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性眩暈 (頸椎病) – 和生中醫藥坊

頑固性眩暈 (頸椎病)

竹小姐(化名)受眩暈所苦10年之久,去年11月5日由其朋友介紹來診。

竹小姐自訴經常外感,每次感冒都頭暈,嚴重時根本不能起床,排卵期時就特別厲害,暈時作嘔,需要臥床3-10天方能緩解;西醫診斷為「耳水不平衡」,服止暈藥無效。

「最長一次發作,整整暈了20天,不能起床!」她自詡外號「小雲(暈)」,對於魂飄飄的狀態早已習以為常。她兼有血壓高,曾服降壓藥數年,膽固醇、血糖輕度超標,並且有氣管敏感及肌瘤史。

我查察其頸部,發覺頸7大椎位置異常隆起,「平日有無肩頸痛?」

「有,照過X-Ray,話我頸椎4-6有骨刺。」

再查她眼瞼,色偏淡白,貧血。

脈象極沉,水濕重,氣血弱;舌黯淡胖,齒印,苔白膩,為脾虛痰濕有瘀。

「以前曾經多方求醫,前年做過小針刀療程,頭暈情況改善,停止治療後不夠一年又發作。」她怕再捱小針刀,剛巧她的朋友黃小姐正在這裡做調理,她就跟黃小姐過來診治......」

依我看她氣血阻塞比較嚴重(肌瘤史、舌脈等可證),估計她頭暈的狀況,與其頸椎有關。因為頸椎阻塞嚴重,氣血不能流通,引致頭暈發作。項後為膀胱經經過之處,該處氣血不利,容易受寒外感,引起其經常感冒,感冒後頸項部經氣更為不暢,又引發頭暈發作。

她頸項部阻塞太嚴重,我們許多血管神經通過頸然後上頭,頸部氣血不通,就容易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我先替她疏通項部氣血,氣血一通,頭暈就會緩解。疏通局部或經絡氣血,宜用針灸,期間她也需要服中藥,因為她本身氣血不足,脾氣又虛,屬於痰濕體質,痰濁上犯也是致暈的原因。針灸後經絡雖通,但也要以中藥輔助去調補氣血、健脾化濕,針藥兩用,才能摘除病根。

之後,竹小姐一周來診2次,每次都做針灸疏通經絡,另開中藥3帖調理臟腑。

第一個療程共10次針,她情況反覆,因為期間感冒發作兩次,引致頭暈發作。

第二次療程初期,她自說能咳出稠痰,「以前o的痰在肺在心口堵住,很辛苦,怎樣也咳不出,現在才知道咳出痰的感覺。」往後幾次治療期間,她都咳出大量綠色膿痰。隨著痰出,她頭暈發作緩解,12月中,自訴頭暈明顯減輕、減少。1月份時,已經未有聽聞她發作。

「妳頭暈雖然無發作,但不應立刻中斷治療。最好往後1-2周針一次,作鞏固治療。」她因為上次小針刀治療後又頭暈翻發,明白鞏固治療的必要性,所以非常合作,「我知道,我會繼續治療,以鞏固效果。」

2月分竹小姐未有來診,直至3月初再次來找我,原來她在春節期間,去了土耳其旅行9天,期間頭暈並無發作,她因此非常高興,「以往我先生經常叫我陪他去旅行,我日日頭暈,點離得開張床?現在終於可以跟他去旅行了!」

竹小姐現在每周來針灸1次,一直都未有再發頭暈。

翻查其病案,竹小姐從1月份開始,已經不再發作,至今已經超過3個月。

中醫有所謂「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 」、「無虛不作眩」等說法。竹小姐素體脾氣虧虛,運化水濕功能減弱,日久成痰,氣血生化不足,加上肝氣失調,血虛而風動,風與痰結,上擾清竅而作眩,加上她頸部肌肉緊張、局部經絡嚴重阻塞不通,膀胱經容易受寒邪侵犯,背部受寒後,局部氣血更為阻塞,使得眩暈發作頻密而強烈。我以針灸疏通其全身、特別是膀胱經的經氣,加上健脾化濕、疏肝補氣血的藥物,雙管齊下,脾得健運,隨著痰涎排出、經絡暢通,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在短短兩個月之間得以顯著緩解。