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解盲」?醫師報給你知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

什麼是「解盲」?醫師報給你知

  • 時間:2021-06-10 13:5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鍾錦隆
什麼是「解盲」?醫師報給你知
台灣國產疫苗高端,將在10日公佈二期臨床實驗的Covid-19疫苗「解盲」結果。(資料照片/Wang Yu Ching / 總統府 flickr)

台灣國產疫苗高端,將在今天(10日)公佈二期臨床實驗的Covid-19疫苗「解盲」結果,引起高度關注,但是什麼是「解盲」?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在臉書上為大家解惑。

陳志金表示,在研究藥效的臨床試驗,一般會以接受藥物的「實驗組」和沒有接受藥物「對照組」,來進行各種成效或數據的比較。為了避免人為「偏差」,會以「雙盲」的方式進行比較:也就是,受試者及研究者都不知道哪些人是被分配在「實驗組」,或是在「對照組」。

他指出,在疫苗的研究當中,「實驗組」會被注射真正的疫苗,而「對照組」則會被注射沒有療效的「安慰劑」,而這兩「針」會用密碼編號,依編碼規則隨機分配給受試者,外觀上是幾乎一模一樣的東西,受試者(被打針的人),研究者(打針的人、實驗主持人、負責收集研究資料的人),雙方都不會知道誰被打了什麼,這就叫做「雙盲」。

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陳志金說,因為當你知道自己是打的是疫苗,你或許心理上,主觀的就會覺得它有效、或者自己就特別容易感覺它的副作用等等。當研究者知道誰打了疫苗,對於症狀、副作用、實驗數據的判斷,也就有可能會受到影響。研究的「雙盲」就是要避免這樣的人為上認定的偏差。所以,沒有療效的「安慰劑」,無論在外觀、大小、劑量、儲存.... 等等,都要做到幾乎和真正的疫苗一樣,讓你無法和疫苗區分。 

等到研究結束,資料收集完成,就會進行「解盲」:陳志金解釋,也就是依照之前的隨機編碼方式,解碼恢復「連結」,讓負責分析資料的公正一方,知道哪一組資料數據是屬於打疫苗的人,哪一組是屬於打安慰劑的人,來進行比較分析。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