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拚命努力,為什麼沒人賞識?從公司元老被逼退位,我領悟的職場現實|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Halfpoint via shutterstock

明明拚命努力,為什麼沒人賞識?從公司元老被逼退位,我領悟的職場現實

2020-12-03 全球職業規畫師 孫瑞希

老楊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職業經理人,他跟了一個老闆 12 年。第 10 年的時候,老闆提拔他做了分公司總經理。但在我的工作室,老楊卻滿臉無奈的說:「這回,必須得辭職了!」

12 年前,28 歲的老楊追隨老闆打天下。他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希望透過努力讓家人過好日子。老楊學歷和能力都一般,最大的優點就是人很踏實,足夠努力。隨著企業的發展,老楊也一步一步從普通員工變成部門經理、副總經理、分公司總經理。

普通員工小楊變成公司高階主管老楊,看起來這就是一部逆襲的勵志劇。但是,隨著職位越升越高,老楊開始感到力不從心。無論他怎麼努力,工作效率都很一般,工作成果都不大。特別是當了分公司總經理後,壓力大得透不過氣來。

老闆分派了一個新專案給分公司,老楊帶領團隊沒日沒夜的做了兩年,不但沒有任何收益,還虧光了本金,於是出現了開篇的那一幕——老闆逼老楊走人!

談到動情處,老楊眼眶紅了:「我覺得自己挺沒本事的,拚命加班,卻做不出業績,拿不到績效獎金,每個月憑死薪水養家。父親腦中風常年臥床,母親年紀大護理起來很吃力,我連請看護工的錢都拿不出來。」我幫老楊分析,你工作足夠努力,之所以做不出業績成果,是因為你在很多事情上走了彎路。

沒有成果的努力,都是瞎忙!

和一個客戶交流,他把「努力」這件事說得很透。他說:「很多人之所以成不了事,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做事沒有章法,總是抓不到重點。他們總是被自己努力的過程感動,而忽視了真正有價值的努力是要有結果產出的。」

為什麼有些人做事總是有板有眼,有些人做事總是沒有章法,做不出成果呢?我總結了一下經手的生涯諮詢個案發現,工作沒有成果的人,都有這四個壞習慣:

1. 沒有確定好任務優先順序

每項工作任務的價值是不同的,很多無序和混亂都是因為沒有確定好任務的優先順序。以老楊為例。從普通員工到分公司總經理,一路走來,十分不易,所以對於老闆分配的工作任務,他總是表現得用力過猛。他希望能夠馬上去做老闆安排的所有的事,甚至老闆隨意說出的一句話,他都要揣摩半天:怎樣才能領會老闆的意圖,把事情做得更好?

管理者要明確哪些工作是至關重要,是首先要做好的,是撬動業績的核心任務,然後把資源向這些任務傾斜。在面對問題時,我們要回到事情的本質, 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不是什麼事都值得去做,要用最寶貴的資源去解決最關鍵的任務

2. 不擅長多工管理

多工管理要求在同一時段執行多項任務,並且能在不同工作之間快速切換注意力。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同時進行多個工作任務時,越忙越亂,越亂越忙,顧此失彼。

老楊隨著職位的晉升,管的事也越來越多,很多工作任務需要同時並行。他做著 A 專案,想著 B 專案,B 專案還沒做完,又要看 C 專案的進展。他超時加班,忙裡忙外後發現,很多工作都虎頭蛇尾,沒有一個好結果。

心理學研究顯示,當人們把注意力從一項任務轉移到另一項任務時,他們的部分意識會仍舊停留在上一項任務上。每次當你把注意力切換回來時,都會提醒自己當初正在做的事情,與此同時對新任務的微弱干擾產生抵觸情緒,這樣就增大了你的認知負擔。所以,越是任務繁多,越不能蠻幹。

3. 把重要的工作延後

重要的工作往往難度較大。所以,畏難情緒導致人們總是想方設法拖延。老楊每天寫任務清單,他習慣先完成比較容易完成的任務,完成後打「√」。每天看著清單上 80% 的工作都打「√」,他很有成就感,但其實最重要的那件事,他卻一直在拖延。

那些 80% 都打了「√」的工作任務,並沒有為他帶來重大的業績成果,而那件最重要最該做的事情,往往拖著拖著,就沒了結果。

4. 在細節上糾纏

注重細節是好事,但管理好對「完美」的預期才是正經事。老楊以前在工廠掌控生產流程,非常關注細節,做了高階主管後,他仍然緊盯細節,「抓小放大」。這種行事風格,導致他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細節上,前瞻性明顯不夠,員工們也不服氣。老楊很委屈,覺得自己努力工作多年,卻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人生很短,但別活得太著急

工業工程學中有一個 ECRS 分析法,它主要用於對生產工序進行最佳化,以減少不必要的工序,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這個方法不只適用於生產工序的最佳化,也適用於改善我們的工作方法。簡單來說,當我們想要改善一項工作時,可以有四種方法:排除(Eliminate)、合併(Combine)、調整順序(Rearrange)、簡化(Simplify)。怎樣理解這四種方法呢?下面用例子來解釋:

我有個朋友老 K,早年做財務出身,前幾年他辭職創業,開了一家諮詢公司。我們來看看老 K 是如何在工作中應用 ECRS 分析法的。

排除

公司成立初期,老 K 凡事親力親為。隨著業務量增加,他開始力不從心。他重新梳理自己的工作內容,砍掉了很多不重要的「細枝末節」。以招募為例,以前老 K 親自披掛上陣,面試每一個員工。現在,只有部門經理級的複試,他會把關,其他的事情都是交給人力資源部全權負責。

實際上,排除法是四種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種。當接到工作任務時,不是馬上執行,而是考慮有沒有可以排除掉的步驟和環節,排除這些步驟和環節會不會影響整體工作成果。如果這個步驟或環節的排除,並不影響整體工作成果,說明它是你工作中冗餘的任務,把它排除掉有利於節約資源,提升效率。

合併

老 K 剛創業時,專案是一個一個接的,有時還連續不上,現在隨著業務量的猛增,他經常要同時並行多個專案。為了提高效率,他經常會把同一行業的專案歸類處理,這其實就是合併的技巧。

合併的重點是把同一類型的工作集中處理,因為這類型的工作有重複和交叉的地方,透過對這些地方進行整合,可以幫助我們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重組

做諮詢,經常要給客戶企業出具專案諮詢建議書。以前老 K 都是用「演繹推理」,也就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透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專案結論的過程。老 K 發現,有些客戶面對前面大段的推理,表現得極不耐煩,所以他重新調整了彙報順序。

建議書沒變,只是彙報時,他將結論前置,然後再一一進行推導,這種方法受到了客戶的普遍歡迎,這就是重組。重組就是改變工序程序,使作業的先後順序重新組合。

簡化

老 K 有個同學,大企業出身,建議他採用歐美企業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對企業實行規範化管理。老 K 研究發現,大企業的方法的確不錯,但過於繁瑣,不適合像他這樣的小企業。他認為,小企業重要的是「小而精,小而美」。他帶領團隊費了不少心思,對組織架構和工作的流程進行了簡化處理。所以,過多的糾纏細節反倒會讓工作變得複雜和無序。

當然,努力和拚搏很重要,但如果總是追求這些淺層次的東西,你就很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讓你的努力和拚搏卓有成效。當你忽視真相時,你的人生節奏也就亂了。人生很短,但別活得太著急,不要讓你的忙碌,毫無目標和遠見。

(本文出自《刻意學,一年頂十年》,大是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刻意學,一年頂十年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