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攜手異業,創造跨界融合的商業價值

文、攝影◎倪偉晟

0
804

目前金融市場的保險公司中,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的生態圈營運已有相當的成果。從客戶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與異業進行合作,針對不同場景,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讓生態圈的範圍不斷擴大。

  金融科技近幾年的發展相當蓬勃且快速,對於消費者來說感受度是相當深刻的,例如支付平臺、加密貨幣、人工智慧上的運用等,而在法律規範上面也有相關的鬆綁,從純網路銀行的開放設立,到近期正在進行的純網路保險申請案審查,皆顯示出金融科技的影響範圍不斷在擴大當中。

  保險業身處金融業,面對更多異業上的競爭,自然不能執著於過去透過業務員販售保險、自家平臺設立投保專站的傳統經營方式。要做出市場區隔,「異業結盟」就是一個創造更多商機的做法,雙方能夠達到互補、互惠的效果,建構出金融保險服務生態圈。

透過生態圈經營,讓「5方」都能獲益

  生態圈對於客戶、保險公司、合作業者、業務員以及社會等5方來說,都能從中獲益。從客戶面來看,在一個場景平臺上滿足了各項需求,能體驗到一站式服務的高效率以及便利性;對公司而言,生態圈中的客戶經營與多元互動,不僅提升了公司的獲客能力,還可以更瞭解客戶,適時提供更符合客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而對合作夥伴來說,最顯著的成效就是提供平臺會員更多元的服務,以此提高黏著度,雙方相互導客,得到觸及新客的機會,進而提高營收。

  保險業務員在生態圈的體系裡面,則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不但可將這些資訊作為談論長期保險規劃的敲門磚,更能透過自家健康生態圈中創建的系統,厚實相關的專業知識,協助客戶進行健康管理。從保險顧問的角色,延伸為保戶日常生活中的「朋友陪伴角色」,建立與客戶的「新家人」關係。

  國泰人壽數位轉型辦公室協理廖玉如指出,保險公司與異業合作,運用金融科技超前部署生態圈,因應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可能造成的衝擊及影響,將保險嵌入生活場景,降低大眾取得服務的門檻(提供客戶低保費、碎片化形式的保險),實現普惠金融,是一種社會企業責任的展現,也是生態圈本質最大的價值所在。

  國泰產險數位生態發展部協理蔡靜宜表示,不管是人壽保險還是財產保險,都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雖然臺灣的保險滲透率名列世界前茅,不過許多民眾對於保險的認知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然相對薄弱,因此「市場教育」顯得相當重要。

  透過傳統保險商品教育客戶其實相當不容易,主要是因為商品結構複雜、保障內容多元,客戶往往無法清楚知道該買什麼樣類型的保險,而這1、2年因疫情,有許多民眾選擇繞過業務員直接從網路上查詢資料,研究商品和選擇適合的商品,不過這當中仍存在著許多痛點。
因此,透過與不同業者合作,經由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來喚醒客戶對於風險的意識,進而運用生態圈中相互連結的服務,瞭解自身需求,得到匹配的保障商品,便能夠以此提升對保險的認知。

  經營生態圈,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絕不只是為了僅此一次的交易,而是希望從點到面,讓客戶生活中的大小需求都能被滿足。目前臺灣的金融規範仍嚴謹,在經營生態圈時,創新的金融生態和商業模式,可能並非過去熟悉的運作方式,保險公司除了與主管機關持續溝通、把握像是金融監理沙盒的申請機會,想方設法開拓出更多的生態圈效益,以及在眾多的競爭者中,將自身建構的生態圈系統持續優化、做出差異,這仍然是一項不簡單的挑戰。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