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金融人追求生活空間 清邁開火鍋店 半年回本

發佈時間: 2018/12/14

面對高昂租金,工資成本不停上漲等,香港創業空間窄得令人窒息。為了多一點的生活空間,及擺脫樓奴的命運,有80後港人,選擇到成本較低,充滿無限可能的泰國清邁創業;投資逾百萬元開火鍋店,結果半年回本,摩拳擦掌打算開分店。

走在清邁市中心最潮的尼曼路上,就在著名的Maya商場對面,有間「重慶雞煲麻辣火鍋」,原來正是3年前由香港隻身到當地創業的80後Derek所開的火鍋店。金融出身的Derek,曾經做黃金、外滙及基金等,一做便是7年多,直至一日工作壓力出現了臨界點,更試過做到要睇醫生,於是決心一定要改變生活!

旅遊內地客 成主要顧客

自小喜歡泰國和愛吃的他,搖身一變,由炒股變炒泰菜,先後在元朗和長洲開設泰菜館,由泰國廚師主理,但兩次均遭到殺街。Derek失望之餘,亦看不到香港有任何發展前景,此際,他腦海閃出一團光-泰國清邁。

操流利泰文是Derek的優勢,他認為清邁是一個發展中城市,有很多機會。對於在泰國開設公司,他形容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其實只要想做,就唔麻煩,唔想做就好麻煩。」

看準內地遊客到清邁旅遊及居住的趨勢,他想起早年做金融經常要到東北及重慶等地公幹,在嚴寒下日日都吃麻辣火鍋,靈機一觸,希望在泰國的火鍋文化上,加入多元化的中國式麻辣火鍋。由最初開業,泰國人食客是零,到一年多後的今日,慢慢被當地人接受,泰國客約佔三成,其餘七成是內地客。

在泰國開設泰國公司,除了泰國人要佔51%股份外,還要最少聘請4名員工。對於懂得講泰文,而不懂得讀寫泰文的Derek,在清邁的20多名員工,主要是聘用國民黨在泰北的後代「美斯樂人」,他們說得一口流利泰文及普通話,書寫則用繁體字,令管理及溝通變得較為容易。當地的最低工資約月薪9,000泰銖(約2,143港元,以1港元兌4.2泰銖計算,下同),管理級人才月薪約2萬多泰銖,而一般員工收入約萬多泰銖。

聘「美斯樂人」 助溝通管理

Derek的火鍋店開業一年多,生意比預期理想,大約半年已回本,目前已擴充至兩間分店,他希望可以在清邁增至4間分店,然後計劃到泰北清萊等開兩三間,5至6年後站穩陣腳後,到布吉及芭提雅等地開店。

在清邁生活,與港人太太過着三餐無憂的小康生活,他愜意地說,「呢到賺到嘅錢係少過香港,但生活質素好過香港10倍!香港營商環境好窄,好難生存!」他認為,港人如果「放得低」香港的生活,可到清邁一試,但不要存太高期望,「唔好抱一個嚟到就發達嘅心態。但如果想轉換一下環境,享受舒適嘅生活,可以試下﹗」

與不同泰人合夥 減低開店風險

要在泰國成立外資公司,需申請外商經營許可,且有很多限制和手續,投資金額也較龐大,不少港人在泰國創業,均選擇成本較低及較為簡易的泰國公司,最低資本額約25萬元,但泰國人股份必須超過51%。

有泰國律師教路,表面看來外國人開泰國公司風險較大,因為泰國人股份佔51%,往往擔心會被泰國合夥人出賣,其實只要找當地律師便可以處理問題,例如找幾名互不相識的泰國人成為合夥人,以減低風險,更加可另立協議書,泰國合夥人雖然擁有51%以上股份,但完全沒有決策權。

在簽證方面,港人若經常到泰國,很容易會被泰國拒絕入境,不少在泰國成功創業的港人均表示,成立泰國公司後,再以公司名義申請工作簽證。

(原文刊於iMoney)

編輯︰陳展宏

美術︰簡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