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推薦這篇文章】

看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部電影可能有不同解讀,雖然電視重播過無數次《唐伯虎點秋香》,卻很少有人會將這部片和職場文化做連結。(責任編輯:許晴瑄)

文/MRsoso

周星馳的很多部電影所謂的無厘頭搞笑,其實很多都有內裡想要表達的主題,看懂之後,就不會覺得他無厘頭。看懂之後,就會發現他很多部,就算不是神片,你也會覺得他超靠北。

《破壞之王》雖然一樣是那種小人物奮鬥的故事,可是背後的主題可能我資質愚鈍,看不出來,真要說就是有些點是諷刺一些武術功夫,都是一堆騙子在賣弄,所以才有吳孟達那句「捐給中國萬千苦難同胞,人人有功練」,以及黎明那句「不要誤會,我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菁英中心只收菁英,不收垃圾」。

而《少林足球》雖然周星馳拿了一堆獎,也很好看,但說到底也比較沒有我覺得的那種背後的主題。

而啥功夫與啥秋香的,我覺得就有了。

《功夫》是他後期的作品,從《食神》開始呈現的方式有點反璞歸真的那種感覺,探討比較屬於人性的那種轉變的感覺,意境比較深,我比較不好掰,有空我再掰。

至於那個啥秋香的,就讓我掰篇廢文騙個P幣。

《唐伯虎點秋香》是周星馳早期的電影裡我覺得很淺顯易懂的一部嘲諷片。不單純只是部一旦轉台轉到就像著了魔似的不自覺一次次看完的電影,如果你有看懂他的主題,那些搞笑的橋段,都是笑中帶淚的嘲諷戲碼。

《唐伯虎點秋香》是我覺得周星馳電影裡很典型的一部,表面的故事與內裡的主題都很流暢、順序地進行的一部神作。

每個笑點、許多台詞,都是揶揄這個背後的主題,透過劇情的堆疊,以及每個角色在這個主題裡所代表的角色,讓這些揶揄更真實、更貼近生活,也更血淋淋。

《唐伯虎點秋香》,表面為唐伯虎為了得到秋香的芳心而衍生的一系列故事,內裡則是一個人出社會在職場奮鬥的故事,進而對職場文化所做的嘲諷。而這故事,透過唐伯虎的9527→華安→唐伯虎的升遷過程,讓這故事流暢、也容易理解。

我直接從華府開始。

唐伯虎賣身葬父是一個不合邏輯的鏡頭。「賣身葬父」應該是選在人來人往的市集,而非人煙稀少的家門口,不過電影裡,唐伯虎醉翁之意不在酒,賣身葬父是個幌子,實則為了「近水樓台先得月」接近秋香,也讓這個鏡頭變得合理。所以場景是在華府的門口,而不是在市集裡賣身葬父。

這段鏡頭有四個演員,含意卻是三個角色:

第一個角色是賣身葬父的唐伯虎與賣身葬全家的綠葉。
第二個角色是華府大門。
第三個角色是陪襯的石榴與秋香。

也因此,華府門口的這段鏡頭,本只是個讓故事可以銜接唐伯虎在華府裡的故事的一個轉承處,被一段搞笑的戲碼,先開了職場文化一個大玩笑。

因為這是一場面試,兩人為了踏入華府的一個缺,而相互競爭。只是在職場裡,我們是比好,在電影裡,兩個演員所做得是比慘,格外諷刺,而華府大門代表的角色就不言自明,正是求職者都想要踏進的那道公司大門。秋香與石榴的陪襯是必需的,因為他們兩個是這場戲的面試官。

石榴出門問唐伯虎「你幹嘛光天化日之下賣身葬父?」唐伯虎那句「我也不想阿」則訴盡了無奈,剩下的搞笑就不多說,自行體會。

面試成功後,唐伯虎踏進了華府大門,開始了在華府的上班生活。

進入華府之初,遇到他的直屬上司─武狀元給他一個下馬威。對華府來說,他不是唐伯虎,也不是那場面試賣身葬父的孝子,他就只是一個職員,一個代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經典-9527。

下一個跑步唱歌的鏡頭,「死做活做像條狗,被人罵不能汪汪叫,像條狗,真好笑」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華府這間公司,在電影前段,唐伯虎在寺廟初見秋香的戲碼裡,就做足了宣傳華府的戲碼, 讓漂亮的四香給乞丐發饅頭,可以看做是華府的公關政策,但這表面光鮮亮麗的華府,其內裡也充滿了他們自己的內規、不平等的職場文化,就像那塊進入華府才看得到的內規立牌-下人與狗不得進入。

