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或許不用再抱怨氣象都不準——中國 AI 模型預測氣象比歐洲快一萬倍且準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未來或許不用再抱怨氣象都不準——中國 AI 模型預測氣象比歐洲快一萬倍且準

近幾年,各地接連出現極端氣候,《美聯社》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Fort Lauderdale)和芝加哥這兩年都出現嚴重的暴雨,不但阻斷交通,還淹沒部分社區。

隨著氣候變得越來越極端、且難以預測,我們需要更好的天氣預測技術,協助我們提早掌握氣候變化、做好防災準備。

對此,新的 AI 技術或許能提供解方。華為與北京清華大學(以下簡稱北京清大)研究團隊皆在英國科學期刊《Nature》發布論文,分別談到華為研發的 AI 模型「Pangu-Weather」、與北京清大打造的 AI 模型「NowcastNet」,如何加快天氣預測速度和精準度。

華為 Pangu-Weather 模型:更快速、準確地進行天氣預測

Pangu-Weather 模型由華為雲團隊研發,可以在幾秒內完成天氣預測,包括溫度、濕度、風速、海平面氣壓和災害警報等。

研究團隊使用 39 年的全球再分析天氣數據訓練出深度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根據他們的實驗結果來看,在預測速度上,這個新模型比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正使用的模型快了整整一萬倍。

除了速度快,Pangu-Weather 模型還兼具精準度。研究團隊將新模型的預測結果與 ECMWF 模型的預測結果相比,發現兩者的相似度極高。

值得注意的是,Pangu-Weather 模型沒有進行熱帶氣旋數據的相關訓練,但仍能準確地追蹤它們的路徑,華為雲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舉例説,「2018 年它追蹤了當年有命名的 88 個颱風,都有非常高的準確度,甚至還能預測如康芮颱風、玉兔颱風等較有挑戰性的熱帶氣旋。」

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ECMWF 地球系統模型部負責人 Peter Dueben 看見 Pangu-Weather 和其他相似模型後回應:「過去大家認為 AI 比較像是玩具,但目前看來,它的確能結合傳統方法協助氣象學家進行天氣預報。」

訂閱《AI TOgether》趨勢週報
每週幫你精選 AI 主題報導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北京清大研究團隊 NowcastNet 模型:提早預測極端降雨的發生

相較於 Pangu-Weather 模型,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的 NowcastNet 模型,更專注於提前預測極端降雨的發生。現有的降雨預測工具,如 DeepMind 研發的 DGMR 模型僅可預測未來 90 分鐘內的降雨可能性,而 NowcastNet 非但能檢測出極端降雨,還能提早 3 個小時前進行預測。

研究團隊打造一個深度生成模型,以不同天氣雷達和技術收集到的數據、大氣物理學原理等進行訓練,使它能更全面地觀察降雨及其他可能的行為,完成更準確的預測。

「極端降雨帶來大量傷亡和破壞,有工具能提早預測它的發生、為人們爭取更多準備時間,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電腦科學家 Michael I. Jordan 說。

雖然新的 AI 模型為氣象學家提供更有效率的選擇,但 Dueben 認為能否實際應用還需再觀察:「AI 天氣預測技術仍在早期研發階段。若氣候發生劇變,像是北極的冰都融了,這些模型會怎麼判斷?」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資料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美聯社》,首圖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鄒家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