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安養信託,為資產多上一道鎖! 永豐銀行:事先規劃信託不怕老了沒人養、病了沒錢醫 - 康健雜誌
善用安養信託,為資產多上一道鎖! 永豐銀行:事先規劃信託不怕老了沒人養、病了沒錢醫
瀏覽數 20,989
贊助

善用安養信託,為資產多上一道鎖! 永豐銀行:事先規劃信託不怕老了沒人養、病了沒錢醫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00:00
00:00

有錢,就一定可以安心養老嗎?那可不一定!想要確保老有所養,最重要的是事先規劃好「安養信託」,就像是為畢生積蓄上一道安全鎖,確保錢會用在自己身上,安心養老。

70歲的陳伯伯在10年前賣掉公司與房子,全部變現後把錢存在銀行,搬去養生村養老,平時把存摺還有印鑑交給兒子保管;有一天陳伯伯發現帳戶金額短少許多,問兒子才知道,因為他剛創業常常需要資金調度,便把陳伯伯的帳戶當作自己的小金庫,原本打算等到公司賺錢再還,沒想到財務缺口這麼大,越補越大洞。

83歲的王媽媽則膝下無子女,先生5年前過世後,獨居的她健康每況愈下,近年更常出現記憶喪失、迷失方向感的症狀,就醫後才發現罹患失智症,漸漸地無法生活自理,常常忘了吃飯、服藥,更沒有人陪同定期就醫。在朋友的協助下,找來一位台籍看護24小時照顧她,但沒想到,台籍看護竟擅自挪移王媽媽的房產、存款甚至變賣股票,等到朋友發現,王媽媽的資產幾乎已經被掏空殆盡。

不健康餘命高達8年 最怕無法自理資產

不要以為以上這兩個故事是八點檔才會出現的情節,這可是常出現在社會新聞的案例,甚至還有人認為家醜不要外揚而選擇隱瞞、鬱鬱而終,所以可以想見像陳伯伯及王媽媽這樣「失去用錢的支配權」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接下來,隨著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餘命越來越長,但不健康的餘命卻也高達8年,如何確保自己的錢可以花在自己身上,特別是在身心狀況不佳的情況下,還能有足夠的錢可以讓自己安心養病與安老?

永豐銀行信託處資深協理林麗真建議,一般人可以透過安養信託,在還有決定權的時候事先做好資產規劃及金流去向,確保自己的錢可以先照顧好自己,再來想如何照顧他人,並且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給予。

永豐銀行信託處 資深協理林麗真

自己的錢自己用  確保金錢流向

基本上,安養信託適用55歲以上的人來優先規劃,在身心都健康時就先到銀行辦理,約定好以每月定期定額的方式,從信託財產中給付一定金額作為生活費。信託過程中,若遇到認知能力出現問題如:失智、失能等情況時,在共同監察人(通常是家屬或律師)的同意後指示受託銀行,將款項給付到符合信託條款的長照機構。如果未滿55歲也可適用「預開型安養信託」,透過事先的規劃,將錢存入銀行作為信託預備。

換句話說,安養信託就像是一道安全鎖,無論年齡是否跨過55歲的門檻,委託人都可藉由提早規劃資產來確保金錢流向。透過安養信託契約將財產託付給銀行,並約定好財產如何管理與運用,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是每個月定期支付一筆錢,用來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第二層則是將沒有動用到的資金,進一步透過定存或投資等方式來保本保息,最大的好處在於專款專用,只有信託契約中「被指定的人」能夠從信託財產中拿到錢,讓你的愛得以依照自已的意志來傳承下去。

如果陳伯伯有安養信託,受託人(銀行)就會執行契約內容,每個月固定撥付一筆錢給養生村;陳伯伯的兒子在沒有取得共同監護人的同意前,不能任意領取信託內的金錢。此外,如果王媽媽有安養信託,即便罹患失智症或失能,受託人還是會依約給付錢給醫療機構,讓王媽媽有足夠的醫療費用可以獲得妥善的治療與照顧。

此外,信託是一個非常需要客製化的金融商品,不僅現金資產,有價證券、房地產也都可以列入信託,因應社會的需求,近年來也發展出「包租代管」的機制,由專人代為管理房產,並將租金匯入信託帳戶裡;同時,安養信託也結合長照服務,長照機構可以直接向信託銀行請款,不必再透過第三人,資金流向透明。

林麗真強調,安養信託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永豐銀行秉持友善金融原則,期望發揮金融業核心能力,透過推廣信託概念,讓社會大眾獲得符合切身需求的金融服務,實現公平待客、普惠金融的精神。「每個人都會變老,意外或疾病隨時都可能奪走我們好好過日子的能力,當你老了或病了,真的需要錢來讓自己過比較好的生活時,透過安養信託,就能確保錢用在自己身上。」她說。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