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買車

隨著新冠疫情壟罩,越來越多人在線上購物,包括食物、飲料、生活用品,但你知道現在在網路買車,也成為一種趨勢嗎?汽車產業面對網路買車的潮流,該如何轉型呢?

各大車商紛紛嘗試「網路買車」服務

日本 Honda 在 10 月 4 日起提供網路買車的服務,這讓它成為日本第一家在線上銷售新車的大型車商。

消費者可經由 Honda 的線上銷售平台 Honda ON 購買 4 種車款,你可以在上面選擇顏色、配備與保險等,指定店面交車。目前試驗階段只提供東京住民,未來將會拓點。

Honda On 的線上購車示範影片:

其實網路買車行之有年,特斯拉是該領域的先鋒,2019 年起大幅收掉美國的實體店面,也將在中國、歐洲與日本階段性關閉實體店。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表示此法可幫助美國電動製造商減少經營成本。

特斯拉於今年 6 月也在台灣推出官方網站的線上商店,購車過程非常方便,只要選定車款、配備以及付款方式等資料,就可以輕鬆下訂一輛上百萬的特斯拉。

其他車商也跟進此模式。美國市場中,Nissan 於去年 12 月開放網路買車,Toyota 則在今年 2 月於美國開放類似服務。

網路買車為何開始流行?

線上購物不是新聞,但在網路購買汽車這種高單價商品,則是近年才展開的趨勢。

第一個原因,也是大家直覺想到的——新冠疫情。疫情升溫導致人們不願拜訪經銷商的實體店面看車;直接在線上瀏覽購買,能降低感染風險。

第二個原因則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改變。Honda 表示網路買車的服務是提供給 Z 世代的(指 1997 年到 2010 年出生的人,以 2021 年來說,年紀最大為 24 歲),因為這個族群認為逛經銷商的店面,門檻太高了。伊藤忠研究所(Itochu Research Institute)的資深研究員深尾(Sanshiro Fukao)表示,年輕購車族的線上購車需求很高,「許多年輕駕駛常常提到不想要和業務面對面講價。」

澳洲汽車業聯合總會(The Federal Chamber of Automotive Industries)呼應此觀點。他們表示,年輕人不喜歡講價,更喜歡從體驗、規格、忠誠度和社群媒體等其他因素考量購買。

事實上,這種客群不只年輕人。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城市的汽車研究中心總監拜羅(Carla Bailo)強調:「消費者的需求有了劇烈變動,傳統的經銷模式不太吸引人,大部分消費者都在下單前在線上做功課,完成後就去取車,這種方式讓他們很高興,而且最好把車送到家。」

澳洲汽車業聯合總會總監韋伯(Tony Weber)也分析到,澳洲人過去 10 年的購買產品與服務的行為已經改變許多,「從買衣服、電子用品到房地產,澳洲人想要在購物方式上有所選擇,買新車也一樣。澳洲人了解限制購物的選擇,只會有一個結果——更高的售價,用經濟學來講,就是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減少了。」

消費者剩餘=購買者自己感覺所獲得的額外利益。如果一部汽車售價 100 萬元,可是消費者認為價值 150 萬元,那麼消費者剩餘就是 50 萬元。

第三個網路買車開始流行的原因,則是特斯拉回頭影響了產業轉型。經濟資訊服務公司 IHS Markit 首席分析師布林利(Stephanie Brinley)表示:「這是特斯拉效應。有人認為特斯拉之所以那麼成功,是因為他們售車的方式不同。」

網路買車的趨勢,帶動汽車業轉型

汽車業因應網路買車的轉型有哪些?

首先,經銷商的庫存變少了。現在美國展示店只會囤 60 到 70 天的汽車量,以應付 2 個月的銷售量。Volvo 汽車北美分公司的總裁古斯塔夫松(Anders Gustafsson)表示,他們讓汽車存量變得可以「一手掌握」,但為了要在訂單進來時快速應對,中央倉庫還是會留多一點庫存。

美國密西根州汽車研究中心的總監拜羅表示,有些製造商甚至轉往「接單生產」的模式。如此一來,產品就可以根據客戶的訂單製作,譬如很少見的顏色,或者其他特色。

第二,即便網路買車變成趨勢,但不代表汽車實體店面一定得連環關閉。

舉例而言,中國吉利汽車的高階品牌領克汽車(Lynk & Co)不只在線上推出月租賃方案,同時也推出他們稱為「俱樂部」(club)的展示廳。

領克汽車的展示廳與其他實體店面差在哪?它除了可以看車和買車外,同時也是顧客的社群空間。具體來講,一家領克的俱樂部,可以舉辦演唱會,可以提供其他共享永續價值的品牌販售商品,也可以是駕駛聚會的咖啡廳。領克在歐洲的第 4 家俱樂部已於上個月開幕,目前已經吸引了 2 萬 5 千個會員。

領克的第 1 家俱樂部於比利時開設,你可以在下面影片中了解該空間概念,既有展示車子的空間,也有小憩、飲食、演講等功能。

第三個轉型,則是業務的角色與功能。

伊藤忠研究所的研究員深尾表示業務能夠補強線上販售功能。「科技提供給客戶更多的資訊,所以業務與其專注在銷售,不如將人力轉移到保險、檢修以及其他可以長期獲利的生意。」深尾表示當地市場的知識,是國際車商沒有的,業務可以從此增強他們的售後服務。

德碩管理諮詢的武藤(Akihiro Muto)表示,由於網路買車讓製造商掌握每個購買環節,經營商則必須更著重在顧客關係。「如果經營商的實體店面只是作為銷售與維修的地點,它們將會被更多連結的大型維修店給取代。」武藤強調,經營商的實體店面可以提供當地居民聚會,展示產品和服務,而不只是賣車。店面空間也可以轉型為咖啡廳,或者其他任何體現該品牌價值的實體場地。

推薦閱讀

【究極環保電動車】綠還要更綠!不只零件和電池,電動車環保到整台都可拆掉!

拜登電動車政策與世界局勢合流,台灣政策卻快看不到車尾燈了

【當地球愈來愈「任性」】電動車不僅改變汽車產業,更有望顛覆能源現狀

參考資料

Nikkei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Nbcnews

(首圖來源:px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