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別讓我走》劇照

在談論個人邊界的話題時,常常會提及「拒絕」這回事。對某些人來說,拒絕他人會引起焦慮和歉意,而其中又有一種情形會加深這樣的內疚感,就是拒絕親近的人。

#予取予求,是愛還是傷害?

「拒絕所愛的人並不容易,我們都害怕破壞關係的和諧,尤其對女性而言。拒絕看似當下傷感情,但是長遠來看,反而能加強這段關係的延續力。」這是心理治療師 Harriet Lerner 的看法。

– 為了配合伴侶,去你根本不喜歡的餐廳用餐。
– 明天一大早要上班,但你妹妹希望你犧牲睡眠載她到機場。

這些明明不願意,但拒絕又顯得不近人情的「小事」,正是讓我們不快樂的原因。我們希望自己對所愛的人是慷慨、包容,無私奉獻,但很多時候,讓對方予取予求反而是更傷感情。關係是長期累積的,依賴某一方的委曲求全來維持表面的和諧,這樣的愛並不會長久

因此 Harriet Lerner認為,我們要學習「不對彼此抱有錯誤的期待,建立明確的個人邊界,才能確保關係健康、長久的延續。」

#拒絕,如何做到不傷感情又同時守護個人邊界?

Harriet Lerner 提供幾個要點:

1. 當你對某個要求感到不確定,不要立即做出回應。無論你感受到多大的壓力,請回答:「我需要一點時間來思考,我明天給你答覆。」

2. 拒絕時,確保所有的解釋都是關於你,而不是對方。用「我現在真的忙到顧不了其他事」取代「你這個要求很過分」。

3. 保持冷靜和低調,不要試圖改變對方遭拒絕的反應。如果你妹妹因為你不能載她到機場而生氣,不要說她錯了,而是「我明白你很生氣,但我真的辦不到。」

4.如果你拒絕了一個親近的人,試著堅持與他持續互動,讓他知道拒絕不代表你不在乎他。

5. 對自己要有同情心和耐心,從小處開始改變。試圖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寬容的人變成一個自信的人,只會引起很大的焦慮,最終什麼都改變不了。

延伸閱讀

「旅行對我來說,是恢復青春活力的源泉。」小資族 AI 智能理財,存錢完成人生旅遊清單

【拒絕別人會感到內疚、被冒犯時選擇忍】心理師:不快樂,是因為把「別人」放在第一位

遇到請珍惜!心理師:會拒絕你也不怕被你拒絕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productiveflourishing。)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