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萌叔大卫老师:来自澳洲却满嘴内蒙方言的搞笑网红

微博红人大卫·古拉斯(David Gulasi)。

微博红人大卫·古拉斯(David Gulasi)。 Source: 新浪微博@萌叔大卫老师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被“骗”到中国内蒙的悉尼人大卫,最终扎根呼和浩特打拼。从只会“你好”到满嘴内蒙方言,如今的大卫凭着自己幽默风趣的视频在微博上积累了近200万粉丝。他因为视频内容被批为“拍中国马屁”,但他说,外国人也有权利热爱这个地方。


最近,一位来自悉尼的澳洲人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波。

他站在悉尼的一处海滩上,盯着澳洲的烈日,用英文夹杂着地道的中文对着手机吐槽澳洲生活的不便,在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引起疯传。
大卫回到澳大利亚感受到了“逆向文化冲击”,录视频吐槽澳洲生活不便。
大卫回到澳大利亚感受到了“逆向文化冲击”,录视频吐槽澳洲生活不便。 Source: 新浪微博@萌叔大卫老师
他名叫大卫·古拉斯(David Gulasi),网名“萌叔大卫老师”。他在中国居住已有近10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办一所英语培训学校。

被“骗”到呼和浩特的澳洲外教

他说,最初他去中国只是趁着假期打工度假,做一年外教顺便吃喝玩乐,没想过留在中国。

甚至他来到呼和浩特都纯属缘分。原本中介公司安排大卫到东北,可到了之后大卫却发现招他当外教的学校在内蒙。

还不熟悉中国的大卫表示自己不想去蒙古国:“唉?我不想去蒙古啊,我想去中国!” 中介告诉他,内蒙就是中国,他这才同意。

这一去,大卫就在那里扎了根。不仅在这里打拼下了一番事业,还为自己找到了一位蒙古族的中国妻子,组建了家庭。
大卫和两个女儿。
大卫和两个女儿。 Source: 新浪微博@萌叔大卫老师
他说,他之所以留在中国并在这里开办语言学校,就是看上了这里快节奏的发展和方便的生活。

创业初期,除了语言的挑战之外,大卫说他很不理解中国人的“关系”。

尽管他的中文也在不断进步,可在谈正事时还不得不依靠翻译才能理解对方的深意。但他说,他很努力地去适应。

拍视频网络走红

除了语言学校的校长这个身份外,大卫在中国更被人所熟知的另一个身份是网络红人。

2016年1月,大卫在自己的学校录下了他第一条视频,视频中他向网友展示了呼市的方言,为自己积累了最初的5千名粉丝。
大卫的英语小知识视频。
大卫的英语小知识视频。 Source: 新浪微博@萌叔大卫老师
他说,他当时留意到中国许多地方的人为自己的方言而自豪,可内蒙方言却不为人所知,甚至许多内蒙年轻人认为自己的方言不好听。他想通过视频这样的方式来向中国其他省份宣传内蒙方言,鼓励年轻人学习自己当地的文化。
因为内蒙好多年轻人不喜欢他们自己的方言,他们觉得不好听。我不同意,我认为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真正让大卫在网上小有名气的,则是一条关于英语单词“play”这个词的讲解。大卫用他幽默的风格给观众们讲解了中式英语“play with me”为什么听起来非常奇怪,“和我一起玩”的正确表达方式又是怎样的。

这条视频一夜之间为大卫带来了二十多万粉丝。到了2016年4月,大卫在新浪微博上就积累了50多万粉丝。
一条关于英语单词“play”用法的视频一夜之间为大卫带来了二十多万粉丝。
一条关于英语单词“play”用法的视频一夜之间为大卫带来了二十多万粉丝。 Source: 新浪微博@萌叔大卫老师
现在,大卫继续拍摄各种题材的小视频,包括英语小知识的讲解,vlog(视频博客),以及他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如中国的“剩女”问题,和孙杨和澳洲游泳运动员霍顿之间的冲突,以及NBA火箭队经理对香港情况作出评论被中国攻击的事情。

那个“拍中国马屁”的澳洲人

然而,大卫对一些社会热点议题发表看法的视频却为他招来了批评,因为大卫的许多观点被认为是“太过偏向中国和中国政府”。甚至大卫最近被疯传的讲述自己回到澳大利亚后经历“逆向文化冲击”的视频也被认为是靠踩澳洲来捧中国。一些网络评论认为,这是大卫在故意拍中国人和中国政府的马屁。

大卫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近10年的外国人,他有权利喜爱这个地方。
为什么一个老外不能喜欢中国呀!为什么一个老外不能爱这个地方?... 我完全有权利去爱这个国家,这个权利并不是本地人才有的。我也有权利把我的感受说出来。
当谈到他作为一名成长于民主国家,受过西式教育的澳洲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政府所做的一些明显违反澳洲价值观的行为的时候,大卫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些交换是可以接受的。

“中国显然有很多我赞同的也有很多我不赞同的事情...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是非常安全的,而这样的代价则是对一部分自由的限制。”
身着中式服装的大卫。
身着中式服装的大卫。 Source: 新浪微博@萌叔大卫老师
“我愿意放弃我生命中的一些东西,来得到另外一些东西... 如果你不接受这种交换的话,那中国就不适合这样的人。”

谈及未来,他说他将来会带着两个女儿回澳大利亚,因为中国人口实在太多,给孩子的教育压力实在太大。他不想让自己的女儿经历这种压力。

“但我特别喜欢中国的数学教育,这个特别特别好。”

完整采访请点击页面上方音频收听。

(本文系SB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

关注更多澳洲新闻,请在Facebook上关注SBS Mandarin,或在微博上关注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