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归前,香港行政职务,英国是怎么定论的,从一把手到警员,基层办事员。?

关注者
3
被浏览
1,469

2 个回答

如果是RHKP警队系统,警队职务和衔级如何晋升,如何考试,如何确定职务年限。可以参考律政司发布的【警队条例】或者向警务处邮件咨询【警队通例】,及《皇家香港警察年报》确实回归之前对于华人担任警队高级职务有一定限制,全部写出来一篇论文都写不完【是的公大写了三篇】………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论文




嘗試作答,並不因為非常了解這段歷史,而是看到題目都覺得有興趣稍為調查一下. 如有大神路過發現錯處,請指正.


小漁港至民國:

典型英國殖民地,作為販毒(鴉片),人口買賣中轉地,與及後期反清基地.

英國政府委任的總督,在這個殖民地是三軍司令, 所有的行政成員都由他任命.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句話雖非事實,但這現象的確是事實,在一些高級會所或地方都按照類同的規則. 此時華人的地位與黑人在美國的地位或其他西方列強殖民地的原居民,是一樣的.

在此期間人口一直是二十多萬,臨近民國成立時大量移民進入達到大概一百六十萬人


民國後至香港重光:

可能因為大量華人人口湧入,在這階段早期,周壽臣成為首位華人非官守,進入行政局,是為華人代表.

但除此之外,絕對權力仍然掌握在英國人手上,華人地位,除了重大事故能發出微弱聲音,還是如以往沒大分別.

香港重光後,人口只剩下大概五六十萬,其餘人口不是強制回鄉就是直接被殺害,戰後在馬鞍山發現兩個萬人墳,此地因此至今都未被發展為住宅.而當時日軍把不服命令的人殺掉,之後以強迫市民以軍票換取人肉.


移民潮(1945-80):

香港重光後建設快速回復正常經濟水平

這段期間以每十年增加100萬人口移民直至80年代初五百萬人口.

人口結構上來說小部分是其他省份帶有資金與高級知識分子,這樣的移民一般都是反共的, 另外就是看著傳聞中香港遍地黃金而偷渡來的人一般是廣東福建,由其是廣東為主所以廣東話後來成為香港法定語言.

這段時間早期,就成立了廣為人知的總華探長,與及其轄下的部門,除了刑事偵緝等等的工作,還負責部份民政.

這算是華人開始真正進入領導(低階)階層的一個標誌. 但還是那一句,總督仍然掌有絕對控制權.

由於很多著名港產片警匪片都有提及這段時間的社會現狀就不多提了. 這段時期香港一邊繁榮,一邊貪污成風,與及巨匪橫行.

另外一提,因為人口增長遠遠超過公共服務所能提供,所以這段時期亦都是劏房横行,大家或許聽說過的72家房客.


繁榮安定高速發展(70-末任港督期):

這段時期有部分跟上一段時期重合.

真正給予內地香港是繁榮安定先進印象,就是這個時期後期直接回歸前的時間.

因為前段時期貪污成風,愈來愈嚴重,甚至去到英國政府( 學生市民運動反貪污等等) 所以決策層決定需要重視.

這就是廉政公署的成立與及加大打貪力度, 因為華人人口急劇提升,與及前段時期的免費教育 ,英國為香港培養了很多基層的知識分子, 這批人才迅速補充了政府所有部門的中低層位置.

部分的部門領導也有華人,但是主要行政的決策層與及法官仍然以外國人為主.

因為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行政人員,這段時期的香港發展穩定, 因為經歷不同的問題,從經驗中吸收,法制規矩都在這段時間完善( 一航是領導指示方向,中下層完成細節,或修改自英國律法而合乎香港現狀成為政府官員的小本子規範), 香港也在這段時間成為國際標準的發達地區.


末任港督:

以往港督是有很大權力,甚至能跟英國政府的政策抗衡.

1992年末任港督上任後大幅改變以往做法,不再兼任立法局主席、取消委任立法局、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區議會議員,又設立立法局答問大會、市民答問大會,親自答覆議員、市民質詢等,很大程度將自己「下降」為香港的行政首長。

這段時間(以及前一些)很多的精英分子與及富裕階層都移民英國. 中高層產生一段小斷層. 有人戲稱是英國從香港收割成果.


另外感嘆一下,港英時期政府的決策行政執行力遠比回歸後的政府強大.

這是客觀觀察的事實,另外造成這個原由,個人並不認為是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的問題.

只能說,在一個政治角力上,當時的中國輸給了英國.

一國兩制->英國對策->香港決策者受制於民-> 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發展幾乎停頓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