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贊贊小屋

大學修會計學原理,那個教授人稱萬媽,第一次看她走進教室,還真的蠻像個親切的老媽子,教授跟我們分享她的慢跑經:她每天慢跑,跑三十年了,而且霹靂的是,下雨天穿雨衣,照樣衝大安森林公園跑步,這樣持續跑三十年的成果,是三十年來沒生過一場小感冒。

有為者亦若是!那天晚上,我換上短褲、穿上球鞋,準備我長達三十年的慢跑計劃。

人因為夢想而強大,我這個跑它三十年的夢想第一步,是從台大男三舍跑到捷運公館站再跑回來,還記得第一天的第一步,就讓我腿軟氣喘跑回宿舍,從一樓到三樓像是劫後餘生。

隔天晚上,大腿麻小腿酸,我計劃不變。長達三十年慢步計劃的第二步,目標同樣是台大男三捨到捷運公館站,想起來就夢幻長的一段路,我在宿舍外面長廊上迎著清爽晚風,熱身運動,深深吸一口氣,再一次Action。

第一次跑,腿很麻,第二次跑,腿很麻,第三次跑,腿很麻,第四次……,腿還是很麻。每天跑每天跑,忘了第幾天開始,我變強大了,很神奇,但我相信一定有的魔法終於發生:我從此不知道甚麼叫腿麻。

我從跑步中得到的最珍貴體驗,是一種可以稱之為鐵打的信念:「持續的量變終究會造成質變。」

這句話,倒不是我在腿麻跑步中迸發出來的啓發,它是我大學法律系民法教授的上課口頭禪。多年後我寫這篇文章才突然發現,這句口頭禪恰恰好在跑步這件事上是很好的驗證。

那個法律系教授,每次上課不講那句口頭禪一定是很難過,所以想到就講、想到就講,用意是勉勵好不容易通過大學聯考的法律系學生,再接再厲積極面對四年後的司法國考。

教授很喜歡舉一個例子,其實他也只有這麼一個例子:

一個男生跟一個女生,如果每天見面在一起兩個小時,不管這兩個人本來認不認識,或者本來是多麼的水火不容,只要堅持每天相處兩個小時,一年之後,教授笑呵呵跟我們保證:一定會有愛情產生!

持續的量變最後會造成神奇的質變。

會計系萬媽教授的跑步如此,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愛情是如此,法律系學生最重要的國考也是如此。

畢業後,我一直做會計的工作,法律系的學分我超多,可是在職場上真正用到法律的機會不多,現在想想,大概我從法律系得到最大的收穫,是那位教授的口頭禪吧:持續的量變最後會造成神奇的質變。

工作幾年到現在,我在會計的工作崗位達到了一個還可以的水平,不是超優,但是也不差,餓不死,還可以賺點錢的薪水,工作時間也還可以接受,至少不像事務所那樣幾乎沒有個人時間,休假很正常。

在我這個位置的人,大家專業能力跟職場歷練都差不多,唯一決定能再繼續往上升的,靠的是機緣和際遇,也就是等待時機。在等待時機的同時,我發現下班之後還有很多時間,我還算年輕,不找點事做,這段人生的黃金歲月就靜悄悄荒廢了。我開始摸索,該做些甚麼好呢?

我的個性內向、不特別需要社交、喜歡回憶往事,經過一段時間摸索,針對我的個人特質我逐漸找到適合我的那根蔥:寫作。

於是我很熱血、很熱血寫了一年,寫了大概三百多篇文章,好幾十萬字,結論是:也許在寫作領域上的確有百年難得一見的寫作奇才,也許有人就是可以一鳴驚人,但我不是,在寫了一年之後,在寫作這片大海,我還是浮浮沈沈、找不到岸。

天下事沒有甚麼是容易的,想要做得好,只有持續不斷的努力,就像跑步、就像修會計系的課、法律系的課,我還是相信法律系教授的那句話:

持續的量變最後會造成神奇的質變。

 

延伸閱讀:

專訪編劇謝海盟:『聶隱娘』不難懂,她和我們都一樣

她23歲台灣領24k,27歲在新加坡成為CEO:出去闖,才能擁抱世界級夢想!

悲觀很容易,「做些什麼」是更難的選擇!路怡珍:利用30歲的勇氣與靈活,我們必須被世界看見

Hey!《VidaOrange》正招募編輯台長期實習生,如果你已經喜歡我們很久了,對「生活」又有自己的想法,快來>>>加入我們<<<

(原文由作者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三十年跑步計畫部落格/粉絲團;首圖來源:gareth1953 Cataract Creating Chaos ;CC Licensed;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