春夏秋冬四香為了要拿回卡在屋頂的風箏,使喚9527進去他這個下人不能進去的地方,也充分的說明,規定這種東西,對她們來說是死的,因為人是活的。

但是做為上級的四香,對9527是鄙視的,他們當下對取風箏的需求才是9527得以進入的原因,讓這規定成為了一個由上對下的剝削與隔閡,需要你的時候你來,不需要你的時候你滾。暗示職場裡的種種規定,往往忽略了人性。

所以四香叫9527來取風箏的時候,9527說「我只是下人進來不太好」,四香說「我們只當你是條狗」。

雖然華夫人在發饅頭那段就出現過,但華夫人在對付淫賊的鏡頭裡,才是華夫人的華麗登場。

9527雖然一開始被誤會是淫賊同黨,但也因為秋香的那本唐寅詩集,終於能在華府裡小試身手,展現才華,進而從9527升遷成為華安。然後這一段很重要的是,雖然劇情裡是秋香幫9527求情,但實際做決策的是華夫人。

秋香求情,在故事的脈絡上,只能說是對9527前面想要保護他不被淫賊侵犯,卻誤會他,對他言語上的苛薄,以及掩飾那本唐寅詩集而還的人情。華夫人與唐伯虎在此之前彼此並沒有故事。

華夫人所代表的,是一個注意到唐伯虎的能力,而非階級看人的主管。華夫人才是9527的伯樂。

對比9527精彩的自白與打擊,武狀元那段人生就是吃拉撒,實在很煞風景,很多人看到這段一定有些許不耐,幹嘛在一場精彩的戲裡加一段情緒不連貫的台詞來毀了這段戲?

如果把他看做是看到下屬在自己的上司面前立功、展現高超的才華後,趕緊出來刷存在感的戲碼,那就不覺得奇怪了。而那誇張的突兀,反而就貼近某些人的現實了。

升官為華安後,華文華武,兩個被醜化的富二代,在與華安的相互認識上,也概略展示了人們在社會走跳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長才。

華安不可能會在華夫人或秋香前面說他這個不做那個不做,可是對於華文華武兩個無才無用,只因階級而尊貴之人,他也打從心底瞧不起他們,但他還是運用了他的社交手腕與他們混熟。而那句「兩位是低能兒」應該也講了許多人在現實裡不敢講的話。

緊接著華文華武的老師進房。

對著華安質疑他搶飯碗自然也是用搞笑的戲碼來形容,在這邊有個惡趣味,脫衣服秀刺青,好好一個老師搖身一變為8+9,這邊事其來有自的,我也是在電影板看人家的說明才懂。

老師報名號時說手持白紙扇,而華安報名號則說門前一對雙花大紅棍,唐伯虎點秋香是港片,而香港有個幫派叫做「洪門」,他們的階級系統裡,分別有白紙扇與紅棍的稱呼。「白紙扇」是軍師,而「紅棍」則高白紙扇一階,通常是將軍或是打手,而紅棍階層裡又會有個最突出的人是「雙花紅棍」。

所以在這邊,老師聽到華安的「門前一對雙花大紅棍」,自然就怒髮衝冠「呸!你大過我!?」這段戲碼,自然因此成為一場誰混得久的比較了。隨著華太師登場間接殺了老師而草草結束,畢竟這種角色已經有個武狀元了,不需要再有第二個。但是這個老師的戲碼除了呈現職場的拜碼頭以外,他的死也為接下來華太師的性格做布局。

於是華太師的登場,也就讓這個老師領了便當,說到底,華太師畢竟不知道老師當時在門旁磨刀霍霍,若面對到底,相信也不會怪罪於他。

然而華安幾句老師起乩的論點,然後問了華太師「是不是這樣阿?」華太師連華安是誰都還不認識,就順著華安的說法把老師死亡的事情草草結束,還開心的升華安為高級伴讀書童。

華太師所代表的角色,就是與華夫人截然不同屬性的上司,對比華夫人嚴厲,但遇到事情也是挺身而出的強者風範;華太師一個慈祥和藹的老公公,一遇到針鋒相對或難以處理的事情,就啞口無言、求援、推卸責任。

