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個資保護做不好 只會搞認知戰 - A2 焦點新聞 - 20230522 - 中國時報 - 翻爆 - 翻報
20230522

社論/個資保護做不好 只會搞認知戰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在傳出「統戰電話」事件後,立法院火速通過《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法案,大幅提高非公務機關洩漏個資的罰則。然而,之前公務機關狂洩民眾個資,後來有說誰要負責、誰需懲處、如何國賠了嗎?民進黨政府過去對個資外洩導致詐騙猖獗不聞不問,一通原由難以釐清的「統戰電話」打來,就急著把鍘刀砍向民間機構,如此顢頇、雙標又政治掛師,簡直荒腔走板到不忍卒睹。

統戰電話 火速修法

 台灣佇遮計畫副執行祕書楊欣慈召開記者會,聲稱在誠品書店網購《阿共打來怎麼辦》一書後,接到帶有大陸口音的電話,詢問讀後心得,還爭辯說「中國軍事實力很強」、「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武統是必然」云云,質疑誠品個資外洩,致使她接到「統戰電話」,這就是大陸對台認知作戰的證明。

 一聽到「統戰」,民進黨政府馬上警報大響,立法院隨即三讀通過《個人資料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新增主管機關為獨立的「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並提高非公務機關違法外洩個資之罰則,最高達200萬元,屆期未改正、或未採行適當安全措施者,最高可罰至1500萬元。

 不只立法院立即通過《個資法》修法,數位部還大動作會同資安院、警方前往誠品,實地進行行政檢查,預定2周內做出行政處分,若有違反《個資法》,不排除開罰,屆時得按照新版罰則處理。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已經表明,事涉認知作戰,必須重視。誠品則小心翼翼地說,臨近選舉,各種事件易因政治議題而複雜化,「懇請」相關機關「以公正客觀立場」處理本事件。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若不是綠營人士出面指稱「統戰電話」,區區一樁未能成功的電話詐騙案,根本不會引發任何漣漪,因為,連成功騙人錢財害人性命的詐騙案,政府也沒有多用心處理。光是以解除分期付款為名目的詐騙,據刑事局的統計,去年就發生了5084件,民眾財損達7.6億元。今年詐騙更為猖獗,1到4月就已發生1737件,被騙走2.1億元。刑事局函送了104家在過去1年疑有個資外洩的業者,結果只有3家被主管機關依《個資法》裁罰。何況犯了詐騙案只是輕罪,犯罪者都被法院輕判輕放,這更是早已深受國人詬病。

詐騙事件 不當回事

 民進黨政府應對愈來愈囂張的詐騙集團有氣無力,一聽說出現「統戰電話」就立即採取動作,無非是想藉此炒作大陸對台搞認知作戰的選戰文宣。老實說,那通電話應該是詐騙集團取得了誠品外洩的顧客個資,想進行詐騙,只是打電話的人或許是個小粉紅,在愛國心爆發下,居然想和詐騙對象來場真心話大辯論,其實難以根據這一場對話來證明是出自大陸的統戰認知戰,因為除此案之外,不曾出現其他類似案例,也沒有第2個人報案,因此只是單純個案的可能性較高。

 其實,這次《個資法》修法只是做半套,只管民不管官;加重非公務機關的罰則,對公務機關卻毫無處置。民間公司若個資管理鬆散,的確是需要改善,因為現在民眾在網上留下太多個資,容易讓自己成為不法分子鎖定的對象。如果提高罰則能讓民間公司採取更嚴格的防漏措施,可以對全民提供更好的保障。但政府公部門的個資保障及網路安全防護不足,以致傷害民眾權益時,是不是也要好好究辦?畢竟受害民眾就是聽到對方能正確說出自己在政府部門留下的資訊,才相信了詐騙集團的說詞,有些受害者甚至被騙到傾家蕩產。

 之前曾有高達2300多萬筆戶政資料、2800萬筆勞保個資外洩,都賣給了詐騙集團,算起來所有台灣人的個資都被賣光光了,結果有誰出來負責?又有誰獲得國賠了呢?那些被政府辜負的民眾,向誰去討公道?而職司網路與個資安全的數位發展部,對此一直不當回事,莫非成立數位部,只是拿來點麵線的嗎?

 個資保護攸關每位民眾的權益,需要政府大力重視,而且不能雙標,嚴以待人寬以律己;更不能隨著意識形態起舞,一聽到「統戰」就喊殺喊打。請專責機構好好做事,也讓資安保護回歸資安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