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與父親的籃球夢,因熱愛而改變命運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林書豪與父親的籃球夢,因熱愛而改變命運

林書豪與父親的籃球夢,因熱愛而改變命運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人生的旅途上,林書豪選擇相信自己,因為熱愛而不知疲憊的執著勤奮於籃球之道;因為熱愛而無懼失敗的打擊;因為熱愛,他堅持不懈,最終他排除萬難完成眾人眼中不可能達成的夢想,一舉衝破粉碎刻板印象的框架。

文:HBK(HBK 的 NBA I Love This Game

「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就是做你喜歡的事情,然後堅持不懈的做下去,無懼無視任何挫敗與質疑。」

如果把這一句話套用在林書豪身上,我想再適合不過,因為林書豪就是熱愛籃球,懷抱著熊熊烈火的熱情在這項運動上,他才能在如此不利於亞洲人的籃球最高殿堂站有一席之地,成為繼姚明之後,華人球員可繳出最好的成績與職業履歷最長的經歷,生涯平均11.8分2.8籃板4.4助攻1.2抄截;生涯出賽場次來到381場、職業長度邁向第七年,已經成功證明自己有能力在聯盟生存,並且是一名稱職的球員,可以得到教練賦予重任的好手。

放眼望去,下一個能打出這樣成績的亞洲球員碩果僅存,原本本季易建聯,在中國CBA稱王制霸,被人尊稱為易帝的他確實有機會重返NBA,再度延續四年前的美國籃球夢,然而他卻在開季最後一刻選擇放棄,因為得不到洛杉磯湖人的重用,與想像中有極大落差,易建聯最終決定回去CBA做王,這樣打退堂鼓的選擇,讓不少球迷都感到非常失望,這也葬送了他最後挑戰籃球最高殿堂的機會。

易建聯有做錯嗎?

老實講並沒有。他只是選擇了一條已經開闢好的康莊大道,避開了布滿荊棘又顛頗的挑戰之道,這是他人生的選擇,旁人沒有資格幫他做決定,同時也得尊重他的選擇,只是在籃球迷眼裡,永遠心裡都渴望看到臥薪嘗膽,有著百折不撓、愈挫愈勇態度的籃球英雄,而這就是運動競技裡最美妙的故事,在越不可能的處境下,越要相信自己能辦到,別想那麼多,Just do it,那就對了。

林書豪為何如此迷人,讓許多真正愛籃球的球迷這麼喜愛?

原因就是他永不妥協,不向現實面低頭,在他的神奇籃球之旅上,可是乘風破浪,帶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態度在前進,換做是一般人,早就知難而退放棄籃球之路,而林書豪反而屢敗屢戰,鍥而不捨,從中學、高中到NCAA以及NBA聯盟,一路這樣走來,初衷都不變,因為就如他總是掛在嘴邊的:「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籃球這項運動,從小就深植在我心中,是我的夢想。」

「我有籃球癮,看NBA看到就像在讀博士班研讀一樣,對籃球我有無限熱情。」林繼明害羞的說道。由於因緣際會見證了魔術強森與大鳥柏德的80年代輝煌時刻後,他對於籃球就開始有著莫名的狂熱,VHS錄放影機的出現,讓他錄製非常多經典比賽,一有空就一再重複播放來看,但因為個性內向,年輕時林繼明沒有參加籃球隊,之後也沒有機會繼續籃球夢,終究得回歸現實面,在普度大學畢業後就投入研發晶片的工作,為了生活去做打拼,不過他始終對於籃球念念不忘。

而因為這樣,林繼明就將自己最喜歡的籃球運動交給他與大兒子林書雅與二兒子林書豪,灌輸他們許多籃球觀念與基本動作,並且將以前錄製的VHS影帶放給他們看,在幼稚園時期,林家兩個孩子就活在父親的籃球世界裡,而三子林書偉後來也加入了這行列,三個兄弟總是在球場上陪著父親,有種被強迫喜愛籃球的狀態。

起初林書豪對於籃球並沒有很提得起勁,但是隨著漸漸長大,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將球輕鬆投進籃框後,席捲而來的籃球魅力開始衝擊著他,「我很享受投籃進球,球擦過籃網的唰唰聲,我被這種應聲入網的感覺吸引住了。」林書豪回憶起兒時開始對籃球有興趣的原因,這也開始了他籃球夢的起點,因喜歡,他樂此不疲的瘋狂投入訓練,哪怕兒時的練習毫無章法也都樂在其中,徹底享受打籃球的樂趣,彷彿就像父親林繼明當年對於籃球的狂熱一樣。

「談到對籃球的喜愛,他比我年輕太多了。」看著自己的兒子們真的發自內心喜愛籃球這項運動,且還是年紀這麼小就開始培養興趣,當然林繼明非常高興,三不五時就晚上帶著兒子們去籃球場上鬥牛,或是去帕羅奧圖的YMCA練習跳投,有時一練就是90分鐘起跳,且一點都不會嫌累,反而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湧上心頭,在林書豪心裡已經萌芽一種想法,打籃球,就是一件美妙與很酷的事情,可以的話,籃球是他的夢想,他想持續專研這項運動不停歇。

