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鐵鋰電池」2024年將成電動車主流,美國砸170億美元打造本土供應鏈,不讓中國壟斷產業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磷酸鐵鋰電池」2024年將成電動車主流,美國砸170億美元打造本土供應鏈,不讓中國壟斷產業

「磷酸鐵鋰電池」2024年將成電動車主流,美國砸170億美元打造本土供應鏈,不讓中國壟斷產業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受到美國政府的170億美元政策鼓舞,掀起電池產業的投資熱潮,近年來美國最大的私人持股公司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已成為電池產業最大的投資者之一。

2024年「磷酸鐵鋰電池」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佔比將超過60%,其關鍵原物料掌握在中國手上;美國為不讓中國壟斷產業,將砸下170億美元(新台4930億元)打造本土供應鏈。近日美國最大的私人持股公司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亦宣布成為該計畫的最大投資者。

「磷酸鐵鋰電池」具性價比優勢,成為電動車採用主流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各國針對碳排放的監管力度提升,推動了汽車電氣化(electrification)顯著成長,特別在歐美、中國等地區。

根據台經院研究員林匯凱報告指出,未來1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會以21%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幅度相當驚人。然而,電動車的心臟「電池」會隨著價格下降,銷量將比電動車來得更好商機更是無窮。

根據電能產生的方式,可以將電池分為:化學電池、物理電池和生物電池3大類。目前,各領域應用最廣泛是化學電池,它也具有可重複充放電的特性,也稱作蓄電池,因此需求量逐年增加。

而蓄電池的材料多元:鎳氫電池、鎳鋅電池、鎳鎘電池、鋰離子電池等。其中,中鋰離子電池除了可重複充放電,還有有能量密度高、重量輕和壽命長等優勢,成為電動車車商的寵兒。

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研究員芮嘉瑋報告指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主要是鈷酸鋰(LCO)、三元材料(NCM)、錳酸鋰(LMO)和磷酸鐵鋰(LFP)等;負極則有,鋰金屬、鈦酸鋰和石墨等。

根據昨(19)日研調機構TrendForce報告指出,就目前電動車市場而言,降低「電池成本」是最重要的策略,由於磷酸鐵鋰電池具性價比優勢,預估2024年占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比重將超過60%,也將超越三元鋰電池成為主流。

鋰電池的重要原料「鈷」已經被中國掌控。礦業巨擘嘉能可(Glencore)執行長葛拉森柏格(Ivan Glasenberg)去(2021)年告訴《金融時報》,剛果有大量的鈷礦,而中國企業已經控制剛果民主共和國約40%的鈷產量。

電池爭霸開打,白宮丟170億美元呼籲企業打造本供應鏈

台灣電池模組業內人士告訴《關鍵評論網》,中國政府對電池產業高度重視,除了在政策上有多項優惠、戰略擘劃,如2014年公布〈鋰離子電池用炭複合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藍圖〉、2016年〈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發展〉等。

原料方面,北京當局更是以國家之力進行整合併購,如2021年中國新巨無霸央企——中國稀土集團正式在江西贛州掛牌成立。他說,當時多家稀土集團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便於中下游產業製作,使成本大幅降低。

為了不讓中國在電池中上游產業專美於前。拜登(Joe Biden)政府早於2021年6月提出《鋰電池國家藍圖》(National Blueprint for Lithium Batteries)明確指示,確保獲得原材料和精煉材料,並積極挖掘關鍵礦物的替代品。

美國能源部(USDE)開始呼籲強制回收機制,以便電池製造商最終可以從舊產品中回收更多材料;另外加強國內的採礦工作,並投入170億美元目標2030年前打造當地的鋰電池供應鏈。

近日美國受到政策鼓舞,掀起電池產業的投資熱潮,近年來美國最大的私人持股公司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已成為電池產業最大的投資者之一。

再加上,全球最大的工業集團Honeywell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子公司24M等也均投入電池產業鏈,顯示出白宮正積極打造本土的鋰電池供應鏈,全力衝刺電池技術,不讓中國持續掌握關鍵技術。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