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靠複息效應成為長勝將軍?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190624

如何靠複息效應成為長勝將軍?

博客

發布時間: 2019/06/24 16:03

最後更新: 2019/06/24 16:05

分享:

分享:

時間對一般人而言,是成本;但對於懂得時間的人,是資本,也是通往世界第八大奇蹟 ——「複息效應」的鑰匙。或者你對「複息效應」這個詞語並不陌生,但卻未必懂得如何才能享受「複息效應」,或想追求「複息效應」卻用錯方法。

「複息效應」是敵人還是朋友?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與單利息(Simple Interest)不同的是本金會連同利息再滾存,當量度時間愈長,複利息的效果便會比單利息高得多。譬如年息是5%,現金$100,本利和為:
10年後:單利息是$150,複利息是$163
50年後:單利息是$350,複利息是$1,147
100年後:單利息是$600,複利息是$13,150

時間是成本?

即使你沒有投資,「複息效應」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因為除了通脹會隨時間削弱購買力外,信用卡、按揭、學生貸款等等都會嚴重影響你累積財富(譬如一般信用卡年利率可以高達35%!)。因此在追求「複式效應」之前,我們應該首先留意複式效應對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複式效應」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時間是資本?

即使將閒餘資金儲蓄到銀行,只持有現金不會使資產增值。因此我們必須懂得投資,讓時間為我們工作。即使選用較保守的投資工具,只要滾存年期足夠長,已經可以為我們帶來龐大的複息效應:例如複利息是5%,100年後的總值已經是當初的131.5倍。加上投資期愈長,一般可以追求的回報便愈高:即便複利息可以提高到6%,100年後的總值已經是當初的339.3倍。可以投資的年期愈長,時間便會成為你愈親近的朋友,這也是巴菲特提倡投資期愈長愈好的原因之一。

為甚麼很多人追求「複息效應」卻無法達到?

李嘉誠曾經說過:「若每年有20%的複息回報,只要每年存1.4萬,40年後便會成為億萬富翁(1億281萬)。」這條致富方程式聽上去似乎相當簡單,但為甚麼許多人終其一生仍然無法從投資中取得可觀回報,甚至只有虧損呢?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投資期過短︰投資不等於投機或者炒賣,而投資股票相等於成為該企業的股東。我們知道現實中沒有太多企業可以一夜致富,然而大部份散戶仍然只著重短期的炒賣,當出現短期升值或貶值,總是按捺不住急於沽售,因此無法享受複息效應最大的效果。以近年表現最好的騰訊(00700)為例,即使不計算派息回報,今日的股值是十年前的20倍(複利率超過30%):不過正因為大部份人只會「炒股票」,買過騰訊而中途離場的散戶多不勝數,炒股族總是無法享受最大的複息效應。

追求過高的回報率︰每年20%的回報率容易達到嗎?如果是以單利息計算,或者不是太難,這回報甚至可以在單日出現。但如果是複利計算,便可以變成天文數字般誇張!原因是所有本金包括利息都要再投資,而且要考慮部份虧損會拖累長期複利率:即使是股神巴菲特,在過去54年(1965至2019年),帳面的複利息是18.7%,相當於54年前的24,726倍(同期投資到標普500指數,複利息是9.7%,相當於54年前的150倍;同期投資到恒指,複利息是12.8%,相當於54年前的680倍)要每年存1.4萬或許不是難事,但預期自己的投資回報可以遠超大市回報,或者以較短的投資期作前提的話,投資者便很可能承受過多的風險,難以享有複式效應。

投資槓桿產品︰若要購買正股,一般散戶總是嫌棄增長太慢,或者股價升跌沉悶。於是不少散戶都會選擇衍生工具,譬如輪證或牛熊證,期望可以在短期內致富。甚至是近年大行其道的ETF,也有一定的槓桿比率可以選擇。不過綜觀多次股災的數據,整個股市可以自高位下跌70%,甚至90%。換言之,如果槓桿比率超過1倍,投資者總有機會面對全盤皆輸的局面。如果沒有槓桿,即使跌幅遠超預期,投資者仍然可以靜待股價回復合理水平,在長期中獲利。

有甚麼方法可以獲取「複息效應」的成果?

投資固定收益(Fixed Income)工具
投資股票不是唯一的資產增值方法,如果投資者沒有打算投資太長時間,可以選擇較穩定的投資工具,譬如定期存款、政府或企業債券、債券基金、儲蓄保單。即使這些投資工具的回報未必很高,卻可以確保投資者獲得正回報。另外要留意的是,如果想享有複息效應,應該選擇累算的基金或自己將利息再投資,確保利息可以一併滾存。

投資大市
作為一個普通散戶,我們投入的時間及資金有限,因此很難取得超越大部份人的回報。如果考慮到長期投資,普通人很難預期個別公司幾十年的市場優勢仍然存在。在節省時間及分散風險的前提下,散戶可以選擇指數基金投資,只要大部份的公司有盈利或派息,投資者便可以在長期取得與市場貼近的回報。

平均成本法
買入的時機通常是影響投資回報的重要因素,不過散戶總是難以掌握最好的何時買入。如果不幸在高位投入所有資金,散戶很可能要「坐艇」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甚至永遠無望返回買入價格。月供股票或者月供基金都是一般散戶可以取用的方法:如果是前者,投資者便要小心該股票的業務是否穩定,或者長期會否被其他競爭對手取代,否則月供盈富基金也是一個較便利的投資選擇。另外,如果採用平均成本法,投資者也應該預期投資一段較長時間,並確保在較好的市場環境時再提取資金,才能發揮平均成本法的價值。

【關於作者:DarkMoney提供理財資訊、分享正確理財觀念及認識保險陷阱,揭露誤購理財產品的反面教材,並從正確的理財角度出發,從而令大眾不再需要依賴任何「專業人士」,都能夠親自挑選到真正適合自己需要的理財工具。】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DarkMoney

欄名 : 黑識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