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令港人焦慮達臨界點 專家教5招紓緩情緒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理財資訊 - D200321

【新冠肺炎】疫情令港人焦慮達臨界點 專家教5招紓緩情緒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3/21 18:00

最後更新: 19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令港人焦慮達臨界點 專家教5招紓緩情緒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持續上升,不少港人情緒受疫情發展而牽動。根據早前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所發表調查:98%受訪者對疫情焦慮平均指數為8.82分,到達臨界點。在抗疫的日子裏,再堅強的香港人,或許也會感到精神勞累,繼而影響身心。抗疫期間如何保持情緒穩定?專家教你5個紓緩情緒小貼士。

【延伸閱讀】【新冠肺炎】疫境惹焦慮 4招保身心健康

留意會否失眠坐立不安

利民會臨床心理學家何月群指,遇到困難或挑戰,出現擔心狀況是正常反應,但也要留心會否過分擔憂而形成焦慮,細心留意自己最近兩星期有否持續處於緊張狀態,或是經常過分地害怕和擔心,無法控制焦慮情緒,甚至因焦慮而影響日常生活,如失眠、坐立不安及無法集中等情況。

何月群建議,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上述情況,便需要加強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況。上述症狀明顯影響身體思想、反應和行為,同時,三者相互的關係,更有機會逐漸形成惡性循環,從而進一步影響人際、社交或工作。不管危機是否已過,持續處於擔心的狀態,或讓這些負面情緒繼續纏繞,便有機會演變成難以自然痊癒的情緒困擾。

【延伸閱讀】【新冠肺炎】疫情搭飛機有咩注意事項?空少KOL分享4大機上衞生建議

5個貼士 紓緩情緒減焦慮

抗疫期間,多了留在家中,有可能會被周遭的環境影響心情,以下紓緩情緒小貼士,教你保持情緒健康、愉快心境。

1. 接受正常的情緒反應

首先要接受在突變的環境中,有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嘗試慢慢辨識它,並習慣與它共存。

2. 追看疫情消息適可而止

適當跟進媒體新聞,並有智慧地去辨識資訊的真偽,如盡量通過可靠權威的途徑去追蹤相關新聞,且不要長時間追看,每天瀏覽相關新聞1至2次、每次30分鐘已足夠。

3. 良好溝通助紓壓

青少年面對學校停課、家長Home Office,可趁此加強家人之間的溝通。將自己的感受和擔心,嘗試與家人分享溝通有助釋放心中壓力,不妨多支持、多鼓勵、少批判、少埋怨,其實每天好好溝通15至30分鐘,已經可以為整個家庭帶來正能量。

4. 面對困擾 增強抗逆力

對困擾若採取逃避態度,不但未能將問題化解,反而會累積壓力及加深苦惱。對自己抗逆能力要有信心,鼓勵自己逐步面對擔憂的事物或情境;當嘗試面對後,無論成功與否,也要欣賞自己。

5. 健康均衡生活

訂立健康均衡的生活模式,飲食、睡眠及學業或工作,都應該有規律。有調節深呼吸可助放鬆肌肉及心情,無論在家或工作間均可多嘗試進行靜坐。另外,伸展、拉筋或漫步都是不錯放鬆身心的選擇。

最後,當家人以及朋友都無法協助紓解情緒和壓力時,便應諮詢專業人士如社工、臨床心理學家或醫護人員等意見,尋求專業協助。

利民會
《即時通》24小時免費精神健康熱綫(真人接聽):3512 2626

作者:周美好
責任編輯:周美好、李越樺

(節錄)

【原文:疫情令港人焦慮達臨界點 專家教紓緩情緒小貼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