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為失敗而懷疑人生!3 步驟找回初衷、重拾向前的動力|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別因為失敗而懷疑人生!3 步驟找回初衷、重拾向前的動力

2018-03-19 整理‧撰文 吳政錡

我們總對自己的失敗、弱點特別印象深刻,卻甚少在意自己的成功、優點。某方面來說,失敗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成長的過程不斷提醒我們該改正的地方,所以我們才會對它如此在意。

但如果太過在意失敗,反而會造成「失敗反應」。失敗反應會 「剝奪我們的目標及定位,讓我們想遠離失敗或曾被拒絕過的人際關係」 ,一旦深陷這個狀況,你所有的動力、希望及想與人交流的慾望都會消失,更糟的話還可能放棄自己,躲到自己的世界。

史丹佛大學健康心理學家凱莉.麥高尼格在《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中建議我們能採取以下步驟來防止「失敗反應」發生:

1. 回想初衷、找回動力

請先回想「為何這件事對你來說很重要?

在非常在意的情況下失敗或被批評,就容易掉進失敗反應的漩渦中。因為在意,所以你其實更該「以長遠的角度來看待挫折」,或許這次的小失誤沒那麼嚴重,是你太在意了。真正重要的,不是把自己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而是趕快爬出來,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與方法。

2. 重拾對事情在意感

「不去想、不去在意」是剛開始陷入惡性循環時,會浮現的念頭之一。因為在意會使自己更加痛苦,所以故意告訴自己「這沒什麼,一點都不重要」,結果因為不願意花時間與精力處理挫折,反而害目標離自己越來越遠......

想擺脫「失敗反應」,最重要的就是重拾對事情的在意感,回想那件事為何重要,而非找理由、企圖隱藏與忽視。

3. 感受失敗時的情緒,並找出回饋

感到挫折時,除了回想當時做的動機、理由外,更重要的是問自己現在究竟想怎麼做? 只要思考這件事,就能幫助自己專注在「比眼前目標更大的目標」上。(心理學家說的「比眼前目標更大的目標」是指超越稱讚及報酬等「個人成就及成功」範圍的目標)。

像是反問自己 「如果我持續在某方面鑽研的話,可以做出何種重要貢獻?該如何幫助別人?」 請將現有情況當成是一種學習成長的機會,思考看看吧!

(本文取材自《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先覺出版)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