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位战争片导演,你会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史中去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小编正在看《大决战》。有的人觉得剧情设计很新颖,道具细节处理用心。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觉得台词尬,演演“丑”。一时间,众…
关注者
248
被浏览
110,000

128 个回答

跑个题

国内关于战争史的影视作品有两个大毛病,一是对历史细节的选择性忽视,一个是对军事细节在不在乎。

比如关于新四军敌后作战除了《东进序曲》、《历史的天空》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作品,《孤军英雄》基本可以算是用大的历史背景讲一个虚构的故事,《黄桥决战》连战役指挥者名字都不敢出现。

被拍烂的八路军敌后作战几乎都没有涉及到抗战中期根据地的严重危机,以及抗战中统一战线工作带来的复杂矛盾,《亮剑》除了赵家峪出现了妇救会之外基本没有表现出什么根据地建设,《百团大战》中只有一晃而过的各种大背景(顺便一说该片作为所谓大制作还要拿各种老电影的片段充数),《永不磨灭的番号》居然成了为数不多反映八路军地方部队困境的作品—军属居然会饿死,指挥员居然会饿得走不动道。至于从平民和根据地角度出发的作品,近年来几乎绝迹,敌后根据地被迫种OO、动员民众走私杂货、某些地区被强制摁住的土地矛盾、与地方势力的斗争与改造(成功了就是先念在湖北,失败了就是豫西事件)、某些地方的逃兵与强征、农村民主选举与组织生产等等也就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PS:少有的反映敌后抗战中争取地方势力、地方势力在敌我之间左右横跳的居然是《铁道游击队》

军事细节上更是一塌糊涂,似乎从上世纪到现在不仅没有任何长进反而越混越回去了。上一代战争片也不是没有失误,《大决战》也犯过让国民党军装备M4A3E8、用运5客串美式运输机、用59冒充谢尔曼、让罗奇的赵子龙师排成方阵进攻这类错误,这还可以用电影工业落后和早期考证不足来解释,可是过去这么多年该犯的错误还是一堆。即使是下了大工夫的《八佰》,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军服还是错的,甚至生造出几个日军在淞沪会战中压根没有出场的装备。靠抠图和海量群众演员充数的新版《大决战》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战争片。

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内没有优秀的战争题材作品,比如《大捷》和《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两部作品都是基于真实历史下的虚构故事,抗战中并没有河西会战和韩培戈中将,日军也并没有在42-44年间对怒江东岸发动大规模攻势,第二次远征军也并没有坦克和全部美械,不过这并不妨碍两部作品讲了两个好故事—很简单,从最基础参与者的视角出发,把他们在战争中的生活拍出来,就是一部好作品。

战争片的基本背景是战争,战争的叙事主体是人,战争片应该表现的是“战争中的人”。国内长期以来把战争片当作献礼和汇报工具,在“惨烈”、“伟大光荣正确”、“民族的胜利”三个极端之间来回横跳,忘了“波澜壮阔”的下面是一个又一个的人,更忘了革命战争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

这样看来无数人诟病的《亮剑》、《八佰》与《集结号》反而是鹤立鸡群,毕竟以上几部作品的出发点是“人的故事”。

PS:《亮剑》中政治不正确的收编土匪、军事主官山大王作风、进城之后换老婆等都是确实存在过的;《集结号》中所谓被指责卖队友更是可笑,豫东战役中许世友敢带着那么多人撤围兖州卖队友,同样是睢杞战役中的赵堂反击战,出现过不止两三起营连一级受敌军冲击擅自放弃阵地让友军顶上的状况,事后还被24军写进了汇报材料,怎么拍成了电影就不行呢?

