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从北大女学霸到邓小平夫人,相恋58载,5位子女全是国之栋梁
76 赞同
38 评论
41 收藏

【文 | 狮子】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举国沸腾的日子,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这一年年初,一代伟人邓小平溘然长逝,他未能亲眼见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

早年邓小平同志的长女邓林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

“父亲经常说,1997年非常希望能到香港转一转,哪怕坐着轮椅也要去,可惜1997年初,他就去世了,没能够亲身来到香港见证回归,真的非常遗憾。”

为了完成邓小平的遗愿,与邓公不离不弃,携手共度58载的夫人——卓琳女士,在7月1日那一天,亲自来到了香港,见证在这一伟大的时候。

回归庆典上,当她起身站起来时,镜头聚焦到了这位83岁老人的身上,整个大厅掌声雷动,现场人员热泪盈眶。

这一镜头,也成为了整个回归庆典中最为感人的一幕:邓公,香港终于回归,您老人家当可含笑九泉!


卓琳 见证香港回归


人生明明就是短短数十载,可是啊,在有情人面前,真的能把光阴变成永恒。

要说伟人邓小平的夫人——卓琳,这个陪伴了他一生的伟大女性,这位彩云之南的才女,真的把爱情变成了信念,若是看完她的故事,你可能会发自内心的感叹一声:

“我又相信爱情了。”

卓琳,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名门闺秀,原名叫浦琼英,你可能没听过浦在廷这个名字,但或许知晓“宣威火腿”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品牌。

创始人就是浦在廷——卓琳的父亲,也是中华民国的一位少将。

浦在廷早年曾在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北伐而被授予了少将军衔,革命失败后他就回到了家乡云南省宣威县,开始创造火腿罐头公司。

当时浦家的火腿罐头已经远销海外,名气极大,孙中山先生还特地为其题词“饮和食德”。

卓琳,作为“火腿大王”——云南富商浦在廷最小的女儿,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学生时代大眼圆脸可爱的卓琳


她从小长了一张娃娃脸,眼睛又大又有神,性格纯真又十分爱笑,关键是她极其的聪慧,16岁考入北平女子中学后,她就开始独立生活了,成绩优异的她又考入了北京大学。

念的还是物理系,更厉害的是,她也是云南女学生考上北大的第一人。

在那个女子读书都少见,男子大多从文的年代,选择理工科的卓琳,是一枚女学霸无疑了,印象中,那个时期仅有的学习物理学的女性,还有一位就是刘少奇的夫人——“数学女王”王光美。

卓琳本想走实业救国这一条路,可是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北平很快沦陷,为了不当亡国奴,她毅然选择了投身革命,走了七天七夜,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也就在那里,她认识了邓小平同志。


王光美女士(中)

卓琳从延安陕北公学毕业后,组织决定派她到敌后工作,所以要来到延安保卫处培训,并重新给她取了一名——卓琳。

很巧的是,当时红军的三大主力也陆续来到了延安,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同志与好友邓发也来到这里开会,两人住在一个窑洞中。

那时候延安女同志少男同志多,比例甚至达到了18:1,看到依然独身一人的邓小平,邓发就拉着他在工作之余去保卫处转悠,希望能觅得一门好姻缘。

没想到,在看到卓琳时,她正值大好年华,23岁,非常爱笑,天真烂漫,对革命工作有着一腔热情。

邓小平至此一见钟情,他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与她结婚。

可是卓琳除了知道他是个工农干部外,其他一无所知没有丝毫了解,况且那时的她对爱情的想象是有些浪漫的,希望另一半是一位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

所以面对邓小平两次托人说媒的事,她拒绝了。


邓小平与卓琳

然而,小平同志并未放弃,他亲自与卓琳进行了两次深谈,谈他曾到法国留学又到苏联学习的经历,谈他在长征革命中的所见所感。

卓琳虽然是北大的女学霸,但对感情并无经验,面对眼前这个原来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子,她有些动情。

“反正早晚都得结婚,和他在一起吧。”

就这样,在战友的祝福中,二人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的窑洞前举办了一场淳朴的婚礼。

这婚一结,就是不离不弃的58载。

结婚之后,卓琳跟随邓小平一同赶赴到了抗日前线——太行山,那时邓小平在师部前线,卓琳在后方总部,担任妇女训练班队长。

两人只有在邓小平来后方开会时才能见一面,卓琳思念丈夫,她年轻而又纯真,内心渴望如同事一样收到丈夫甜甜的情书,可邓小平性格沉稳内敛,做事讲究效率,有些偏“直男”。

卓琳问他:“你回去以后可以给我写信么?”

邓小平:“写什么呀?”