然而回歸現實面,一個亞洲人夢想進入NBA籃球最高殿堂,在旁人聽到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露出「你是否瘋了?」的神情。光是身高優勢與體能爆發力就已經在先天上站在劣勢的位置,更別講整個大環境在這條路上是有多麼不友善,因為別懷疑,美國就是一個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沒人會相信一個黃種人有什麼本事來這殿堂討生活,許多美國本土的天才籃球員都不一定有機會站上這至高無上的舞台,亞洲人在籃球的刻版印象就是弱不禁風,在強度上遠遠不是在同個層級上。

「進入NBA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這簡直比中樂透還難。」強如在90年代世界舞台已經名滿天下,有「歐洲魔術強森」之名響徹歐洲職業籃壇的克羅埃西亞天才球星Toni Kukoc都曾如此說道。

當年Kukoc如此頂級的籃球身手也是在1990年選秀上第二輪才被芝加哥撿走,而會這樣,除了不能確定Kukoc最終到底會不會願意來報到外,他與義大利特雷維索籃球俱樂部的合約也是難搞的問題,並且當時聯盟還是普遍有瞧不起外來球員的姿態,即使是層級與他們最接近的歐洲球員,也會被人抱持懷疑的眼光去看待。 甚至球隊當家球星還會有輕視的態度面對外來球員,當年芝加哥公牛的天下第二人Scottie Pippen就曾經不滿教練Phil Jackson把最後一擊任務交給Kukoc而鬧情緒,假如換做是給Steve Kerr或是Horace Grant,相信就不會反應這麼劇烈。

「你就是得用行動證明自己,這是唯一的辦法,做不到?那就只能忍耐,而做得到,你會漸漸贏得尊重。」Kukoc在退役時曾經談到當年進入NBA的辛酸史,做為歐陸球員開路先鋒之一的一員,最能夠了解前進NBA這條路有多布滿荊棘,起初傷痕累累是基本的,而如果沒有熬出頭,那生涯就是載沉載浮,不高不低,成為球隊可有可無的雞肋人物,並且還得接受球迷尖酸刻薄的冷嘲熱諷,更別說這一趟是離鄉背井,人生地不熟,如果沒有破釜沉舟的心態,要撐下去可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

「你還確定?籃球是你的夢想嗎?」對於兒子林書豪熱衷籃球到這樣瘋狂的地步,同樣熱愛籃球的林繼明當然開心,可是這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夢,就像以卵擊石的下場,很現實。不過林書豪並不是三分鐘熱度,是真的喜愛籃球,且願意用120%的努力去克服萬難,那種心態彷彿深根柢固,牢不可破,是令人印象深刻,做為父親,林繼明決定選擇支持兒子的夢想,但前提是,學校課業與教會的參與的重視是基本條件,而在嚴格的要求下,也造就了林書豪不僅會打籃球,在智慧上的累積與心靈上的信念也都出類拔萃,對於他往後人生的挑戰上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我希望我能長到至少六呎高⋯⋯」不得不承認籃球就是一寸高一寸強的運動,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戰神」Allen Iverson那樣成為場上叱吒風雲的小巨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惡漢」Charles Barkley能以小搏大,在禁區裡有力拔山河、雄霸一方的主宰力,他們都是罕見的籃球奇才,正常人還是得正視這個定律,因此林書豪自己再清楚不過,如果他不能長高一點,夢想就離他越遙遠。

RTX2W8HA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怎麼長高?這是林書豪年輕時一直自問自己的課題,由於父母的身高都不高,在遺傳學的基因上很不有利,當時與他交情很好的教會朋友陳傳道回憶起當時問林書豪:「你要怎樣讓自己長到六呎身高?」「瘋狂的每天喝牛奶。」年輕的林書豪回答道。就這樣,母親吳信信為了兒子的夢,總是會時常特地去買大加侖的牛奶,林書豪就把牛奶當水喝,死馬當活馬醫,假使不能達到六呎的目標,至少也要像哥哥林書雅一樣有五呎十吋的高度。 且不只是猛喝牛奶而已,林書豪還積極吊單槓,相信此方式能拉長脊椎,能助於長得更高,以無所不用其極的積極態度,想去創造奇蹟。

經歷長年的苦練籃球,林書豪的球技已經爐火純青,在同年級的隊友上,沒人比他技術還好,只是在球隊中他還是屬於矮小的一群,而這雖然令他非常失落,但他也不會就此放棄自己的籃球夢,懷抱信念,相信上帝,持續努力不懈,十多年來一路走來,這初衷未曾變過,「就全力以赴,讓自己不要後悔。」林書豪回想自己籃球之路時說道。