《大决战》正在热播,苹苹每天忙完以后都抱着电脑追剧,尤其是塔山阻击战那一场,看着纷飞的焦土、被敌方炮弹炸伤的士兵,隔着屏幕都觉得心疼。

革命战争史上,我军与敌方重兵激战直至弹尽粮绝的故事有很多。如果苹苹是位战争片导演,想给大家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镜头拉到1951年5月的朝鲜铁原,官兵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准备工事。

志愿军第63军想要完成掩护全军主力向北转移的任务,就要誓死守住铁原这个25公里宽、纵深20公里的阵地。

第63军,只有2.4万余指战员,火炮 240多门,没有坦克、飞机,甚至连军粮都严重不足。

而要交手的美军有4.7万余人,各种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多辆,还有空军支援。

不仅双方实力悬殊,而且第63军在这里阻击时长,不是几天,而是半个多月!这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的苦战。

果然,自双方接触开始,美军就在强大的地面炮火和空中火力支援下,以坦克群发动突击;第63军依托地形和工事,采用纵深梯次和少摆多屯的办法,顽强阻击。

其中第189师将全师分成200多个小队,分别坚守 200 多个要点,每个点上的兵力和火力配置都使这个要地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并且在这块袋形阵地上摆开了一个“八卦阵”。陷入了“拔钉子”作战的美军,虽然凭借其兵力和火力优势能够从志愿军手中夺取一些阵地,但却减缓了推进的速度。

战至第五天,第188师563团1营1连2排作为接替兄弟部队的援军,进入高台山主峰前的法化洞北山阵地。

6月6日,2排刚入阵地,就遭到美军一个营规模的两次进攻。

被击退后,敌人仍不死心。等到入夜,敌人又以一个营的兵力向2排的侧后迂回攻击,让2排深陷敌人足足两个营规模兵力的三面包围之中,形势十分凶险。

深夜,563团团长马兆明在与2排的最后一次通话中得知,2排当时只剩下8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此时阵地上的指挥由副排长李秉群担任。

之后,山上道路被敌人2个营的兵力分别切断,电话线被炸断,他们8个人被“压缩”包围在一座孤立的高山上,阵地与团指挥所之间的联系被迫中断。

直至午夜,团指挥所观察到2排八勇士的阵地上仍然还有火光和枪声,说明阵地仍在他们手里。

由于夜雨稠密,路滑难行,加上敌人的严密封锁,前去解八勇士之围的兄弟部队,几次都没能靠得上去。

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三面被敌重围,背后是悬崖。

八勇士依旧毫无惧色,坚持战斗。没有人记得敌人发动了多少次疯狂的进攻,他们只记得每次进攻前都有半个多小时左右的炮击,等敌人涌上来的时候,100米,50米,30米,20米……敌人一进入射程的时候,就开始反击。双方的子弹扫来扫去,炮火、碎石、木屑夹杂着弹片四处乱飞。

这是刻骨铭心的一夜,也是我军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午夜过后,敌人还是拼命地向上冲,仅剩15发子弹的八勇士就使用刺刀、木棒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无人退缩,无人投降。

敌人越来越多,战况愈发焦灼。这时候,副排长李秉群说:“现在我们三面受敌,身后又是绝壁悬崖,与上级也失去了联络,要突围,我们只有8个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不可能。要打,又弹尽粮绝,难以坚持和敌人面对面地拼,他们人太多,搞不好,我们会被敌人捉了去。”“我们‘钢铁营’‘特功排’的战士,不能给英雄部队抹黑 ……我提议跳崖宁死不当俘虏。”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八勇士留下一名党员班长和两名战士断后,副排长李秉群带其余4人,纵身跳下30多米高的悬崖。

断后的3人在仅存的子弹打光后,也跳了崖。

跳崖的八勇士中,李秉群、贺成玉、崔学才、张秋昌、孟庆修5人当场壮烈牺牲,翟国灵、侯天佑、罗俊成3名战士,在重伤后又坚持向我军方向爬行,直至被搜索队伍发现。

重伤幸存的翟国灵、侯天佑、罗俊成

后来我们才知道,八勇士在入夜后激战6小时,歼敌100多人,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历时12天的铁原阻击战中,第63军顽强抗击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毙伤美军1.5万余人。美军最终力不能支,全线撤退。铁原,让美军认识到了,即使是在占据全面优势的情况下,中国人也绝不会屈服。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跳崖八勇士,正是铁原阻击战中最璀璨的那颗星。

我是苹苹,感谢您阅读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