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骚(明代李贽的一篇散文)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反骚

明代李贽的一篇散文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反骚》是明代诗人李贽创作的一篇古文。
作品名称
反骚
出    处
《焚书》
作    者
李贽
创作年代
明代
作品体裁
古文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朱子曰:“雄少好辞赋,慕司马相如之作,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郴流涕焉。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以吊屈原云。”李生曰:《离骚》离优也;《反骚》,反其辞,以甚忧也,正谓屈子翻愁结耳。此以世不足愤,其愤世也益甚;以俗为不足嫉,其嫉俗愈深。以神龙之渊潜为懿,则其卑鄙世人,驴骡下上,视屈子为何物,而视世为何等乎?盖深以为可惜,又深以可怜,痛原转加,而哭世转剧也。夫有伯夷之行,则以饿死为快;有士师之冲,则以不见羞汗为德:各从所好而已。若执夷之清而欲兼柳之和,有惠之和又欲并夷之清,则惠不成惠,夷不成夷,皆假焉耳。屈子者夷之伦,扬雄者惠之类,虽相反而实相知也,实未郴相痛念也。此假人者岂但不知雄,而亦岂知屈乎?庙柳柳州有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颠覆兮,又岂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其不渝兮,夫唯服道而守义。吁嗟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予涕其盈眶¨今之人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退默然以自服兮,曰吾言之而不行!”其伤今念古,亦可感也!独太史公《屈原传》最得之。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李贽(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赘,号宏甫,又号卓吾,又别号温陵曙上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举人,不应会试。历任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死在狱中。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