗,也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寺方、寺院義工等實際從事宗教活動的人員接觸,親身體驗如何開始進行寺院田野調查的工作,參與工作坊者均表示收穫頗豐,期待未來還能繼續舉辦類似活動。

宜蘭的移民佛教與觀音信仰,貼近宜蘭在地佛教信仰。
宜蘭的移民佛教與觀音信仰,貼近宜蘭在地佛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