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25 

社論

【社論】落實低碳生活 有效節能愛地球

 年度「地球一小時」關燈活動,將於今晚8時30分舉行。由「澳洲世界自然基金會」及《雪梨晨鋒報》自2007年發起的節能減碳活動,已持續舉辦多年,在全球興起關注環境熱潮。我國政府至民間自2010年起積極響應,力行關燈行動,為地球減少58萬86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同種植逾5萬3515棵大樹,成果顯著。

 人類身處用電便捷的現代,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卻也快速耗用地球能源和資源。當前地球如同超載的汽車,人類更在其中不經意的耗盡地球能源和資源。「地球一小時」關燈行動,期能喚醒人類重視並實踐低碳生活,讓環境保護從口號化為行動,改變過度消耗地球資源的生活習慣,拯救透支的地球,守護環境,永續生存發展。

 「全球生態足跡網絡」日前公布驚人的統計報告,指出地球耗用資源在2022年7月28日已達極限,提前來到「地球超載日」,意即2022年才過一半,人類已耗盡當年度地球所生產的所有資源,接下來的日子,人類都在透支地球,影響深遠。

 人類察覺地球面臨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生存發展危機,是否為時已晚?近年來地球氣候異常,帶來許多災難,不但危及生態平衡,更造成許多人傷亡與流離失所。當人們省思地球環境變化時,終能反求諸己,期望透過各國努力,維持地球生態與資源平衡的呼聲也不斷被提出。

 地球關燈1小時,是實踐節能減碳行動的起點,透過關燈60分鐘和暫時放下3C產品,將燈火通明的夜晚,短暫回歸到最原始的黑夜,讓地球有一絲喘息的空間,並將節約能源與環保意識,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呼籲世人拔掉不需要使用的插頭、關閉不必要的電燈,全世界一起行動,守護地球。

 歷年來,全球知名地標建築物,如法國艾菲爾鐵塔、澳洲雪梨歌劇院、義大利羅馬競技場和我國的臺北101大樓都積極響應。目前全球已有192個國家與區域,計7000多座城市、逾1萬8000餘個世界地標同步關燈,用行動支持節能減碳。

 在全球環保意識覺醒的今日,防止地球暖化、重視氣候變遷已成為社會運動,在我國每年舉行的地球關燈一小時活動,除環保團體和各級政府踴躍參與,許多企業也主動加入,包括全臺連鎖超商和速食餐廳均關上招牌燈,發揮影響力,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號召更多民眾響應隨手關燈、節能減碳,攜手共創美好家園。

 1小時全球性活動,可看到全球響應的短暫成效,但更重要的是,呼籲人們正視氣候變遷與環保生態議題,反思生活方式,從飲食、居住、交通、購物、教育及永續等面向,改變生活方式及小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態度,守護生態,為地球帶來正向改變。

 「生活態度」應從實踐環保低碳生活落實。在食的方面,少肉多蔬、愛惜食物,降低全球肉類消費量,減少來自開墾土地及畜牧的二氧化碳,不僅有益健康,也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在購物消費,則應延長物品壽命,避免不必要的開發與資源浪費。

 其次,推廣綠色交通,步行和自行車是碳排最低的交通方式,減碳且能強健體魄。而在能源使用轉用綠電,再生能源形式多元,成本也因科技不斷進步而逐年降低,是取代化石燃料、降低碳排的最佳選擇。一般民眾應力行家戶節電計畫,使用附有節能標章的電器產品,更換LED燈具,養成隨手關燈、拔插頭的習慣,以有效減碳。

 為配合國家能源及環保政策,國軍近年來持續倡導相關觀念與作法,匯聚官兵力量,在不影響國防安全前提下,力行節能減碳,在水電的用量上已有顯著負成長,提前達成行政院所設定的節能目標。為培養官兵節能觀念,各級部隊主官加強宣導「舉手之勞」精神,養成良好的用水、用電習慣,並採行分區責任管理制度,專人依負責區域管制節能,從「人」與「物」雙管齊下,精進成效。

 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暖化威脅及氣候變遷的全球性危機,關燈1小時為地球降溫,不僅喚醒民眾節能減碳意識,更希望影響世人改變過度消耗地球資源的生活習慣;養成綠色生活態度,持續實踐低碳生活方式,守護自然生態,積極愛地球,留給下一代零碳永續的環境。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