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余遠炫

日本茶文化深深受到中國影響,日本遣唐使多次來到長安,學習當代世界最進步的政治、文化與經濟。日本僧侶把唐朝精美的茶具與茶樹帶回日本。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當屬兩度來唐的臨濟宗榮西禪師。榮西禪師還有一本著作《喫茶養生記》描寫吃茶的好處與茶樹的栽培方法,他還本這本書送給當時鎌倉幕府第三代將軍源實朝,從此以後原本在日本僧侶間盛行的喫茶文化,傳到了日本武者之中

從平安時代末期到室町時代(12世紀至15世紀),因為幕府將軍喜愛喫茶,又要展現武者的氣勢,日本茶文化呈現奢華風貌。並且學習宋朝的鬥茶風氣,比茶葉品質、比茶具華麗。最好的茶具不但要有歷史,更以唐朝茶具為最佳,稱為「唐物」。日本貴族們還興建起書院茶建築,喫茶的地方極為講究。

這種奢華的喫茶方式,偏離了茶初傳來東瀛的禪機。室町時代奈良的和尚村田珠光,發展出「侘茶」「侘」有幽靜的意義,村田珠光提出「謹、敬、清、寂」為「侘茶」的內涵。反對豪華奢侈的茶文化,回歸到茶對人內心的修持,以一種樸素自然的方式,達到嚴謹、恭敬、清靜、幽寂的境界。

村田珠光的傳人武野紹鷗也繼承「侘茶」的精神,傳至千利休,更發揚光大「侘茶」的茶藝,並把「唐物」改為「和物」,使用日本陶製品,取代唐代茶具,並將「謹、敬、清、寂」改為「和、敬、清、寂」追求內心的和平、恭敬優雅的方式、清靜自然的態度與悠然寂靜的境界。茶藝至此發展為茶道,而且擺脫了唐代影響,而成為日本的精緻茶道。千利休也因此被稱為日本「茶聖」。而他所傳的茶道,至今分為「裡千家」、「表千家」與「武者小路千家」等三個千家。

千利休是很特別的一個人,他的幼名叫做田中與四郎,長大後從祖父的姓,改名為千宗易。後來豐臣秀吉帶著他晉見日本天皇,豐臣秀吉為天皇獻茶,天皇賜姓為「豐臣」,又賜「利休」的居士名字給千宗易,從此以後他就被人稱為千利休。

千利休其實是個商人,他的家族經營魚貨批發,但他從小酷愛茶道,又因商人身分接觸不少國外事物,對當時的茶道有些意見與想法。當他接觸「侘茶」後,認為這才是真正日本茶道精神,因此不斷鑽研。他曾服事過戰國時期的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並獲得這兩位梟雄的信賴。尤其在與豐臣秀吉晉見天皇之後,兩人之間關係更加親密。

千利休一改書院茶的輝煌富麗,茶會一定在茶室中進行,茶室不過是個斗室,入口低矮還須躬身進入,主人則是跪坐恭敬迎接。
雖是斗室,卻掛著精緻的擺設,包括鮮花與圖畫,這些擺設要與四季相符合,且要符合客人身分。茶葉當時以宇治茶為主,茶水也是取自京都名泉。茶葉磨粉沖泡,稱為抹茶,放置在黑色陶碗中。綠色茶湯加上黑色的碗,頗有清靜幽思的禪意。

客人雙手接碗,逆時鐘方向轉一圈,觀察茶湯的顏色與聞其味道,三口喝完碗茶。最後一口還要輕輕發出讚嘆聲,表示對主人招待的感謝。茶會標榜著「一期一會」的精神,也就是把每次的茶會當作是人生最後一次用心辦理,相當慎重。這種「一期一會」後來也應用在其他產業上,表示隆重專注與用心

千利休與豐臣秀吉在後來許多問題上,都出現意見不合的情形。兩人的蜜月期結束後,這位一代茶宗,最後卻被豐臣秀吉賜死,並以切腹謝罪的方式進行。千利休的死至今原因不明,但反正就是伴君如伴虎。但他所代表的茶道,卻經由他的後人傳下,至今四百多年,成為日本引以為傲的茶道。

(本文:余遠炫授權,圖片來源:nedrichards, CC Licensed,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