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菡为什么名字里也带玉?

关注者
66
被浏览
63,864

20 个回答

蒋玉菡,可能是宝玉的一个分身。

书中第二回,贾雨村曾有一番长篇大论的正邪两赋论: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

这宝玉正是正邪两赋之人,生于公侯富贵之家,且确算得是情痴情种。而蒋玉菡,是奇优名倡,可见此人必是生于薄祚寒门,否则很难会沦为下九流之辈。

真真是造化弄人,一般天性的二人,命与运却天差地别。

由于二人禀赋相似,才能一见如故,正所谓气味相投。玉者,也暗示有石之性也。也可谐音“将玉含”,而宝玉,正是含玉而生。蒋玉菡又名琪官,琪字也是“玉”旁,与宝玉辈份中的“玉”字一样,所以,蒋玉菡应为宝玉一投影。

贾家败落之后,袭人被迫离了宝玉,却又嫁了低贱的蒋玉菡为妻。

宝玉曾对袭人说过:“你在这里长远了,不怕没八人轿你坐。” 当时袭人说即使有这个福却没这个理。而袭人嫁与蒋玉菡时,大约是能坐不上这八人轿了,宝玉的话,终是空话。

宝玉还曾想过,要与袭人同死同归,这个想法也落了空,只能由蒋玉菡替他来完成了。真是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按脂批看,袭人嫁与蒋玉菡,又与他一道供奉了宝玉宝钗夫妇,也算是袭人的有始有终了。

《红楼梦》中名字中含“玉”字的有以下人等:

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妙玉、小红(林红玉)、蒋玉菡、玉钏、玉官、玉爱、茗玉(刘姥姥故事中信口编来的女子)等等。

那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玉”字在《红楼梦》的语境中有哪些含义。

首先,在第二十二回,黛玉与宝玉打机锋时问道“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此处黛玉为我们提供了“玉”字所代表的第一层意涵,即“坚”。这里我个人理解为人物性格中具有某种固守与执着的特质,也可以是天性中自带一种“痴缠”。

蒋玉菡与宝玉算是一见如故,而脂砚斋于第二十八回回前批里提到:“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可见并不只有“花袭人有始有终”,蒋玉菡对宝玉的情谊也是贯穿始终的,因此他担得起一个“玉”字。

第二,从全书初始“顽石成玉”的神话起,“玉”在《红楼梦》的语境里便和“石”有着同源同种的联系。因此,“玉”便如“石”一样带有天然、本初、不加修饰的一层意涵,对应到人物个性便是一种本真、落拓,甚至在某些情境中表现为“恣情任性”的性灵偏向。

这一点从蒋玉菡初次见到宝玉便“情赠茜香罗”来看,蒋玉菡也确实具有天性放诞、不拘小节的一面。

第三,都谓“美石为玉”,所以“玉”除了带有“石”的天然质朴之外,还必须成色美、品相佳。所以名中带“玉”的人几乎无一不是相貌出众的,蒋玉菡也是“妩媚温柔”一流人品(第二十八回)。

结合第二、三点,凡名中带“玉”的人物大概在性情与品貌上都可以用“风流”二字来形容。

第四,这一点我不是特别确定,但说出来大家参考无妨。“玉”字在早期儒家传统语境中是绝对行端德厚的象征,如《说文解字》中就指出玉有“五德”,即“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但很奇怪的是,在《红楼梦》里的很多场景中这一意涵却产生了讹变,甚至走到了端正、温厚等品质的对立面。

比如第二回中,贾雨村点出“玉”(连同“春”、“红”、“香”这三字)为“艳字”;第十八回中,元妃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连宝钗也看出元春不喜这个“玉”字;第七十五回中,贾政严命宝玉作诗时不许用含带“玉”字在内的“堆砌字眼”,等等。可见在这群代表官方主流价值的人眼中(第二回时贾雨村还未“异化”),“玉”字非但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德性方正温润之意,反而变作虚辞浮饰的典型用字。

我觉得这里曹公是有意为之,贾家正是在“玉字辈儿”这一代中再也找不到能够承继家业门祚的可靠子孙(可惜了一个英年早逝的贾珠),因此曹公才要借“正统派”之口时时点出这一“玉”字的浮艳与多余,这也是对贾门(曹家)后继无人的一种忏悔和惋惜(当然,哪怕诸“玉”再怎么“于国于家无望”,这也否定不了他们每人作为个体的人生价值)。

