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睇漏」X光涉案醫生有感知落差 醫管局年底前推AI輔助檢X光片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新聞 - 社會 - D190201

公院「睇漏」X光涉案醫生有感知落差 醫管局年底前推AI輔助檢X光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2/01 18:01

最後更新: 2019/09/11 19:54

分享:

分享:

醫管局建議引入人工智能系統防止未能適時察覺X光片顯示異常情況的錯誤重演。(陳偉英攝)

醫管局早前成立調查委員會跟進3宗未能適時察覺X光片顯示異常情況的事件,委員會近日完成調查報告,透露3宗個案共涉及7至8位、來自內科、外科及急症室不同資歷的醫生,認為前線工作繁忙令負責醫生出現「感知落差」,未能從X光片察覺明顯病變,建議局方引入人工智能(AI)系統防止類似錯誤。

委員會主席王耀忠解釋,感知落差是指負責醫生未能從X光片進行影像判斷時察覺明顯病變,當中包括影像清晰度、解讀影像速度等多個原因引致。

王強調,事後重新檢視3宗個案的胸腔X光片後,是可清楚看出病變,但要從個別個案尋找當中原因是非常困難,只能從客觀因素分析。他又說,留意到外國亦曾出現類似「感知落差」的情況,在香港亦十分普遍,所以有需要對症下藥,在系統上作出改善。

王耀忠指,涉事醫生出現「感知落差」,因此未能及時察覺X光片的異常陰影。(陳偉英攝)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表示,局方非常重視事件,並對病人及家屬致歉,並強調病人安全為首要考慮,不可疏漏。問及會否就涉事的醫生作出處分,他指人、系統、環境都有責任,局方有既定機制處理事件。

鍾又說,局方會接受並嚴肅跟進小組建議,今年底前會研究試用人工智能系統,在臨床配合醫生檢閱X光片,亦會探討從海外購買放射科解讀服務支援臨床判斷。

他又強調,人工智能輔助不是取代醫生作出判斷,而是協助醫生作出判斷,但國際上仍處於研究階段,引入醫療系統時必須很小心,所以會先以急症室為試點,待初步成功後再擴展至其他醫院及部門。

醫管局去年11月公布,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監測3間醫院分別發生醫護人員未能適時察覺X光片顯示病人肺部出現異常陰影的事件。3人被漏診肺癌,延誤治療1至2年。

事件涉及瑪麗、威爾斯及瑪嘉烈醫院,其中瑪麗病人3度照X光都漏診,而威爾斯病人證實肺癌已擴散。

記者:勞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