一樣是升官,一樣都是初識職員,華太師與華夫人兩者也不同。華安在華夫人面前,得立功、得使出渾身解數,連他最近研究的「西洋打擊樂器」都用下來了,才得到華夫人的肯定,然而面對華太師,他只需要拍拍馬屁, 幫他擦屁股,就能得到華太師的歡心與賞識。

升官後的華安,地位不同以往,自然也在華府裡面如魚得水,跟秋香的距離也更為靠近。

好景不常,下一幕的祝之山就是要某種程度上的打擊華安,華安在華府奮鬥至今也算有個好結果。祝之山雖然嗜賭如命,扯華安(唐伯虎)後腿,可是華安(唐伯虎)也沒虧待過他,片頭幫他作畫還債,結果祝之山趁他在華府上班的時候還跑去他家偷畫,華安(唐伯虎)依然還是想幫他脫困。結果被關在柴房時,祝之山還想染指秋香。華安(唐伯虎)甚至被說成一隻畜牲,「畜牲的聲音,畜牲不要吵」。

當然,電影還是用搞笑的橋段。

讓石榴出來鬧場,來結束這段出社會後重新審視友情的小小插曲,從面試到柴房這段戲,原來石榴一直都是周星馳的隊友,咦!?
接下來就是這部片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吟詩了。

寧皇要來華府發飆啦!

這段寧皇鬧華府的戲碼,我們可以看做是華府與寧皇兩間公司的談判。

而對應的角色分別是:

華太師對寧皇(老闆)
華夫人對奪命書生(二號人物)
華安對對穿腸(員工)

從賞畫開始,華太師就承受不了寧皇的步步進逼,於是有勇有謀的華夫人出來解圍,
還用秋香(員工)來挫寧皇(老闆)的銳氣,然而華夫人也是有缺點的。 他對唐府的厭惡,直接導致他們在談判上的劣勢,「我們華府真得沒有唐伯府的畫」。

華夫人的缺點我後面再提,接下來祝之山的小雞吃米圖加個光圈兒~我就草草帶過…這邊我掰不出來。

然後對穿腸出了對子,華安現身解圍,這邊有兩個「情不自禁」的搞笑戲碼。

一是沒辦法處理場面的華太師。情緒崩潰飛撲到華安身上痛哭。
前面說到華太師的特性,這邊展露無遺就不多提。

二是精髓,華安與對穿腸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的相吻。表面看似搞笑,內裡其實是包夾著人的無奈。

兩人分別為寧皇、華府工作,雖然兩人職稱不同,但華安本來就是享譽全國的才子唐伯虎,對應一個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身份是對等的。

兩人分別為寧皇、華府工作,職稱雖不同,但不管是參謀將軍還是書僮,都是在公司裡滾過一段時間的人,也都是這場談判裡的員工級人物,不論高低,兩人都曉吟詩作對,所以才有那句「哇好工整阿」的欣賞之詞。

論「畫」唐伯虎作畫,電影片頭在門口等畫的人,搶唐伯虎的畫,是因為那是唐伯虎畫的。祝之山要唐伯虎作畫,是因為唐伯虎的畫能賣出好價錢,只有對穿腸,他可以看畫就知道是不是唐伯虎畫的。

儘管戲裡有華夫人賞識他的才能升他官,可是華夫人打從心底痛恨唐府,而且華夫人與唐伯府畢竟在華府裡是個經歷與地位不等的人。對穿腸不一樣,對穿腸是整部電影裡,經歷、地位與華安相似,又欣賞他的才能的唯一一人

可是對寧皇、對華府來說,他們就只能提供「利用價值」,一旦做完了,或是輸了、沒用了,他們就會被掃到一邊去。寂寞的等待下一次他們可以發揮的時刻

華太師:這沒你的事了,你可以去掃你的地了!
寧皇:你可以死了!

不管是經歷、地位,才華、興趣,連利用價值用完的遭遇都雷同。

兩人要怎麼樣才不會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只是無奈於立場不同,兩人還是得殺到頭破血流,殺到你吐血!