或許就是這信念感動了上帝,奇蹟還真的發生了。林書豪在高二的時候長了有9吋之多,這已經足以讓他身高達到六吋的水準,夢寐以求的高度。 且還沒有結束,他就像吃了神奇的魔豆似,高三時又長了2吋,之後又長了有1.5吋之多,讓他身高已經來到6呎3吋,一個標準的NBA控衛所該擁有的體格,這足以讓他結合自己的球技與場上的智慧去大殺四方,帶領帕羅奧圖(Palo Alto)高中贏得了州冠軍,「他是一個領導者,他能讓隊友變得更好,並且享受在比賽裡,這是他獨特的魅力,可以感染場內外所有的人。」教練Peter Diepenbrock驕傲的說道。

可是林書豪並沒有因為自己帶領球隊拿下州冠軍而聲名大噪,NCAA各大球探選擇性的忽略他,原因無他,因為他是亞裔小子。 「這很不公平,這是是加州的帕羅奧圖,許多傑出運動員都來自我們這裡,但他們卻因為他的身分而視而不見?」Diepenbrock不敢置信的說道,就連隔一條馬路的史丹福大學也不願意給他獎學金,他可是北加州當年度的高校籃球明星、最佳青少年球員。

之後在挑戰NBA的路上,林書豪同樣遭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我是華人,所以我籃球應該不會打得很好,這就是人們第一眼普遍對我的刻板印象⋯⋯」雖然早已經習慣這樣不平等的看待,但林書豪還是唉聲嘆氣的說道。 不過當他都克服了身高的問題,替自己創造了奇蹟,就這樣子又怎麼可能打倒得了他,且也因為人生總是處在這樣逆境下,鍛鍊了他堅強的韌性,並懂得要成功,不要在乎外人的眼光與框架,只要帶著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絕對是有可能改變命運的。

至此開始,上帝,開始伸出他的援手。在選秀落選夢想可能幻滅下,林書豪仍堅持到底,選擇在夏季聯賽奮力一搏,在自己最後一場比賽裡技壓John Wall讓所有人刮目相看,要了解Wall可是夏季聯賽的最有價值球員,也是那一屆選秀狀元郎,所以林書豪藉此讓人看到了他的潛力。

不過林書豪有機會上場與Wall較勁是帶有點幸運的成分,因為同隊先發的Rodrigue Beaubois在第一節扭傷了腳被迫休息,林書豪因此才有辦法把握住一展長才的機會找到自己一線曙光。

最後林書豪很幸運的被金州勇士給予部分保障合約得以留在NBA舞台,是因為勇士老闆Joe Lacob的兒子Kirk曾經在高中與林書豪交手過,同樣住在加州,知道當時帕羅奧圖高中因為林書豪的領導有多麼勢如破竹,「他率隊擊倒一級強隊聖母高校,當時我就清楚他的能耐,並瞭解他除了有天賦外,還有一顆熱愛籃球的心,許多人不了解他,因為他是亞裔背景就不要他,我願意給他一個機會,我不會像史丹福大學那麼愚蠢。」因Lacob這番話,林書豪一腳踏進了他從小夢寐以求的籃球最高殿堂。

只是林書豪在金州勇士已經有了Stephen Curry與Monta Ellis雙後衛下沒有發展的空間,不斷的下放NBDL磨練再拉回來,但結局還是殘酷的,最後林書豪還是被裁掉,接著火箭接手兩個禮拜又把他再一次裁掉他,「被裁掉是很沉重的打擊,我會惶恐,會不會我的籃球生涯就這樣結束了?但我相信上帝,堅持信念,努力做我能做的事情,繼續練球,持續保持狀態。」就在被火箭揮棄的三天後,紐約尼克找上他,而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Linsanity。

而直到現在,林書豪的籃球之路,他的夢想大道還是走得不輕鬆,依然有許多挑戰在等待他跨越與證明,外界對他的冷言冷語、國外媒體輕視他只是一個替補水準的球員,這一些熟悉的打擊聲浪從未消失過,不過又如何呢?他已經是一個年薪1,200萬美金,在布魯克林籃網擔綱先發大任的球員,且他保持一年比一年還進步的步調,完全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

在人生的旅途上,林書豪選擇相信自己,因為熱愛而不知疲憊的執著勤奮於籃球之道;因為熱愛而無懼失敗的打擊;因為熱愛,他堅持不懈,最終他排除萬難完成眾人眼中不可能達成的夢想,一舉衝破粉碎刻板印象的框架:「誰說亞裔的後衛小子無法在 NBA 生存?」只要秉持著信念,帶著堅韌、謙遜、努力、勤奮的人格特質,追夢者所必備的態度,你就可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活出自己璀璨的人生。

「你還確定?籃球是你的夢想嗎?」

「我真的熱愛籃球。」林書豪,用偉大與驕傲的實際行動給了父親林繼明最好的答案。

本文經言人文化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