“写写你的工作感悟呀,你的生活呀……”

可丈夫却回:“行,我回去让秘书写一份,印个几十封,一个月给你发一封。”

就这样,卓琳想要收到浪漫些的情书的想法破灭了……


邓小平和卓琳 孔原与徐明 两对新人在延安


一个爱说爱笑,一个沉默寡言,两人完全不同的性格,就注定需要更多的磨合,所以在那几年中,卓琳追随着丈夫一路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们总是一同面对困难,在困难中经历性格磨合。

卓琳也越发的从内心理解了丈夫,他对她的爱,都表现在了行动中:

她说什么她都听着,她要管家他就全权由她做主,她洗头时,他就舀一瓢热水帮她冲头发……

1945年,“刘邓大军”离开了驻扎5年的大别山,邓小平和卓琳才把3个孩子接到了身边,一家五口才实现了第一次的团聚。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领导人不得不把孩子寄养在别处,子女们想念父母,父母想念儿女,却总是聚少离多。


卓琳夫妇与儿女

孩子刚接回来时,卓琳看到长女邓林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连话都不会说,老二邓朴芳夜里睡觉总是不安生,老三邓楠才一岁半正是嗷嗷待哺时,可常年跟随丈夫征战的卓琳,因为奶水不足,孩子只能喝一点小米粥……

接下来的3年解放战争期间,忙于战事的邓小平几乎很少和家人团聚。

他和刘伯承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与敌军较量时9战9捷!打出了“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

卓琳也和其他家属干部的家属随着战事的推进,不停的搬家,那段时间他们这些家属总是一同搭伙做饭,可是卓琳毕竟是一个从未做过饭的名门闺秀,她做出来的饭菜,实在不咋的……

不过,在养育孩子上她却超乎他人,在夏天的午后,她总会让孩子们脱了衣服享受下“日光浴” ,结果三个娃晒的都比别人家黑几个度,但身体却个个比别的孩子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部踏上了解放大西南的征程,卓琳携孩子,也跟随他们来到了大西南。

当时很多干部领导们都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卓琳不一样,她主动筹办了重庆曾家岩子弟小学,从资金筹集到选择老师再到招生,再怎么累每一步她都亲力亲为。

因为她深知再穷再苦也不能苛刻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

多年以后,在女学霸卓琳的教育下,她的每个孩子都成为了国之栋梁。

1952年,邓小平被调回中央工作,全家人也跟着来到了北京,迎来了生命中最安稳的十年,也是邓小平一生最忙碌的十年。

那时候的领导人工作强度极大,一生都在思考,而那时他只有两个秘书——王瑞华和妻子卓琳。

卓秘书生活和工作上两头忙,她有一间小办公室,专门将邓小平看过的文件一一摆开,一件一件地登记,然后整理成册,十几年来她始终充满热情,无怨无悔。


少年邓小平留学时

那期间他们又添了两个孩子:三女儿邓榕和小儿子邓质方,加上一些革命烈士的后代,一大家子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过得热热闹闹。

到了1966年那个特殊的时期,他们迎来了最为艰难的岁月,小平同志已是花甲之年,卓琳也已50岁,因为没有了工资生活极为困难,邓小平有一件朋友早些年送的毛衣,穿到了已经破洞,卓琳依旧舍不得扔,一针一线的将它补好。

1969年他们与孩子分开,来到了江西省新建县劳动,主要做的是钳工, 卓琳毫不犹豫的陪着他。

因为身体很是不好,还患有心脏病,已经65岁的邓小平就将拖地板、劈木柴、砸煤块等这些重活全揽到自己身上。


相依为命的两位老人在江西时

看着受到巨大精神压力和高强度工作的丈夫,卓林想尽办法想让他吃的好些,她学会了酿造香甜的米酒,制作很下饭的豆瓣酱,院子里种些苹果来补贴家用。

在江西劳作了整整四年,他们终于回到了北京。

回忆那些拮据又艰苦的岁月时,卓林至始至终的陪在邓小平身边,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和关爱,陪着他一同走出逆境,迎来顺境。

子女们后来在采访中谈到母亲卓林,无不充满了敬仰,三女儿邓蓉曾说:

“爸爸总是在忙工作,所以和妈妈就更亲近些,除了生活上的照料,在思想上对我们的影响都是极大的。”

确实,卓林曾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女学霸,结果她的5个子女,4个都考上了北大,其中3个都选择了物理系!


邓小平夫妇与家人合影

长子邓朴方,北大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之后任政协主席;

最小的儿子邓质方,北大物理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读到物理学博士,再回到祖国成为一方栋梁;

次女邓楠,北大物理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国防科技事业;

长女邓林,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一级美术师。

小女儿邓蓉,北大医学院毕业,作家,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

可以说,这5个子女,在父母优良的教育,皆成国之栋梁!足见母亲卓林对他们的影响力之大。

1989年,劳作了一辈子的开国元勋邓小平同志,辞去了一切职务,终于能够享受家庭的温馨与快乐。


两位老人和子孙合影

知道他爱看书,卓林早早为他准备了一间全是古今中外名著的书房,而卓琳自己尤其喜爱的是《红 楼梦》, 其中不少精彩段落还能背下来。

她不但订阅了《红楼梦研究》 , 还多次为“ 红学”研究捐款,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家乡云南做点事,多次为宣威的希望工程捐款。

晚年的卓琳和邓小平对待生死,非常坦然,在讨论起身后时,他们说的最多一句就是: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1997年2月,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享年93岁。

临终前他交代子女们,要将他的骨灰撒向大海,眼角膜捐给渴望光明的人,稿费,全部捐献给国家……

他把毕生都献给国家和人民。


卓琳和邓小平夫妇 相伴半个世纪

丈夫离世后,卓琳每到他的祭日,总会在院子的小路上洒满鲜花,她一边洒,一边呼唤着:“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

这一撒就是12载光阴,2009年7月,卓琳安详离世,享年与丈夫一样,93岁。她留下了与丈夫一样的遗愿:捐出遗体和眼角膜,骨灰撒入大海……

这对相恋58个年头,跨过了所有艰难岁月的夫妻,去另一个天堂相见了。

编辑于 2021-12-0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