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攔截垃圾電話程式自動上載用戶通訊錄 姓名電話任人查閱 (11:03) - 20240516 - 港聞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港聞

消委會|攔截垃圾電話程式自動上載用戶通訊錄 姓名電話任人查閱 (11:03)

消委會檢視市面上較多本港消費者使用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其中一款攔截程式「CallApp」會在存取用戶通訊錄後,自動將用戶所有聯絡人資料上載和整合到程式的資料庫內,供其他用戶「反向搜索」,只需輸入電話號碼即可追溯到號碼持有人的資料,甚至可搜索出疑為住址或租金等資料,消委會認為做法有欠公允。消委會同時發現,同一程式的用戶停用後,個人資料仍會保存最多5年,認為消費者決定使用有關程式前應三思。

消委會檢視的攔截程式包括「CallApp」、「小熊來電」、「芝麻來電」、「TrueCaller」及「Whoscall」。大部分垃圾電話攔截程式為識別來電,均需存取用戶通訊錄。其中「芝麻來電」不需存取用戶通訊錄,其餘消委會檢視的程式的Android版本都要求索取相關權限。消委會發現,「CallApp」在存取用戶通訊錄後,會自動將所有聯絡人的資料上載和整合到資料庫內,其他用戶可以輸入電話號碼「反向搜索」,追溯號碼持有人的名字、中英文姓名、電郵地址或社交媒體連結等,即代表用戶通訊錄中的聯絡人電話及名稱等資料,也會在未經對方同意下,一併讀取至資料庫。

消委會以一部插有全新電話卡、通訊錄中只載有新登記號碼的手機,分別下載「CallApp」和「TrueCaller」,發現通訊錄中的新登記電話號碼,出現在其中一款程式的資料庫中,反映程式有分享通訊錄內的資料。消委會亦發現,可從該兩款程式資料庫中,搜索出不少職員及其親友的私人電話號碼,亦毋須相關人士批准,部分號碼持有人的姓名欄更列出其包括樓層和單位的舊有住址,甚至每月租金等敏感資料。消委會懷疑,有關資料來自業主或地產經紀的通訊錄。

消委會發現,「CallApp」的私隱政策表示,假如用戶容許他們收集屬於他人的資料,應告知其聯絡人和其他人士,以及「引導他們參閱其私隱政策和服務條款」。消委會質疑,此舉等同把商戶擷取通訊錄的責任強加於用戶身上,要求不合理而且不可行。另一款程式「TrueCaller」亦有類似做法,但只限於在程式官方網站下載檔案及安裝程式,並啟用「強化搜尋」功能才會實行。

「CallApp」用戶資料保留最多5年

消委會同時檢視5款程式保留用戶資料的詳情,5款程式均容許用戶申請從資料庫中移除自己的電話號碼。不過,消委會發現「CallApp」的私隱政策列明,用戶個人資料與被除名的資料會被保留最多5年,即使保存期過後,相關資料仍可能會被存放於商戶的備份系統之中,換言之相關資料可能無法獲完全刪除,呼籲消費者決定使用有關程式前應三思。

須留意付費功能多屬自動續訂

消委會又提醒,用戶使用攔截程或的付費功能時,要緊記大部分付費計劃均預設自動續訂,移除程式亦不等於取消訂閱。消費者若不希望繼續付費,須妥善取消訂閱,以免「自動繳費」,收取下一期費用。消委會亦提及,「TrueCaller」的Android版本會在用戶選擇不付款並離開訂閱頁面時,才顯示出各種非自動續訂的付費計劃,質疑帶關做法欠透明。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消委會 促銷電話 詐騙電話 來電攔截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