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挑戰者》:精闢解構網球本質的電影,這是激情、孤獨又筋疲力竭的勝負爭鬥 – 電影神搜

【影評】《挑戰者》:精闢解構網球本質的電影,這是激情、孤獨又筋疲力竭的勝負爭鬥

你可能舉不出任何一部偉大的網球電影,這很奇怪,描述運動的偉大電影很多,其中也有幾部拿到了電影史上的最高榮耀,但就是沒有人真的拍出一部關於網球的好電影,撞球有《金錢本色》、籃球有《籃球夢》、棒球與足球都不用提了,連賽跑這樣連道具都不需要的運動,都可以捧回一座奧斯卡最佳影片。你不必急著反駁,曾經培育出了阿格西、貝克與莎拉波娃、全世界尊稱「網球教父」的尼克波利泰尼 (Nicholas Bollettieri) 也這樣說:

「如果要我老實說,(好萊塢)連一部好網球電影都沒有。」

很可惜尼克在前年過世了,他還來不及看到即將上映的這部新網球電影《挑戰者》:它可能是現在我們擁有最好的網球電影。

《挑戰者》。

《挑戰者》。

 

《挑戰者》故事劇情介紹

派屈克茲威格(喬許歐康納飾)與亞特唐納森(麥克費斯飾)是從小一起在寄宿網球學校就讀的好友,他們如膠似漆,互相競爭又玩在一起。但青少年的他們,某天遇見了網壇新星塔西(Zendaya 飾),世界為之一變。派屈克與亞特變成了「挑戰者」,他們都想要得到唯一的塔西,勢必得分出高下。但塔西的網球夢因傷勢而提早中斷,三人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十三年後,亞特已經與塔西成婚,他與派屈克再度於一場地方比賽相遇,誰會是這十數年來爭鬥的最終勝利者呢?

《挑戰者》劇照。

《挑戰者》。

 

好的運動電影需要什麼?為什麼《挑戰者》能夠成功?

要拍好一部運動競技電影,似乎並不困難,你只要強調「熱血」、「團結」、「毅力」等等我們耳熟能詳的運動詞彙就行。照這種理路,一套運動電影公式可以套在萬千運動項目上,因為每項運動似乎都有類似的特質。實則不然,一部好籃球電影與一部好排球電影並不相同,因為這兩項球技的本質不同:

《挑戰者》辛蒂亞

《挑戰者》。

例如排球,每位選手都只能在進攻防守過程中觸球一次;例如籃球,你可以自行拍火鍋、搶下籃板、運球過半場後自行來個大灌籃,大家不喜歡這種「獨幹王」風格,但籃球規則並未限制這種玩法。而這,也突顯了排球與籃球的本質不同:正如《排球少年!》強調的,排球的精髓是團結,你的不足,可以由場上其他五位隊友來補足。《排球少年!》甚至舉了一個極其極端的例子:主角日向在高跳殺球的瞬間,甚至是閉起眼睛的……因為他的好隊友舉球手,會將球頂到最適合日向殺球的高度與位置。

《排球少年!》讓排球變得獨一無二,呈現了這項運動的獨特性。那麼,如果我們遲遲沒有一部夠精彩的網球電影,也許代表著,還沒有導演能捕捉到網球的精髓。而看來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這次成功了,《挑戰者》與《排球少年!》不同,與《灌籃高手》或《洛基》都不同,它獨一無二,而且它讓網球看起來與其他運動競技都不相同。

《挑戰者》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

《挑戰者》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

 

網球的本質是什麼?《挑戰者》給出了答案是這個——

說到底,網球是什麼?在《挑戰者》裡,網球是極其孤獨的競技。按照電影裡派屈克與亞特的經歷,他們小時候就必須就讀寄宿學校,年少時必須參加青少年杯比賽,長大後必須抉擇讀大學或是直接轉入職業網壇。這是一條岔路不多的道路,從小到大的培訓,讓網球選手們的生活範圍與價值觀被限縮了。他們熟悉同在這圈子的孩子們,他們彼此競技,與彼此約會,這讓他們之間有了非常濃厚的情感關係。

《挑戰者》電影

《挑戰者》。

這聽來不是很孤獨,但網球選手在場上是孤獨的:網球教練不能像棒球或拳擊教練般,隨時在場邊給他們建議;他們孤零零地站在場上,沒有隊友協助(排除雙打的狀況);他們更熟悉球網對面的對手,因為那是他們從小到大對戰無數次、甚至私下一起玩的好友;這場比賽必須打滿最少三盤,每盤之間僅有 120 秒的休息時間,一場球賽平均約須 2 小時,而這 2 小時內沒人能替代他們上場,他們必須獨自持續爆發能力至少 2 小時。

是什麼動機讓選手們能承受這樣的孤獨?《挑戰者》告訴我們很多答案。對女主角塔西而言,網球意味著出人頭地的門票,是支撐一家子生計的重要飯票。對男主角派屈克而言,對網球的愛足以屏除其他疑問,導致他對塔西決定就讀大學而非轉戰職網時嗤之以鼻。這些答案都很容易理解,但這些都不是最終答案,《挑戰者》的最終答案是:瘋魔的勝負慾。