总之,这批名字中带“玉”的人物虽然各自灵妙动人,但却几乎无一有用于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蒋玉菡身为一介优伶,虽然对得起“多情”二字,却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主流价值,大概得一“玉”字也是恰如其分的。


其实关于蒋玉菡名字的由来,我还比较认同白先勇老师的说法。

“菡”为莲花的别名,而莲花在佛教语境中又有“再生”之意,联系这个“玉”字,白先勇老师认为蒋玉菡就是代替贾宝玉在俗世了却尘缘的“替身”。

事实上贾宝玉此生最不能割舍的两个女儿是黛玉与袭人(第七十八回宝玉得知晴雯死讯之后幽忿之中无处排遣之时便想到黛玉与袭人二人,并认为“只這兩三個人,只怕還是同死同歸的”)。而“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妹妹是注定要未嫁而逝的,所以黛玉只践行与宝玉精神灵魂上发生交集的“前盟”,而真正与宝玉有俗世肉体情缘的则是袭人。但最终宝玉是要“悬崖撒手”的,于是蒋玉菡作为宝玉的留在尘世的“替身”,终与袭人完结此段俗缘。


另外,基于以上对于“玉”字意涵的理解,我想曹公之所以抹去了林红玉的“玉”字而改称“小红”(绝不仅仅是为了避开宝黛二人的名讳,因为贾府中如玉钏、玉官等人都没有因此更名),大概有以下原因:

1)小红对于宝玉最初的情谊不够坚持,而为了个人前程选择了变通(择王熙凤这根“良木”而栖),“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幹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这是小红在第二十六回的名言,所以小红似乎不符合“玉”的一个“坚”的特质,或者说此人不够“痴”;2)小红为人处世精于“钻营”,从而少了几分自然本真的天性;3)小红个人有积极入世,处理家族、人际事务的愿望和能力,这与其他诸“玉”的价值取向和兴趣偏好似乎不太相符。

自然,我也不认为曹公对小红有批判之意,毕竟《红楼梦》是一部承认并客观呈现不同价值体系的经典之作;且曹公既然暗许给小红这个“玉”字便必定认为小红此人有发展相关特质的潜力,比如脂批预告后面有“狱神庙”小红与贾芸夫妇探望、照料宝玉的情节。

~~~~~~~~~~~~~~~~~~~~~~~~~~

其实如果拓展开白先勇老师的“替身说”,我们甚至也可以将芸红二人看做是宝黛二人留在尘世的一对替身。

“林红玉”这个名字其实与“林黛玉”只有一字之差。书中第二十四回交代小红身世时提到其本名,脂批有““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等字,暗指小红影射黛玉。事实上小红也有很多与黛玉相似的地方,聪慧、要强、敏感多思、情感丰沛、口齿伶俐、处境孤立等等;而二者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便是一个不问俗事,另一个却苦心钻营,这种处事态度上的差异自然是与二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与所受的教养熏陶有关,且我想这大概也是曹公暂时隐去小红名中“玉”字的主要原因。所以林红玉也可以被看做继晴雯、龄官之后的另一位黛玉的重像人物。

而贾芸与宝玉的重像关系也可以在第二十四回找到线索。是时宝玉起初见到贾芸并未认出是谁,经贾琏介绍才得知其身份,还说“你倒比先越發出挑了,倒象我的兒子”,可见贾芸与宝玉在相貌上是相近的(小红转而喜欢上贾芸估计也有叔侄两人相貌相似的缘故)。随之,聪明乖觉的贾芸便立马真的认作宝玉的干儿子了。

从后面宝黛与芸红两段情缘的发展轨迹上来看也大有相似之处。如两对“恋人”都是在传统婚配礼制框架之外的“两情相悦”,且其间用以“传情”的信物都是手帕。当然,芸红二人其实因循的是传统野史外传私相授受的路子,而宝黛二人则始终恪守世家规范与礼教约束,这是曹公一直在书中重点区别辨析的一点(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曹公必须要让笔下人物符合当时的社会角色,世家子弟必定得有世家风范,不是一般世俗流传的才子佳人故事可以附会的)。

无论如何,黛玉最后泪尽而亡,宝玉也将接受度脱,而小红与贾芸则可分别被视为他们各自的替身,在俗世继续完成未了的情缘,我想这是一个不无道理的推想。甚至我们不仅可以把小红、贾芸作为“二玉”的替身,还可以把袭人、蒋玉菡作为“二宝”的替身(袭人与宝钗的重像关系大概不用赘述了),这也算是故事对“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各自都做出了交代了。

一点发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