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有变化!专家提醒:这5类人不建议接种_手机新浪网

新浪资讯

疫苗接种有变化!专家提醒:这5类人不建议接种

新浪新闻

关注

来源: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中新社、河北广播电视台

9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1例。其中本土病例13例(黑龙江11例,均在哈尔滨市;福建2例,均在厦门市)。

近日,国内疫情又起,引发担忧。按时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接种疫苗。

哪些情况下需延缓和不建议接种第2剂次呢?专家提醒,这5类人不建议接种第二剂疫苗↓↓此外,已接种2针疫苗的人注意了,疫苗接种有变>>

49名儿童感染新冠 最小者3岁

根据福建省卫健委消息,福建疫情发生第四天(截至9月14日),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已达到165人。与此前疫情不同的是,在本次福建疫情中,出现了大量低龄感染者。根据官方信息梳理,9月10日至9月14日,至少已发现49名孩童感染,其年龄在3-13岁之间,有48人在12岁以下。

疫情涉及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

最初发现感染者的是仙游枫亭铺头小学,感染者达到了30名,该校全体师生日前被送往隔离点进行隔离,近两日发现的新增感染者数量有所下降。

除铺头小学外,还有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发现孩童感染。包括南大门幼儿园、启蒙幼儿园、枫亭中心小学、界山小学、山头小学。仙游郊尾镇前埔小学和枫江中学也有教师感染新冠。

其中,启蒙幼儿园已有6名幼童感染,枫亭中心小学和耕丰小学分别有4名和3名学生呈阳性。

儿童并非不易感 多国未成年感染者飙升

新冠疫情早期,曾有观点认为儿童比成人更不易感染新冠病毒,但随着全球范围内儿童感染病例的攀升,这一观点被动摇。

据海外网报道,美国从7月下旬多地学生返校以来,已有超过120万儿童感染新冠。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联合会13日公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过去一周全美新增的儿童新冠确诊病例超24.3万例,是疫情暴发以来单周儿童新增病例第二高的一周。美国佐治亚州公共卫生部官员9月14日表示,在所有新增病例中,近60%发生在K-12学校(从幼儿园到12年级)。

英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据泰晤士报,今年6月14日起一周内,英国5-9岁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70%,6月的第三周,有超过1.6万名学生因疑似感染新冠而缺课,大约21万名学生在家中隔离。

我国既往发生的多起本土疫情中,孩童病例相比成人较少,此次疫情令这一群体的感染问题被外界关注。

中疾控首席专家王华庆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分析,全球儿童感染率不断上升,原因包括德尔塔毒株传染性的增强、儿童疫苗接种未正式列入日程或列入较晚、非疫苗的防控措施有所放松等。

“福建疫情带来一个很明确的信息,新冠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年龄段的群体。而12岁以下的儿童疫苗尚未覆盖,相当于是‘裸奔’状态,属于易感人群。”一名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介绍,孩子之间互动非常频繁,一旦校园内引入了病例,在没有疫苗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大量传播。

症状更轻还是更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数据报告

从医学角度,孩子并非“小大人”,感染新冠后,是否有不一样的临床表现或轻重倾向?

目前,福建官方并未通报孩童的病情详情。上述感染科专家介绍,从临床既往较有限的儿童病例来看,孩子的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仍以发热、咳嗽为主,部分儿童相比呼吸道症状更多表现出消化道症状。

据报道,去年1月2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接诊2岁和13岁的2名儿童,其症状包括流涕、干咳、发烧,2岁女孩曾高烧40℃,入院后接受生命体征监测及针对性治疗,几天后病情明显改善,核酸转阴,1月30日即顺利出院。

去年2月,北京地坛医院曾接诊一位6个月大的新冠患儿,表现为发烧、咳嗽、不爱吃奶,最高体温达到38.2℃,整体病情较为轻微,接受了吸氧、干扰素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经15天的住院治疗达到出院标准。

不过,儿童也有重症乃至死亡病例。

据瑞典《每日新闻》报道,瑞典第二波新冠疫情中新增了30例儿童类川崎病病例,该病又被称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患病儿童会出现类似川崎病的症状,可能与感染新冠后导致免疫系统过度运转等有关。当地医院专家指出,几乎所有类川崎病患儿都需要使用重症护理病房。患病最初的症状通常是腹痛、恶心和高烧。一些患儿出现神志不清或反应迟钝,部分患儿有皮疹、眼部充血等症状,还有一些患儿由于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和血压下降而休克。

除瑞典外,意大利、法国、英国在疫情中也发现一些类似的儿童病例。

上述感染科专家介绍,新冠患儿有何特点,目前医学界还缺乏大宗临床研究数据的总结报告。不过,儿童免疫系统在发育之中,即便与成人感染同一种病毒,会不会面临其他的系统损伤,病情会否加重、转阴是否延长、预后如何,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教育部印发通知 要求秋季学期防疫“从严从紧”

在福建疫情暴发之前,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已于8月23日公布《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对不同风险地区学校开学、入学后排查监测进行规定。

目前,福建当地进一步收紧了校园防控。

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召开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原则上在9月19日前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完成新一轮核酸检测工作。其中纳入登记造册的重点人群和来自泉州、莆田的师生员工在间隔4天后再做一次核酸检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密检测。

对暑假以来有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旅居史、接触史的师生员工;8月26日(含26日)以来本人或共同居住人员中有来自当前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等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单独登记造册,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邻省浙江也在昨夜召开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进一步规范师生日常卫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健康报告和学生晨、午检制度,对返校后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再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境外人员流动频繁区域或学校,可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对师生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9月1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从严从紧做好中秋国庆假期和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深刻认识当前教育系统疫情形势,健全家校协同防控机制,细化师生及其共同居住人员健康监测,着力阻断新冠病毒从家庭、社会向学校传播风险。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秋、国庆假期就要来临,鼓励广大师生就地过节。

12岁以下儿童 有疫苗可打吗?