《挑戰者》中的三角關係

《挑戰者》。

塔西是對勝負最瘋魔的角色,她渴望因為網球而出人頭地,但當她成為網球小天后、坐擁廣告合約,或當日後她成為亞特的妻子與教練,她的臉大大地打在汽車廣告上,這樣的功成名就卻明顯無法滿足她。塔西想要更多,直至不擇手段,她可以欺騙枕邊人、她可以外遇、她踩遍了各種紅線,但她究竟想要什麼?她想要的是一種純粹的勝利感,那是年輕的她能易如反掌到手的感覺,那是膝部骨折的她,再也無法在球場上獲得的感覺。

勝負慾變成了塔西的心魔,折磨她又同時驅動著她。她看到當年的手下敗將成為新天后,不屑一顧的同時,勝負慾也在嘲笑著自己;儘管她已經過著五子登科的生活,勝負慾仍然驅動著她,將所有期望放在丈夫亞特身上,塔西鞭策著亞特成為一代巨星,而她們的愛就在這種不平等的上下關係中持續磨耗。

《挑戰者》以網球為背景

《挑戰者》。

網球是一對一的運動,一個場上不會有三名網球選手,但《挑戰者》有三位主角,這三個人形成了一個危險又複雜的三角形:誰是這種雙人關係裡的第三者?事實上他們每個人都是。是塔西闖入了派屈克與亞特的兩小無猜關係,使他們反目成仇;是長大後的派屈克闖入了塔西與亞特的夫妻關係,這個不請自來的挑戰者讓夫妻關係急速緊張;是亞特闖入了大學時代派屈克與塔西之間的關係,他對塔西的不離不棄態度,讓女孩變了心。

《挑戰者》辛蒂亞主演

《挑戰者》。

網球場上容不下三個人,被網球勝負慾附身的三個人,讓現實生活裡也容不下這三個人,他們是彼此的挑戰者,而他們將球場勝負擴大到了三人的生命之中。《挑戰者》講述三者十數年的生命歷程,觀眾看他們在球場上競爭、在情場上競爭、而最終所有的競爭,用一場球賽完結。電影是將網球的孤獨精髓,分析後擴大解釋到了人生層級,這些角色在人生裡無論貧富,他們一樣是孤獨的,他們都有無法對人說的渴望與慾望,只能透過爭鬥去發洩與滿足。

即便你不懂網球規則也不要緊,你不懂「賽末點」或「搶七」等網球專有名詞也不要緊,因為《挑戰者》不但拍網球,同時也把網球解構了。你一定懂孤獨,而《挑戰者》有各式各樣的孤獨,三個人不但無法同時打一場網球,一段愛情裡也容不下三個人,勢必有人必須孤獨,或者有人心有不甘,發起挑戰。正如 2010 年破紀錄的一場溫布頓網賽,打了超過 11 個小時,《挑戰者》的故事也橫跨了十數年——而且主角們似乎樂此不疲。

《挑戰者》外媒評價優異

《挑戰者》。

不要以為《挑戰者》裡的網球比賽,只是拿來談人生的藉口,因為這部電影的網賽部份,仍然拍得可圈可點。為了呈現塔西的霸氣,她的每一次拍擊都令人震撼,巨大的拍擊音內甚至似乎有金屬撞擊聲。Zendaya 自承不是網球專精,但電影將她成功塑造成一代天后,她屢屢將球反擊至銀幕正中心、成功殺球後毫不客氣地發出巨大吼聲,這是《沙丘》或《高校十八禁》裡看不到的 Zendaya。

《挑戰者》引人入勝

《挑戰者》。

一場結局高潮球賽,攝影機更似乎黏在了網球之上,隨著球網兩邊對手的熱戰,主觀視點旋轉、直衝、上漂,觀眾就像化身網球一般被兩位選手輪流拍擊,飛行在球場每個角落。特倫特雷澤諾 (Trent Reznor) 與阿提克斯羅斯 (Atticus Ross) 兩位工業搖滾團「九吋釘」大將,也獻上了激情躁動的電音節奏。《挑戰者》完全不像導演盧卡前作冷冽的《骨肉的總和》或是《窒息》,它熱情激情姦情基情四射,讓人看得坐立不安。

《挑戰者》好萊塢電影

《挑戰者》。

 

《挑戰者》的一切都基於網球的精髓,能夠讓你看完後對這項運動又愛又恨

《挑戰者》是目前最好的網球電影,你很難舉出比它更好的例子。別被預告裡的床戲騙了,它的一切(包括預告裡的兩男一女親熱戲)都基於網球的精髓,而網球是主角們的宿命、信仰與洩慾或生財工具,他們熱愛又仇恨網球。看完好的運動競技電影,會令你愛上或開始害怕這項運動,《挑戰者》有能力讓你對網球同時又愛又恨。

《挑戰者》在台灣於 5 月 1 日上映。

電影資訊

挑戰者 Challengers

上映日期
2024/04/26
挑戰者_Challengers_電影海報

劇情

塔希當肯(辛蒂亞 飾)曾是網球奇才,後來轉為教練,在場上和場下都有股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 她的丈夫(麥克費斯 飾)曾經拿下冠軍但後來屢次連敗,正當她計劃為他挽救劣勢時,發生了出乎意料的轉折。她的丈夫必須對上過氣的派屈克(喬許歐康納 飾),他曾是塔希的前男友,同時也是她丈夫過往的死黨。 隨著他們的過去與現在互相衝擊,緊張局勢隨之升高,塔希必須自問,為了獲勝需要付出何種代價。

IMDB
--
Rotten Tomatoes
--
PTT
好雷
80%
觀看完整介紹
挑戰者_Challengers_電影海報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