然後華夫人與奪命書生兩個第二號人物賞畫。

連桌前的武戲都要用檯面上、檯面下的武打戲碼來暗示談判桌的攻堅,後以奪命書生發表產品面目全非腳做結,讓華安以主角威能進場,用他研發的產品還我漂漂拳再度登場,這邊華太師也肯定華安是一個很棒的研發人員,「秋香你變漂亮了」。

接下來奪命書生與華安的打戲就不多提了。兩人之間的競爭是在結尾處,後面再說。

而華安輕鬆畫出一幅對穿腸認證的唐伯虎真跡,除了讓這段談判戲碼有驚無險的結束,也是要為下一幕華夫人為主角的戲做引子。

前面我提到華夫人也是有缺點的,這邊開始就是華夫人缺點的展現了。

華夫人為什麼痛恨唐伯虎,當然就是片頭唐伯虎他娘說的除了奪命書生以外的另外一個大仇家,「當年跟你娘搶你爹的情敵」在這邊,既然是公司奮鬥史,我們自然可以看做是華夫人對於進不了唐府這間公司而對唐府懷恨在心。

片頭唐伯虎他爹與奪命書生的武戲,除了介紹奪命書生,也介紹了他娘是多麼的豬隊友,華夫人武功高強有勇有謀,進了唐府與唐伯虎他爹合作,鐵定能有番大做為,怎麼可能會願意屈居於華太師這種無能之人之下?

這自然就是華夫人一輩子的恨了。對比職場上看到的一些恩恩怨怨,有沒有看過這種出於宿怨的執著呢?

於是,華夫人知道了華安就是唐伯虎之後,想要殺死他,正確的說是,想要贏他。出於這個執著,華夫人想要讓唐伯虎知道,我華夫人就算不進你唐府上班,我也能闖出一片天。

於是,唐府與華府的產品聯合發表會因應而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一日喪命散」與「含笑半步顛」。兩人之間互相比較,誰的產品比較好、比較棒。

後面秋香找唐伯虎的業界後輩詢問前輩的戲碼我就略過不多提了。

而唐伯虎從9527到華安到唐伯虎的辛酸奮鬥史,也從與奪命書生的對打做最後的驗收。

如果你有注意到的話,與片頭奪命書生跟他爹的武戲是相呼應的,唐伯虎他爹與唐伯虎,都是由周星馳來演,連服裝也一模一樣。

為什麼要做這樣承先啟後的戲碼?不單純只是為了片尾呼應片頭。

那還為了什麼?為了「兵器譜」。
兵器譜是什麼?就是「市佔率」。

從今天起,唐家霸王槍重回兵器譜第一位!

而唐伯虎在職場的小人物辛酸奮鬥史,也從他苦練武藝打贏奪命書生後的那句「誰說沒槍頭就桶不死人」,做出最後的宣洩。

後面的選新娘就不多提了。香港8.90年代電影的特色就是故事亂演一通,強就強在這亂演怎麼看就是很順。

這段就是華夫人與唐伯虎先吵後和,華府上下祝福唐伯虎與秋香有情人終成眷屬,以及秋香問他會不會划拳回到片頭他老婆都一個樣的歡樂賀歲片戲碼。還有獎勵一直在關鍵時刻幫助唐伯虎的最佳隊友-石榴。

故事跟我的腦補寫完了。

各位文章看到這一定有注意到我整篇文章寫下來,提到男主角時很少提及唐伯虎,都是用他在戲裡進展的名子來代替,因為這部電影是用一個員工在公司裡打拼的過程來諷刺職場。雖然他是唐伯虎,但是每個時期、每個階段,他都有一個跟他身分地位相襯的名子,從還沒出社會的唐伯虎,從9527到高級伴讀書僮華安,再成為江南才子唐伯虎的過程。

我的解讀是:唐伯虎在這部片裡最能映襯出他的身分,真正出於真心的自我介紹,應該是片裡遇到他對穿腸的那句

塵世,正是他們兩人經歷的社會,
書僮、將軍、文狀元、唐伯虎,是他們打拼出來的名號,
迷途,不管如何努力,依舊擋不住社會的侵蝕,進而迷惘的狀況

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華安。

(然後如果你懂粵語的話,這些電影我相信應該會更好看,能理解得更深入,可惜我不懂)

(本文經原作者MRsoso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Re: [問卦] 周星馳生涯代表作是破壞之王媽??〉。)

延伸閱讀

職場大師不藏私!透露 16 件成功人士會在周一早上做的事
周星馳在《凌凌漆大戰金鎗客》唱的 〈李香蘭〉,你認識她嗎?
白色恐怖時代不談政治要談什麼?《返校》電影監製李烈:不會對政治有太多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