“从各国的疫情趋势看,这个问题很明确了,对儿童的疫苗接种要尽快纳入议程。”疫苗专家陶黎纳表示。

今年,我国对青少年疫苗接种计划有序推进,年龄范围在12-17岁。近期,英国、澳大利亚启动了对12-15岁青少年的新冠疫苗接种。

不过,12岁似乎是一条“分水岭”。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绝大多数国家地区,新冠疫苗接种对象基本都是12岁以上。据报道,美国传染病学家福奇等专家曾表示,儿童接种需要等待FAD批准。FDA 疫苗和相关生物产品咨询委员会的成员Stanley Perlman 博士表示,对于年幼儿童,要花更多时间确保科学严谨。

“美国的情况比较尴尬,开学后儿童病例激增,但他们采用的mRNA疫苗是全新疫苗,不良反应比较大,在儿童接种上有些拿不准。相比之下,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的传统技术路线,在婴幼儿疫苗中被广泛使用,会更有把握。”陶黎纳说。

他还表示,儿童感染要引起更多重视,其在校园、家庭的活动,可能带来广泛的传播,或影响到高危人群老人。只是涉及到儿童接种,外界会更加敏感,但绝大多数疫苗都是给婴幼儿打的,很多疫苗甚至不区分成人、儿童剂量。

对儿童的疫苗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据了解,今年年初,科兴中维启动了未成年人人群临床研究,一期临床和二期临床已完成,数百人临床研究表明儿童组(3岁-17岁)接种疫苗之后安全性良好,和18岁的成人组一样安全,抗体水平也和成年人一样。

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尹卫东曾表示,数据已报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家药监局,国家已经批准科兴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年龄范围扩大到3岁以上。不过疫苗什么时候在更低的年龄组使用,将由国家卫健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中国现在疫情需要和人群构成,有秩序推动不同年龄组的疫苗使用。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辉瑞公司首席财务官在行业会议上透露,该公司计划于今年10月初向FDA申请获准将这款疫苗用在5至11岁儿童,计划于11月向FDA提交研究数据,申请获得新冠疫苗用于6个月至5岁儿童的授权。

部分国家已经着手推进疫苗接种“低龄化”。

据外媒报道,古巴已开始为2岁以上儿童接种该国生产的蛋白重组新冠疫苗。

据中新社报道,柬埔寨将从17日起为6岁至12岁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柬埔寨全国6岁至12岁儿童有约180万人。一旦该年龄段儿童完成接种疫苗,政府将重启小学,允许小学生返校复课。

新冠疫苗加强针来了

今年7月8日,辉瑞公司曾计划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申请新冠疫苗加强针紧急使用授权。当时,FDA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很快出面,驳斥了需打加强针的这种说法。但仅仅过了一个月,美国政府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8月12日,FDA以紧急授权的形式,批准可以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人群接种第三剂辉瑞/BioNTech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

眼下,已经开打或宣布加强针计划的国家名单正在不断拉长,包括以色列、美国、法国、阿联酋、俄罗斯、智利等等,一些国家加强针选择接种同一种疫苗,有些国家则在第三针时使用不同的疫苗进行混打。比如,8月11日,智利宣布为3月31日之前接种过科兴疫苗的55岁以上的近200万人,接种第三针,加强针为牛津大学/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目前看起来,推行新冠疫苗第三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原因一是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二是,当前批准使用的新冠疫苗,还达不到完全保护的目标。前FDA疫苗评审主管、四川安可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这5类人不建议接种第二剂疫苗

河北省疾控中心呼吁公众尽快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的同时,也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以下5种情况,需延缓和不建议接种第2剂次。其具体为:

第一种:赶上慢性病发作或者患上了感冒、疱疹等急性疾病。

对于这类情况,应该首先对疾病加以控制、治疗,等发作期过了或者慢性病控制稳定了,可以继续接种第2剂次。

第二种:接种第1剂次后,出现发热、轻微皮疹等不良反应。

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通常这类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第2剂次也可以照常接种。

第三种:接种第1剂次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

接种第1剂次后,如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者出现其他属于接种禁忌的情况,第2剂次就不建议接种了。

第四种:接种第1剂次后,被狗咬伤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

接种第1剂次后,如出现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还明确指出:在接种后发现怀孕或在不知道已经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也就是不必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建议暂缓接种第2剂次新冠病毒疫苗,等分娩以后或者哺乳期结束再考虑接种。

针对公众不能按时到同一地区同一接种点接种第2剂次疫苗的情况,专家提醒,需接种第2剂次新冠病毒疫苗的,原则上仍在原接种机构接种。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凭第1针的接种记录,按照间隔时间要求到其他接种点接种。

那接种第2剂次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混打吗?对此,专家解释,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免疫需接种2剂次,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需接种3剂次。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同厂家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原标题:福建49名儿童感染新冠 低龄群体防疫准备好了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