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小哥寻觅“红楼一梦”:我看到了立体的中国_腾讯新闻

加拿大小哥寻觅“红楼一梦”:我看到了立体的中国

图片
加拿大博士林步冉在工作室作画(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璇 摄
新华社南昌8月27日电(记者程迪 张璇)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在加拿大人林步冉心中,天下美人尽在《红楼梦》,书中的中国古典美人林黛玉是他认为最美的女子。
37岁的林步冉和《红楼梦》的渊源始于2006年,当时在新加坡做交换生的他看了《红楼梦》话剧后,大为震撼。随后,他开始系统学习中文,为的就是能阅读《红楼梦》原著。
林步冉原名叫Brandon,一位中国朋友为他取谐音“步冉”,意为“步步升高,冉冉升起”。2015年,因痴迷中国古典文化,林步冉决定来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系念博士。
“从前我不了解中国,印象里多是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因为《红楼梦》,我想近距离地了解中国。”林步冉到南昌后不久,就参观了清代书画大师八大山人纪念馆,深受触动的他回去就试作了第一幅毛笔画。“从此我喜爱上了毛笔的绘画方式,长短粗细的线条都能用一根毛笔实现,太神奇了!”
他常年只用一支毛笔、一种墨水,写竖排的繁体字。渐渐地,他摸索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中英文诗词与人物水墨画结合。
在读博士期间,他把《红楼梦》大部分的诗、歌曲、灯谜、判词、对话等翻译为英文,书画作品达2500多幅,为《红楼梦》写的随笔超过一百万字。整本书中,林步冉最有感触的诗词,是书中甄士隐所写的《好了歌注》,哀叹“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再看人世间“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中国的经历改变了林步冉对中国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之处,不论是语言、文字、服饰还是建筑,都吸引我再走近一步。”
林步冉对《红楼梦》的痴迷,他的导师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李舜臣看在眼里,“这种热爱已经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研究,还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观念,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图片
加拿大博士林步冉在江西师范大学校园内读《红楼梦》(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璇 摄
记者跟随他来到工作室——一个位于屋顶、9平方米的小隔间。一张绘画用的大书桌、一张地铺、一个空调,是房内主要的家居设备,一米八六的他睡在一米五长的凉席上,用着一台黑莓手机;他不喜欢现代交通工具,每天走路将近两小时,出远门选择坐绿皮火车。
今年是林步冉来南昌的第六年。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和弟弟都选择在南昌定居,因为“中国真的是很好的地方”。
3月以来,林步冉的绘画作品开始参展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地的艺术节,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有人会问我画中诗文的含义和出处,我便会向他们解释。”他说。
李舜臣说,林步冉在华寻觅“红楼一梦”的历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正被更多外国友人认识和接纳。
“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赋予了我很多灵感,外界想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不仅可以在《红楼梦》这样的古典著作中寻找,更需要实地到中国来看看。”林步冉说,他希望以后能留在中国,继续研究《红楼梦》,一直画下去,让更多外国人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